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8KJB580001)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汪若尘陈龙张孝良朱兴华江浩斌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汽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悬架
  • 4篇减振
  • 4篇减振器
  • 3篇主动悬架
  • 3篇半主动
  • 3篇车辆
  • 2篇阻尼
  • 2篇阻尼减振
  • 2篇可调阻尼
  • 2篇可调阻尼减振...
  • 2篇空气悬架
  • 2篇半主动悬架
  • 1篇电动
  • 1篇电动助力
  • 1篇电动助力转向
  • 1篇动态建模
  • 1篇动态性能
  • 1篇智能控制
  • 1篇三元共渗
  • 1篇神经网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1篇武汉交通职业...

作者

  • 5篇陈龙
  • 5篇汪若尘
  • 4篇张孝良
  • 2篇江浩斌
  • 2篇朱兴华
  • 1篇周孔亢
  • 1篇聂佳梅
  • 1篇孙超
  • 1篇张效良

传媒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武汉交通职业...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设计与试验被引量:30
2012年
建立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控制器以及台架试验系统。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调阻尼减振器试验与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1/4模型台架试验,分析了半主动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汪若尘陈龙张孝良朱兴华
关键词: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可调阻尼减振器模糊控制台架试验
阻尼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建模与控制被引量:9
2008年
基于可调阻尼减振器的试验结果,拟合了可调阻尼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步进电动机转角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阻尼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动态最优控制策略,研制了阻尼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器,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阻尼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模型更接近实际模型,有效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协调了整车综合性能。
汪若尘江浩斌张效良陈龙
关键词:车辆可调减振器半主动悬架
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集成控制系统被引量:14
2012年
为改善车辆的整车减振性能,建立了车辆8自由度整车数学模型,提出了车辆车身高度与阻尼集成控制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及车辆空气悬架集成控制系统。在仿真计算基础上,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分析了车辆集成控制的电控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对整车动态特性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实现了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减振器集成控制的空气悬架与整车的良好匹配,提升了车辆的综合性能。该研究验证了集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汪若尘张孝良陈龙朱兴华
关键词:车辆可调阻尼减振器集成控制空气悬架
辉光离子硫碳氮三元共渗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前景被引量:4
2012年
与其它表面热处理相比,辉光离子硫碳氮三元共渗工艺是一种很特别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它在表层组织、耐磨机理、工艺特点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及其目前的应用前景。
孙超
关键词:耐磨机理
半主动悬架模糊动态建模与神经网络控制被引量:10
2009年
进行可调减振器外特性试验,拟合其阻尼系数与步进电动机转角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模糊动态模型理论,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动态模型.设计半主动悬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研制半主动悬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模糊动态半主动悬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有效地衰减车身垂直振动,改善车辆行驶姿态,提高乘坐舒适性及行驶安全性,协调整车综合性能.
汪若尘陈龙江浩斌张孝良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减振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动态性能智能控制被引量:11
2009年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控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非线性,应用灰色预测理论、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提出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动态性能灰预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研究集成系统的动态响应,设计以单片机LPC2138为内核的集成系统控制器。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灰预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可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的集成系统进行实时协调控制,汽车行驶平顺性改善的同时,缓解汽车转向时安全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提高整车综合性能。
陈龙聂佳梅汪若尘张孝良周孔亢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主动悬架智能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