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63005)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玉钧段静波殷高方刘文清赵南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7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荧光
  • 5篇微囊藻
  • 4篇藻毒素
  • 4篇植物
  • 4篇铜绿微囊藻
  • 4篇微囊藻毒素
  • 4篇光谱
  • 4篇浮游植物
  • 3篇荧光光谱
  • 3篇三维荧光
  • 3篇三维荧光光谱
  • 3篇谱学
  • 3篇光合作用
  • 3篇光谱学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荧光识别
  • 2篇水华
  • 2篇水体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合...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合肥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张玉钧
  • 10篇刘文清
  • 10篇段静波
  • 9篇殷高方
  • 7篇赵南京
  • 6篇方丽
  • 6篇肖雪
  • 6篇王志刚
  • 6篇刘晶
  • 4篇石朝毅
  • 3篇戴庞达
  • 3篇甘婷婷
  • 3篇苏荣国
  • 3篇马明俊
  • 3篇余晓娅
  • 3篇王修林
  • 2篇王欢博
  • 2篇张传松
  • 2篇段亚丽
  • 2篇王春龙

传媒

  • 3篇大气与环境光...
  • 2篇中国激光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发光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高频分量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高频分量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识别技术。通过测量近海常见52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利用小波函数将光谱分解6层后得到系列正交高频分量cd1~cd6,通过标准偏差选择稳定而特异性强的分量特征点及其组合作为浮游植物荧光识别特征谱,并对其稳定性和判别能力进行贝叶斯判别分析,以判别正确率为基准选择分量组合cd3~cd6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构建浮游植物荧光标准特征谱库,结合非负最小二乘法实现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单种浮游植物在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和85.7%;浮游植物混合样品(混合比例分别为100%,75%,25%)在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0.9%,53.3%,平均识别相对含量分别为79.7%,68.3%,17.5%;优势藻(单种优势度达75%)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1.2%。将该技术用于围隔实验和现场调查采集水样,有效实现了浮游植物在门水平上的定性定量识别测定。
段亚丽苏荣国石晓勇刘金涛张传松王修林
关键词:光谱学三维荧光光谱浮游植物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浮游植物生长状态监测技术
2014年
浮游植物生长状态监测以叶绿素荧光为基础,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获得有关光系统Ⅱ的大量信息。以蓝藻和绿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两个450 nm蓝光LED分别用于激发本底荧光F_o和使样本处于光适应状态,利用超高亮激光二级管作为饱和脉冲光源获得最大荧光F_m.利用自行搭建的系统测量正常光照培养和对照组放置于暗室浮游植物样品的光化学反应效率Yield,研究了不同光适应状态下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光能利用效率α和光损伤参数β,并记录了完整的荧光诱导曲线和光响应曲线,实现了浮游植物生长状态的测定。
刘晶刘文清赵南京张玉钧马明俊戴庞达殷高方段静波余晓娅方丽甘婷婷
关键词: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
基于特征荧光光谱的铜绿微囊藻MC-LR的快速预测
2011年
以自然水体为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进行了为期95天的实验室培养。测量了铜绿微囊藻不同生长阶段培养水体的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扫描荧光光谱,并且同步分析了藻类叶绿素a浓度和胞外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结果表明: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得到荧光信号A、信号X和信号C,分别代表类蛋白、海洋腐殖酸和类富里酸.对各荧光信号强度与细胞外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以叶绿素a浓度进行归一化,发现二者在藻类衰亡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较为一致,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结合荧光光谱特征信号和叶绿素a浓度可以实现对藻毒素MC-LR浓度的快速预测.就实验方法而言,Δλ=80 nm的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相对于三维荧光光谱法具有耗时少、测量简便等优点,可以完整反映荧光信号A、X和C的强度,更适合用于以藻毒素快速预测为目的的水体荧光光谱在线分析.
段静波花日茂刘文清张玉钧王志刚肖雪王欢博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三维荧光光谱
四尾栅藻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及毒素产生与释放的影响
2013年
采用将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混合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四尾栅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毒及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对照组为铜绿微囊藻单种培养。以细胞计数仪测藻生物量,Water-PAM测定暗适应后最大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量Yield(Fv/F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及细胞外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结果表明:在生物量上,整个生长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单种培养比与四尾栅藻混合培养大,而胞外及胞内毒素MC-LR浓度始终是前者低于后者。混合藻的Yield值总是大于单种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实验结果证明四尾栅藻的存在对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光合作用活性、毒素产生与释放均有影响。混合培养时,最大生物量提前,且数值比单种培养低,每个细胞能产生并且释放更多的毒素。Yield值上升时,生物量呈对数增长,Yield达到最大则生物量数量级达到最大,不再增加。
方丽刘文清赵南京段静波王志刚肖雪张玉钧刘晶殷高方石朝毅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微囊藻毒素LR
基于光诱导荧光技术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测量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浮游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的荧光诱导特性,研究了叶绿素荧光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探针的特点,提出了原位测量活体叶绿素荧光值Ft和Fm获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方法。以淡水湖泊浮游植物中的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为实验对象,将原位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和实验室水样荧光仪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梅尼小环藻和铜绿微囊藻的两组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8,0.867 8和0.776 8,研究为进一步实现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快速连续原位测量提供了方法。
刘晶刘文清赵南京张玉钧马明俊殷高方戴庞达王志刚王春龙段静波余晓娅方丽
关键词:浮游植物叶绿素A光合作用
SA4多小波在浮游藻荧光识别测定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SA4多小波函数和浮游藻三维荧光光谱发展了一种浮游藻荧光识别测定技术。首先,采用SA4多小波对我国近海常见的42种优势藻种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解,得到不同的尺度分量和小波分量,然后,应用贝叶斯判别原理选择第二、三层尺度分量Ca2,Ca3及二者的联合Ca2-Ca3作为荧光特征光谱分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Ca2,Ca3,Ca2-Ca3标准谱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解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识别测定技术。用3种标准谱库对培养的单种浮游藻样品在门、属水平上进行分级识别,表明Ca2标准谱库的识别效果最好:门水平上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6.1%,属水平上识别正确率平均为87.4%。将该技术用于模拟混合样品及实际混合样品的分析,3种比例下,模拟混合样品的优势藻在门水平上识别正确率范围为91.4%~100%,平均为98.0%,99.4%,99.9%,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2.7%,77.1%,86.1%,优势藻在属水平上识别正确率范围23.2%~100%,平均为91.2%,92.5%,93.4%。实际混合样品的优势藻在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范围为60.0%~100%,平均为97.0%,平均相对含量为71.8%,在属水平上识别正确率范围为25.0%~100%,平均为83.1%。将该技术用于麦岛围隔和胶州湾采集样品,在门水平上优势藻的分析结果与镜检结果一致,对于10个单种浮游藻优势度超过75%的样品,7个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藻分析结果与镜检结果一致。
张翠苏荣国张珊珊段亚丽王修林
关键词:光谱学三维荧光光谱
快速光脉冲藻类光合作用测量方法的激发条件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5年
激发光强和激发持续时间是快速光脉冲藻类光合作用测量方法的关键实验条件.通过光脉冲激发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平均激发光强下还原态初级电子受体的比例和发生再氧化的初级电子受体的比例.结果表明:快速光脉冲激发的最佳平均光强为30 000μmol quanta·m-2·s-1,最佳激发持续时间为70μs;30 000μmol quanta·m-2·s-1平均激发光强能够在70μs内还原96.08%的初级电子受体,且仅9.81%的初级电子受体发生了再氧化.
石朝毅张玉钧殷高方赵南京段静波邱晓晗方丽肖雪刘文清
关键词:藻类光合作用荧光电子传递光学测量
样品制备过程对测定水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系统比较了5种不同材质滤膜对于制备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发现了影响藻毒素测定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操作步骤。结果表明,醋酸纤维滤膜(CA filter)最多可吸附样品中79%的藻毒素,导致测得的MCs浓度严重偏低。玻璃纤维(GF/C)滤膜和聚醚砜(PES)材质滤器对制备溶解态微囊藻毒素过程影响很小。另外,发现离心法无法完全去除野外水华样品中藻细胞,反而可能导致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影响水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研究结果将对发展水体中溶解态藻毒素测定标准方法提供依据。
贾云璐陈伟赵爽周起超宋立荣
关键词:滤膜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水热合成及表征被引量:10
2012年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160℃下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及反应前驱体溶液的不同pH值对合成的CdTe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在510~661 nm范围内连续可调,并且CdTe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反应前驱体溶液的pH值,最佳pH值为9。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CdTe量子点的形状接近于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与回流方法制备的水溶性量子点相比,高温条件下的水热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CdTe量子点生长速度快,100 min就可生长到3.5 nm,并且所制得的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也较高,最高可达44.6%。
甘婷婷张玉钧肖雪殷高方段静波石朝毅
关键词:CDTE巯基丙酸水热法
浮游植物在不同光质和光强激发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被引量:15
2013年
活体浮游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发射特性与激发光源的波长和强度密切相关,实验选取普通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作为测试对象,获取了中心波长为450、525、590、620nm 4个波段LED激发下的叶绿素荧光诱导特性。研究表明,当对应波段上的激发光强分别低于2.8、4.6、3.8、4.3μmol/(m2·s)时,荧光诱导曲线始终保持在稳定水平本底荧光(Fo);分别记录同一信号增益下上述4个波段激发时的Fo和激发光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拟合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四点离散激发光谱,并结合对应波长处的吸收率数据分析了波长对荧光发射的影响;对经浓度为0.4μmol/L的二氯苯基二甲脲(DCMU)处理并由90%的乙醇提取叶绿素后的样品和活体浮游植物样本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有显著差异的荧光诱导曲线。实验结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刘晶刘文清赵南京张玉钧马明俊戴庞达殷高方王春龙章炜段静波余晓娅方丽甘婷婷
关键词:光谱学浮游植物活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