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6B03)
- 作品数:14 被引量:170H指数:8
- 相关作者:胡春宏陈绪坚陈建国安催花陈雄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汊河方案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汊、清8汊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0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清8汊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65 km左右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清8汊河,清8汊河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
- 唐梅英谢越韬陈雄波崔萌钱裕
- 关键词:北汉黄河口
- 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模型及其在黄河下游的应用被引量:20
- 2006年
- 本文在分析流域水沙资源利用现状、水沙灾害性及水沙优化配置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流域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框架,它由河床演变均衡稳定理论和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组成,进而建立了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河床演变均衡稳定模型和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两个子模型。应用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均衡稳定断面尺寸和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提出了强化非恒定流调水调沙、调控含沙量60-100kg/m^3之间的不利水沙条件等改善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的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黄河下游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的模式,应用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沙条件的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黄河下游河道的科学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胡春宏陈绪坚
- 关键词:水沙资源水库运用黄河治理
- 河流健康的内涵及表征被引量:8
- 2007年
- 分析了河流健康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异同,提出了河流健康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即河流自身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具有满足自身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能发挥正常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并从河流自身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经济价值三方面对河流健康表征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属性都健康的河流才是健康的河流。
- 孙雪岚胡春宏
- 关键词:河流健康
-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Ⅲ)—模式与方案被引量:13
- 2010年
- 本文提出了黄河干流泥沙未来可能的4种配置模式及相应的基本配置方案。应用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对组合的14个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本方案一至四的黄河泥沙空间分布状况具有不断改善的趋势。提出了黄河泥沙配置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结果在2020年古贤水库投入运用,2050年前采用基本方案三进行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若2020年古贤水库未投入运用,2050年前采用基本方案二进行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基本方案三优于基本方案二,共配置方式的顺序和平均配置沙量比例分别为:水库拦沙量41.0%、河口造陆沙量18.0%、深海输沙量17.8%、引水引沙量10.4%、人工(机械)放淤沙量6.9%、主河槽冲淤沙量3.8%、洪水淤滩沙量2.1%。相应地,提出了各方案不同时期黄河各河段的配置沙量比例与顺序。研究成果试图为黄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胡春宏陈绪坚陈建国安催花
- 关键词:黄河泥沙优化配置黄河治理
-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Ⅰ)——理论与模型被引量:20
- 2010年
- 在分析1950年以来6个不同时期黄河空间泥沙分布状况及存在的主河槽淤积比例偏大、主河槽萎缩、河道输沙能力下降、排沙入海比例减少等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泥沙优化配置的理论方法,确定了黄河泥沙配置的1个总目标、2个子目标、6个评价指标、7种配置方式和10个配置单元。研发了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该模型由河道水沙动力学模型和泥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两个子模型构成。河道水沙动力学模型计算河道平滩流量、滩槽冲淤量和引水含沙量等,泥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由综合目标函数和配置约束条件构成。优化配置方案由两个子模型联合计算而得。本文介绍了优化配置模型的计算过程和采用的计算参数。
- 胡春宏陈绪坚陈建国郭庆超
- 关键词:黄河泥沙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黄河治理
- 引黄灌区泥沙优化配置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分析引黄灌区泥沙分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泥沙优化配置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引黄灌区泥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针对引黄灌区泥沙分布的特点,在模型中提出了分散系数的概念。用所建模型对位山灌区进行了泥沙优化配置计算,配置结果为灌区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姚宛艳赵海镜
- 关键词:引黄灌区泥沙优化配置位山灌区
-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被引量:48
- 2008年
- 提出了河流健康的内涵包括三方面: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具体为河流自身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具有满足自身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能发挥其正常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在河流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的功能和属性,提出了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5项原则,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三方面共24个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
- 孙雪岚胡春宏
- 关键词: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Ⅱ)——潜力与能力被引量:17
- 2010年
-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2050以前不同水沙系列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潜力与能力及经济投入指标。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河道的输沙潜力与能力较大,2008—2050年下游河道利津站的年最大输沙潜力为10.22~18.08亿t/a,年平均输沙能力为3.46~6.24亿t/a,河口造陆的容沙潜力为254亿t,深海输沙能力为1.74~2.57亿t/a。河道输沙是长期的,应充分利用河道输沙能力输沙到河口造陆和输沙深海。水库拦沙的潜力与能力也较大,干支流水库的拦沙潜力为531.06亿t,小浪底水库的年平均拦沙能力为5.07~5.94亿t/a,古贤水库的年平均拦沙能力为3.42~5.45亿t/a,水库拦沙库容是有限的,应合理利用水库的拦沙能力改善河道冲淤。滩区放淤潜力与能力相对较大,干流滩区放淤的潜力为192.1亿t,下游滩区的年平均放淤能力为0.34~0.64亿t/a,小北干流滩区的年平均放淤能力为1.07~1.42亿t/a,温孟滩区的年平均放淤能力为0.43~1.06亿t/a,滩区放淤是有条件的,应合理利用滩区放淤能力改善滩槽泥沙分布。黄河干流具有一定规模的引水引沙潜力与能力,干流年最大引水引沙潜力为2.8亿t/a,年平均引水引沙能力为1.62~2.54亿t/a,引水引沙也是有条件的,并对河道冲淤有影响。经分析,排沙入海的经济投入较低,其次为水库拦沙,滩区放淤的经济投入较高。研究成果为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可定量的约束条件和控制指标。
- 胡春宏
- 关键词:黄河泥沙优化配置经济投入黄河治理
- 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从广义角度系统研究、总结了黄河泥沙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认为其具有减沙作用的持久性、利用能力的波动性、时空分布的不均性、利用目的的辅助性和利用区域的局限性等特点。通过研究近期加固大堤、淤筑村台、淤填堤河串沟、供水引沙、放淤改土、砌体材料与建筑砂料等多种途径利用泥沙的潜力,提出了促进泥沙利用的建议。
- 吴海亮何予川刘娟魏剑宏
- 关键词:泥沙资源化泥沙利用黄河
- 黄河水沙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被引量:51
- 2008年
- 本文对不同时期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5年黄河年平均总水量约为593.5亿m3(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水量、干支流引水耗水量及河口入海水量),年平均总沙量约为17.9亿t(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沙量、水库拦沙量、引水引沙量、放淤固堤沙量、河道冲淤量及河口入海沙量),不同时期黄河水沙总量变化很大,但黄河总水沙量比基本稳定为0.03t/m3。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上中游耗水减沙量增多,1986~1998年平均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水和工农业引水等耗水量达213亿m3,水土保持减沙、水库拦沙、引水引沙和河道冲淤等沙量合计达8.57亿t,已分别占上中游总水沙量的45%和53%,二是自然气候条件改变,引起上中游1986~1998年平均总水量比1973~1985年减少约136亿m3,而上中游年平均总沙量只减少约0.7亿t,导致水少沙多的局面加重。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空间分布更趋不合理,表现为主河槽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河口退蚀等,引起小水大灾和生态恶化,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应通过水沙联合优化配置和泥沙资源化利用治理黄河的水沙灾害。
- 胡春宏陈绪坚陈建国
- 关键词:黄河水沙分布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