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IAP07308)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黄菲黄少妮张旭黄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2篇暖池
  • 2篇降水
  • 1篇东印度洋
  • 1篇雨季
  • 1篇雨季降水
  • 1篇中国降水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年代际变...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主模态
  • 1篇西太平洋
  • 1篇西太平洋暖池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季节内振荡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篇黄少妮
  • 2篇黄菲
  • 1篇张旭
  • 1篇黄健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雨季降水主模态季节演变的时空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1960-2000年全国436个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将中国雨季分为江南春雨期(3月16日-5月15日)、夏季风主汛期(5月16-7月15日)、夏季风后汛期(7月16日-9月15日)3个时段,应用S-EOF(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的方法研究了中国雨季旱涝型主模态季节演变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分析了前3个主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第一模态(S-EOF1)的旱涝分布为江南初夏旱涝型,主要显示出江南地区在夏季风主汛期以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旱或涝为主要特征,具有20-30 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第二模态(S-EOF2)空间向量集中体现了夏季风主汛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华南地区形成南北相反的旱涝分布,为南北跷跷板型,且这种分布在夏季风后汛期发生转变,这种南北旱涝急转型以2-4 a的年际变化为主。第三模态(S-EOF3)主要体现了夏季风后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呈负相关关系,即自南向北呈现三明治夹心型的旱涝分布,以低频年际振荡为主,显著周期为6-8a,同时还具有准30 a的年代际变化。
黄少妮黄菲黄健
关键词:年际年代际变化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采用1958—2002年海洋同化资料 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 tion)的海温场,定义了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永久性暖池(简称印—太暖池)指数, 即不随季节变化的27.5℃等温面所包...
黄菲
关键词:暖池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正>采用1958-2002年海洋同化资料 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海温场,定义了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永久性暖池(简称印-太暖池)指数,即不随季节变化的27.5℃等温面所包...
黄菲
关键词:暖池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利用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全国730个站点自1951~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平均分析,研究全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季节变化为主,而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以季节内振荡为主。气候平均下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和Madden and 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振幅都在4月份开始加强,在11月份开始减弱,而MJO全年表现都很显著,准双周振荡主要在夏季显著;MJO主要分布在36°N以南的长江巾下游地区,准舣周振荡主要分布在115°E以西的内陆。
黄菲黄少妮张旭
关键词: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内振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