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XFX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新星木薇周尚君陈和芳田维扬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社会
  • 3篇农村
  • 3篇乡村
  • 3篇法律
  • 2篇法制
  • 2篇村落
  • 2篇村社
  • 1篇地方社会
  • 1篇调解
  • 1篇性别视角
  • 1篇秩序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法庭
  • 1篇社会变动
  • 1篇社会变迁
  • 1篇社会分化
  • 1篇社会性
  • 1篇社会性别
  • 1篇社会性别视角
  • 1篇社会整合

机构

  • 6篇西南政法大学
  • 4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新星
  • 3篇木薇
  • 2篇周尚君
  • 1篇田维扬
  • 1篇陈和芳

传媒

  • 2篇河北法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民族论坛
  • 1篇前沿
  • 1篇民间法
  • 1篇社会中的法理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庙会的现代境遇——以昆明市中谊村天皇会为例
2010年
基于昆明市滇池西南岸的中谊村天皇会的变迁,分析国家力量对中谊村群体资源获取和权利分配的影响,以及乡村社会如何适应和反作用于国家话语控制。庙会不仅建构了民众心目中的民俗空间,也给予了社会与国家互构更为具体的情景,对这些民间仪式性、生活型组织进行关怀,能够为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木薇田维扬
关键词:地方社会
“社会资本”与乡村法制建设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秩序规范的社会结构背景,也改变了乡民的行动模式。随着乡村法制建设的持续展开,法律这套新的秩序系统看似已经在乡村社会构建起来;在很多情况下,法律逐渐成为部分乡民行动的潜在逻辑,但乡民并不能轻易获取、使用法律资源以增强行动效果。究其原因,乡村法制建设往往只是停留在资源输入层面上,然而,真正的难题并不在于将法律资源"推入"乡村社会,而是探究如何通过法制建设为乡村社会创建更多"法律性"的社会资本。
刘新星
关键词:乡村社会法制建设法律性社会资本
社会整合与人民法庭的功能定位被引量:8
2012年
随着乡村社会转型,乡民与国家、家庭、传统规范之间的纽带早已松懈,个人对社会保有的团结情感和道德责任感随之淡薄,乡村社会的整合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人民法庭的司法运作在修复国家与乡民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整合方面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虽然不少研究对人民法庭能动的、便民的司法运行模式持否定态度,但若立足于整体分析的方法与视角,从人民法庭对乡村社会整合的功能意义出发却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人民法庭的功能性必要条件。
刘新星
关键词:社会整合人民法庭
论乡村司法的简约逻辑
2011年
经过多年"有组织的"司法治理方式的改革,中国乡村司法的主体、标准和程序都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但是,与这种变化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司法运行中长期存在的简约逻辑却从未发生根本改变。对当今中国乡村司法所具有的"第三领域"性质的考察,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检视这种简约逻辑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模式,通过回答"何谓简约""如何简约""为何简约"三个问题,初步归纳出中国乡村司法过程的性质,以及造成这些性质的多重策略之间的矛盾扭结。
周尚君
关键词:简约司法过程微观权力
中国农村法律权威重建的思考
2012年
主要通过农村中出现的一些实际事例,说明中国农村中现存的一些主要问题。然后通过对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回溯以及其同现今治理模式的比较,指出现在农村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以士绅阶层组织的宗族势力为载体的伦理道德权威的消逝和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直接干预的以人民公社为载体的国家政治权威的离场造成的农村权威的缺失。我们需要重建权威,但在现代国家的宪政和法治理念下,我们能够建立也必须建立的新的权威只能是法律权威。而这种法律权威的重建,在现在的农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实现这种权威。
陈和芳
关键词:农村法律权威
透过“社会变动理论”解读农村的社会变迁——对云南13个村落实证调查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以探究"引导农村与整体社会相整合"的变迁理论为旨要,辅以云南13个自然村的实证材料,以富永建一的"社会变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农村社会的结构变动,探讨农村社会的发展动因;从"结构-功能"之视角,重新阐释农村社会变迁进程中的某些问题;期望为考察农村的社会变动确立一种新的单元和层面。
刘新星木薇
关键词:农村社会社会变迁
社会性别视角之下的莲池会村落认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莲池会和洞经会是云南大理白族老年男女的民间信仰结社组织,基于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以"洞经会"的男性群体为参照,呈现白族妇女"做会"过程中的"在场",发现在白族农村社会中,老年女性以结社文化发挥自身能动性来突破家庭的限制,在传承村落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木薇
关键词:结社社会性别白族主体性
从农村规范秩序的变迁看农村法制建设问题被引量:3
2009年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社会也经历着观念变迁和结构变动。分析农村社会秩序规范的变迁可以发现:农村的法制进程实质上受到了农村社会系统分化程度的制约,因此,农村法制建设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国家法"和"习惯法"的二元对立,而在于如何促进农村社会系统的分化与重新整合,使国家法秩序代替农村传统的规范秩序,最终成为农村社会系统的结构性要素。
刘新星
关键词:习惯法国家法惯习社会分化
乡村治理的法律规制及其限度——兼以云南德宏某村“村规民约”为参照被引量:4
2008年
我国乡村自古呈现一种"治理共同体"格局,在内生性的自我共同体结构之外,伴随着国家权力的强制参与和治理。建国以后,强制参与的进程更为密集与细致,表现为一种权力的"下沉"。乡村治理的法律规制是这种"下沉"的赓续与"转化"。"村规民约"自古随传统的变迁而变迁,当下是由现代的法律规制进行理性化再造,这种再造冒着理性独断的危险。而当下这种村规民约并非知识论上的"实践性知识",仅仅是乡村变迁进程中的法律规制的一种转化性产品,对于法治现代化的意义有限。
周尚君
关键词:观念史乡村多元主义
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维权之道——基于滇南某村的调查研究
2012年
在日常生活中,当村民权利受到损害时,他们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吗;他们积极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妨碍他们实现权利的阻力是什么;法律对于他们而言是维护权益最有效的工具吗———本文即以村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是否、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和实现权利为主线,立足于权利实现的视角,对村民权利保护问题进行了细致观察与经验研究。
刘新星
关键词:村民权利调解诉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