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JBFA16)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宋超陈家长贾旭淑裘丽萍胡庚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苯并(A)芘
  • 3篇荧光
  • 3篇生物标志
  • 3篇生物标志物
  • 3篇罗非鱼
  • 3篇标志物
  • 2篇多环芳烃
  • 2篇荧光分光
  • 2篇荧光分光光度...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分光光度法
  • 2篇CYP1A1
  • 2篇DNA损伤
  • 2篇GST
  • 1篇代谢物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胆汁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江苏省淡水水...

作者

  • 10篇陈家长
  • 10篇宋超
  • 7篇裘丽萍
  • 7篇贾旭淑
  • 5篇范立民
  • 5篇胡庚东
  • 5篇孟顺龙
  • 3篇瞿建宏
  • 1篇钟立强
  • 1篇陈校辉
  • 1篇明俊超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并芘对鱼类免疫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苯并芘作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代表,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其主要毒性作用机制是经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代谢活化的产物7,8-二羟基-9,10-环氧苯并芘,这也是产生免疫毒性的关键物质。鱼类的免疫系统处于进化的特殊阶段,本研究以主要免疫因子为切入点,综述了苯并芘对鱼类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及途径。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其他有机污染物对鱼类免疫毒性的作用机理,并就鱼类养殖过程中为应对有机污染物及其他环境因子引起的免疫毒性所使用的免疫增强剂做了简单的介绍。
贾旭淑宋超陈家长
关键词:免疫毒性
3个湖泊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CYP1A1和GST的比较及其功效分析
2013年
环境中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选取和研究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污染物肝脏解毒作用的关键酶,多功能氧化酶(CYP1A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常被用来作为多种污染物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比较了3个湖泊(巢湖、洪泽湖和鄱阳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的CYP1A1和GST的活性,并对其进行功效分析。结果显示,3个湖泊中黄颡鱼体内CYP1A1和GST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洪泽湖黄颡鱼体内CYP1A1值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湖,而洪泽湖黄颡鱼体内GST值明显大于巢湖,与鄱阳湖相比差异不显著。巢湖、洪泽湖和鄱阳湖黄颡鱼体内CYP1A1和GST的平均功效值分别为0.81和0.42,当设定功效等于0.8时,3个湖泊CYP1A1的最佳样本量平均值为20,而GST的最佳样本量平均值为47。本文为利用功效分析的手段评估监测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样本量,以期为进一步的污染物生物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宋超钟立强裘丽萍陈校辉刘颖范锋陈家长
关键词:黄颡鱼CYP1A1GST生物标志物
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CYP1A1和GST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μg·L-1)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50μg·L-1浓度组CYP1A1活性在6和168 h时受到显著诱导(P<0.05);0.1和1μg·L-1浓度组肝脏GST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10和50μg·L-1浓度组GST活性在336 h时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CYP1A1活性与GST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尤其是1和50μg·L-12个浓度组,表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陈家长裘丽萍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贾旭淑宋超
关键词:罗非鱼
Advances in Studies of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Benzopyrene on Fish Immune System
2013年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ummarize the advances in studies of toxi- cological effects of benzopyrene on fish immune system. [Method] With the main im- mune factor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s,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oxicity mecha- nism and pathway of benzopyrene on fish immune system, as well as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other environmental organic pollutants on fish immune toxicity. [Remit] Fish immune system was in the special stage of evolution, the study on effect of benzopyrene on fish immune syste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paper provided basis for dealing with the immune toxicity caused by organic pollutant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quaculture so as to strengthen fish immunity.
贾旭淑宋超陈家长
关键词:BENZOPYRENEIMMUNITYTOXICITY
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鲫鱼和罗非鱼胆汁中的多环芳烃代谢物:内滤效应、功效分析与源解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FF)法测定了太湖周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洪泽湖周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胆汁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代谢物水平,其目的是通过内滤效应和变异分析来优化该方法的稀释倍数和最佳样本量,并进一步判断PAHs的源解析.结果显示,鲫鱼和罗非鱼各环PAHs荧光比值与胆汁稀释梯度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揭示内滤效应并不存在;但是,各荧光比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当稀释倍数逐步增加时,各环PAHs荧光值的变异也在增加,而较大的数据变异则导致功效值降低和样本量增加,因此将稀释倍数控制在1∶1000左右较为合适,此时鲫鱼和罗非鱼的最佳样本量分别为6~7和27~62;太湖和洪泽湖养殖场周围水体中PAHs的污染均为石油源,其原因可能是长江下游工业发达、行船漏油现象频繁所致.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FF法对PAHs进行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宋超瞿建宏明俊超裘丽萍胡庚东陈家长
关键词:多环芳烃源解析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 nm/430 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FF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aP(0.1、1、10、50μg·L-1)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1μg·L-1浓度组的BaP代谢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剂量组从2 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鱼体内胆汁代谢物可用来反映周围水环境中BaP的污染情况。这为将FF法应用于环境中BaP的生物监测,使胆汁代谢物成为BaP环境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超裘丽萍范立民孟顺龙贾旭淑胡庚东陈家长
关键词:苯并(A)芘生物标志物
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标志物的功效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一直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 rase,GST)、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 lase,EROD)、DNA-加合物(DNA-adducts)和胆汁中多环芳烃代谢物(PAH metabolites,以芳香族化合物荧光值FAC来表示)一直被认为是用于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生物监测有效而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不同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的自然变异导致在监测中需要不同的样本量。利用功效分析法,详细分析了近十年来利用肝脏中EROD、GST、DNA-adducts和胆汁中的FAC作为生物标志物对PAHs污染进行生物监测的研究结果。在能够检测到最小效应值(δ=20%)的条件下,功效值若需达到0.8,那么GST、FAC、EROD和DNA-adducts的样本量需求分别是18、31、46和274。此结果说明,使用分子水平的生物标志物DNA-adducts需要较多的样本量;而利用生物标志物GST、FAC和EROD样本量需求较小。因此,从成本的经济角度,在对多环芳烃进行生物监测时,使用PAHs胆汁代谢物和肝脏代谢酶较合适。
宋超胡庚东范立民裘丽萍瞿建宏孟顺龙陈家长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
苯并(a)芘对雄性罗非鱼肝脏Vtg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雄性鱼类Vtg mRNA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为研究BaP是否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本试验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Vtg mRNA进行研究,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得到雌鱼肝脏总RNA,以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以Primer设计得到的引物,得到422 bp的罗非鱼卵黄蛋白原特异性cDNA扩增片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50μg·L-1的BaP暴露对罗非鱼肝脏Vtg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4 d、17 d时雄性罗非鱼肝脏内Vtg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10 d时10、50μg·L-1 2个剂量组Vtg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113.18倍和121.79倍。结果意味着BaP可能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
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贾旭淑胡庚东陈家长
关键词:罗非鱼卵黄蛋白原荧光定量PCR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镉对中华倒刺鲃肝细胞DNA的损伤被引量:6
2013年
以中华倒刺鲃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倒刺鲃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检测指标包括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结果显示,低浓度的镉虽然并不会引起试验鱼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已经对肝脏DNA产生损伤。0.01 mg/kg组4个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05 mg/kg组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1 mg/kg组4个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
宋超贾旭淑陈家长
关键词:中华倒刺鲃单细胞凝胶电泳DNA损伤
苯并(a)芘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含有5个苯环的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可引起多种形式的DNA损伤。彗星试验,又称为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是一项灵敏、快速的在单细胞水平检测DNA链断裂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生物监测中。污染物的毒性监测与评估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生态毒理学试验,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苯并(a)芘暴露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试验将罗非鱼在0.1、1、10、50μg·L-14个苯并(a)芘(BaP)浓度下分别暴露4、7、14 d,利用彗星试验研究BaP对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以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及Olive尾矩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BaP会对肝细胞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0.1、1、10μg·L-13个浓度组,DNA损伤随着BaP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50μg·L-1组DNA损伤有所下降。在时间上,除1μg·L-1剂量组的尾部DNA含量、10μg·L-1组的尾部DNA含量及Olive尾矩外,其他指标有在第7天降低之后又升高的趋势,这意味着肝细胞DNA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中BaP的污染情况。该实验为进一步探讨苯并(a)芘的致癌机制及环境中苯并(a)芘的监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贾旭淑胡庚东陈家长
关键词:罗非鱼苯并(A)芘DNA损伤彗星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