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X020)
- 作品数:58 被引量:143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晓平季士强刘玲任建霞秦洁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对“老证据问题”的解决——从语境论的角度看被引量:3
- 2014年
- 对于"老证据问题",豪森和厄巴赫提出一个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实际上借助于一个"检验语境的原则"即:新证据相对于当前背景,老证据相对于老背景,而且老背景相当于当前背景减去老证据。笔者的方案接受了该方案的贝叶斯方法和语境主义的立场,但对老背景的内容作了修正,即由"当前背景减去老证据"改为"由当前背景减去旧理论"。相比之下,笔者的方案更为符合科学史实,同时印证了库恩的范式理论。
- 陈晓平黎红勤
- 关键词:贝叶斯方法语境
- 集体意向及其还原问题
- 2016年
- 通过追踪关于集体意向性研究的不同进路,发现有关争论常常是源于对集体意向之性质和主体持有情况的混淆。为此,我们把"集体意向"区分为"集体性意向"和"意向的集体拥有",进而区分了"内在集体"和"外在集体"。我们的结论是:集体性意向不能还原为个体性意向,内在集体不能还原为外在集体;但是仅从生理—物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在集体可以还原为外在集体,进而还原为个体。
- 季士强陈晓平
- 真之收缩论与真之膨胀论——从塔斯基的“真”理论谈起被引量:1
- 2013年
- 关于“真”(truth)的讨论历来在哲学中占据核心位置。自上世纪前半叶塔斯基(A.Tarski)提出一种关于“真”的定义模式即T模式之后,关于“真”的讨论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大不同于传统的真之理论。塔斯基声称他的“真”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符合论,而其他学者则从T模式引申出各种各样的真之理论,如蒯因、霍里奇(P.Horwich)等人提出真之收缩论,戴维森提出真之初始论。还有些哲学家对塔斯基的“真”理论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如普特南认为此理论没有触及真的实质。其实,在塔斯基之前的古典“真”理论中已经出现不同的派别,如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冗余论和等同论等等。面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近二、三十年来真之多元论应运而生。真之多元论属于真之膨胀论或真之实质论,在这方面它似乎回到真之古典理论;但在另一方面,它却像真之收缩论一样反对古典“真”理论的一元论倾向。总之,塔斯基的“真”理论留下许多遗产,包括真之收缩论和真之膨胀论之间的对峙。
- 陈晓平
- 关键词:塔斯基古典理论亚里士多德
- 从贝叶斯方法看休谟问题——评豪森对休谟问题的“解决”被引量:2
- 2010年
- 贝叶斯方法论是从现代概率论的贝叶斯主义扩展和提炼而来的。它的意见收敛定理表明,随着证据的增加,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私人性将被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公共性所代替。按照贝叶斯定理改变置信度被称为动态合理性。然而,动态合理性依赖于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为条件化规则加以辩护的动态大弃赌方案的失败使豪森转向休谟和拉姆齐的立场,即只承认归纳推理的演绎合理性。本文着重对豪森关于休谟问题的这一观点给以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沿着另一位贝叶斯方法论的创始人德菲耐蒂的方向,以意见收敛定理为基础,可望对休谟问题的解决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 陈晓平
- 关键词:贝叶斯方法休谟问题
- 桥接原则的两种用法与定义的多种类型——试论科学哲学的两种“还原”概念
- 2010年
- 在科学哲学关于还原问题的讨论中,桥接原则起着关键的作用。桥接原则主要是通过定义的方式将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连接起来的。为此,讨论了桥接原则的两种用法,即理论内的应用和理论间的应用,以及定义的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语词定义和还原定义,从而探讨科学哲学中的两种还原——经验还原和理论还原。
- 尹维坤陈晓平
- 如何分辨善与恶?——兼评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论”公开课被引量:2
- 2015年
- 对日常生活中的善与恶的分辨最终需要追溯到道德哲学的基本分野,即功利论与道义论。功利论评价善与恶的基本标准是"最大幸福原则",因而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道义论评价善与恶的标准是基于善良意志的,因而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就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而言,功利主义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此,由功利主义基本原则派生出"自愿原则"和"随机原则"等,用以解决桑德尔在其"正义"公开课上讨论的若干案例,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 陈晓平
- 关键词:功利论道义论
- 从“我思”到“自由意志”——对康德“自我”观念的一些修正被引量:4
- 2015年
- 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的论证受到诸多批评,本文通过两个步骤将其论证补充完整:一是提供基于语言分析的先验分析论证;二是提供基于先验统觉的先验综合论证。"先验统觉"是康德先验哲学的奠基石,但却被他错放在知性直观的位置,本文则将它改为感性直观,并且区分了自返性统觉和对象化统觉,进而区分了"我思之我"和"自由意志",在此基础上阐明先验主体和先验客体、先验时间和先验空间等重要概念及其关系。
- 陈晓平
- 关键词:先验统觉我思自由意志
- 真之多元论与真之符合论——两种符合多元论之比较
- 2014年
- "真"具有不同的涵义或真具有不同的性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由此产生真之多元论。然而,逻辑推理的"保真性"要求"真"具有单义性。如何使真概念的单义性和真性质的多元性相协调?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导致向真之符合论的回归,其结果便是真之符合多元论的出现。笔者也持某种符合多元论的观点,其要点是:由"符合"的单义性来保证"真"的单义性,而"符合"的单义性是以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为基础的;单义的"符合"概念与多重实现的"存在"功能结合起来,达到真之一元论与真之多元论的统一。
- 陈晓平
- 关键词:符合论多元论一元论
- 意外考试悖论及其解决——兼论求婚者悖论和双信封悖论被引量:2
- 2013年
- 悖论被分为四种,即一阶客观描述悖论、二阶客观描述悖论、一阶主体操作悖论和二阶主体操作悖论。意外考试悖论、求婚者悖论、双信封悖论等属于二阶主体操作悖论,对它们可以统一地给以二阶操作性解决。这些悖论通常被归入认知悖论,而"认知悖论"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它本身并无独立的地位,因而它要么被归入语义悖论,要么被归入操作悖论。对于语义悖论,通过对其语义规则加以限制可以给以弱的解决。对于操作悖论,不仅可以给出弱的解决,还可给出强的解决。
- 陈晓平
- 关键词:语义悖论认知悖论
- “应该蕴涵能够”之康德原则辨析——关于“不要说谎”的案例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康德的"应该蕴涵能够"原则具有"强概念"和"弱概念"的双重性,只是他本人并未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他事实上倾向于弱概念。康德的这种倾向性使其道德理论缺乏现实规范性。纠正康德理论的这一缺憾的措施之一,就是把关于"应该蕴涵能够"的弱概念和强概念自觉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平衡中确认恰当的道德法则。
- 陈晓平
- 关键词:道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