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BZS007)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海王子今马成柱更多>>
-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5905部队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论秦汉辽西并海交通被引量:9
- 2014年
- 在战国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秦汉辽西交通设施的完善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秦二世巡行辽东与秦二世时代"治直道、驰道"的关系,不宜忽视。辽西并海交通道路建设,利用了辽西走廊"地势平衍"的自然地理条件。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辽西交通的显著影响,表现于"大水,傍海道不通"。分析这一情形,也会联系到对海侵的历史记忆。
- 王子今
- 关键词:战国
- 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与东北民族关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密切联系着中原民族与东北各族,在地区民族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卢龙—平刚"道的盛衰与汉匈关系变化有关,汉族和乌桓、鲜卑曾在"白狼水—渝水"谷道展开激烈纷争,辽西"傍海道"是中原政权处理东北民族关系的"高速路"。辽西走廊是中原民族与东北各族交流的通道,民族人口、特色鲜明的民族物质文化借此南来北往,甚至在此碰撞融合,对走廊内外民族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王海
- 关键词:辽西走廊民族交流
- 高句丽“王”乃西汉边郡封国之侯——兼与李淑英、耿铁华二位先生商榷
- 2013年
- 一对于'高句丽王为西汉边郡封国之王'的质疑首先,《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刊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4期,以下简称《封国》)一文以《汉书·王莽传》、《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和《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对王莽征发高句丽兵攻伐匈奴一事所导致的东北边疆动荡的相关记载为证据,分析高句丽的'西汉边郡封国之王'的地位,并且认为造成这种激烈的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王莽对少数民族封国的贬斥'。对此,笔者存有异议,认为民族矛盾根源于中央政权对高句丽等少数民族的强行征发、过度役使。
- 王海
- 关键词:东夷封国少数民族西汉政权
- 秦汉辽西史地考论之二——以帝国“北边”战略为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秦汉时代,中华帝国掀起大规模开发经营东北的历史浪潮。辽西联接中原与东北,在双方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帝国"北边"战略影响辽西政区、交通与城市地理。平刚、且虑的兴盛与帝国"北边"进取策略密切相关。"卢龙—平刚"道的衰落废弃发生在帝国"北边"收缩策略背景下,或许曾遭到人为破坏。有关"傍海道"路线的分歧,实则突显辽西在中国交通史上的地位。研究曹操征乌桓回师路线,可更明晰"傍海道"途径。"傍海道"沿途重要城市的废弃,可能与滨海地区大水、大旱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考察秦汉辽西史地问题,有助于更深入具体地认识秦汉辽西历史文化地位。
- 王海马成柱
- 关键词:秦汉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