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185B)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程先富王世航赵明松朱华谢勇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基于GIS
  • 2篇分形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形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质遗迹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全氮
  • 1篇土壤信息
  • 1篇土壤信息系统
  • 1篇土壤阳离子交...
  • 1篇年降水
  • 1篇年降水量
  • 1篇丘陵

机构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程先富
  • 4篇王世航
  • 3篇赵明松
  • 3篇朱华
  • 3篇谢勇
  • 2篇史学正
  • 1篇王洪杰
  • 1篇于东升
  • 1篇郝李霞
  • 1篇张建春

传媒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徽省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安徽省地质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2002年至今共有7处地质遗迹被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简要介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意义以及安徽省7处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世航朱华程先富
关键词:地质遗迹国家地质公园
基于GIS的安徽省土壤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是土壤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数。通过建立安徽省土壤的空间数据库,运用分形理论,获得安徽省土壤类型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各类土属在空间上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大小,得出如下结论:①安徽省土壤图斑的周长与面积之间存在双对数函数关系,相关性系数大部分在0.9以上,证明了安徽省土壤空间分形的客观存在。②安徽省各类土壤空间分维数大小在1.1375—1.9948之间,平均值为1.6138,最大的是泥质岩砾质土,最小的是脱青湖泥田。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总的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大。③各种土属的稳定性指数在1.0252—0.0124之间,平均值约为0.2324,最大的是湿潮土,最小的是砂礓黄土。
谢勇王世航程先富
关键词:分形土壤
基于GIS的安徽省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徽省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合安徽省1∶5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较大,从2.290 3-2.933 2,变幅达0.642 9;从空间分布上看,沿江江南和淮河以北地区分形维数较大,而江淮丘陵地区和大别山区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形维数2.766 4-2.844 7之间的土壤,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5 349 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8.28%;(2)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较大。分形维数最大的土壤类型为石灰岩土,达到2.859 7;最小的为粗骨土,只有2.598 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明显。分形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草地〉耕地〉园地〉林地。(4)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显著不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形维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朱华程先富王世航谢勇赵明松
关键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环境因子GIS
安徽省土壤信息系统(AHSIS)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8
2008年
土壤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和解决农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土壤信息系统(SIS)是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并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安徽省1:50万土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赵明松程先富王世航谢勇
关键词:土壤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GIS的土壤全氮空间分布估算——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被引量:16
2007年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DEM,在区域范围内,可以表征基于母岩和地形因子的土壤-景观模型。本次研究根据兴国县151个样点数据,分析TN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TN含量平均值为1.06g/kg,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中TN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35g/kg;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中TN的平均含量最低,为0.88g/kg。空间分布上:TN含量在0.5g/kg^1.0g/kg的面积最大,为1580km2,TN含量在2.0g/kg以上的面积最小,为127km2。地形变量中坡向对TN含量影响最大,TN含量和母岩、海拔、坡向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坡度和TN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和DEM(30m×30m),估算TN的空间分布,R2为0.637。
程先富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
关键词:土壤全氮地形
六安地区近5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寿县、六安和霍山1956—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运用离差系数、变化趋势、突变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六安地区50a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站近50a来的降水量均呈正态分布,变异等级为中级;年降水量均随时间进程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顺序为六安〉寿县〉霍山;通过诊断发现三站50a来年降水量的变化过程均可以分为偏干、偏湿、干湿交替3个阶段,寿县和六安站的降水突变点在1992年,霍山在1965年;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寿县、六安和霍山站的年降水量分别有7~8a、2~3a和2a的明显周期性变化规律。
赵明松程先富张建春
关键词:年降水量突变分析功率谱分析
丘陵山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分布预测被引量:10
2008年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DEM,在区域范围内可以表征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景观模型.本研究根据江西省兴国县151个样点数据,分析CEC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EC含量平均值为8.7cmol/kg.空间分布上,CEC含量在5~8cmol/kg、8~12cmol/kg和12~15cmol/kg的面积分别为1270km2、1500km2和281km2.CEC含量大于12cmol/kg,主要分布在千枚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分布面积分别为242km2和56km2.地形变量中坡向对CEC含量影响最大,CEC含量和有机质、粘粒、海拔、母岩、坡向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坡度和CEC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和DEM(30m×30m),预测CEC的空间分布,R2为0.575.
程先富朱华郝李霞史学正
关键词:阳离子交换量DE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