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05III001)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4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楠王伟铭任红张文潘晓霞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gA肾病遗传学研究——现状,机遇和挑战被引量:3
- 2011年
-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家族聚集起病及发病率的人种差异均提示遗传因素为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尽管迄今为止仍未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但随着遗传学研究方法的改进,特别是高密度基因芯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推进,在该领域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研究成果。连锁分析对家族性IgA肾病基因定位至少已得到4个易感区段;关联分析提示IgAN发病可能与IgA1糖基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和肾组织的表达谱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IgAN起病与进展潜在相关的基因;借助IgAN动物模型,则有助于明确候选基因功能和阐明致病机制。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热点,该方法应用高密度基因芯片,无需假设易感基因,定位微效及中效易感基因效能要强于连锁分析,最近已有2项IgAN的GWAS研究结果发表。复杂性疾病的基因定位极具挑战性,但随着遗传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下一代测序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加快推动IgAN致病基因定位工作。
- 谢静远陈楠
- 关键词:IGA肾病基因研究
- 家族性肾脏淀粉样变性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陆怡敏陈楠
-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肾脏受累家族性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系统病变内脏器官
- 脂多糖对小鼠肾脏炎症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及其辅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对小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其辅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云南昆明小白鼠[(20±2)g]随机分成两组:LPS组,腹腔注射LPS(5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于0~72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变化;留取肾脏,EMSA法检测NF-κB及PPAR-γ的DNA结合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MCP-1、iNOS、PPAR-γ及其辅激活因子1(PGC-1)、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1(SRC-1)、SRC-2、SRC-3及核辅抑制因子(NCoR)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核蛋白PPAR-γ表达;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后血清尿素氮升高明显(P<0.05),但血肌酐无明显变化。肾组织NF-κB的DNA结合活性在0.5h后即明显增高,而PPAR-γ的DNA结合活性早期增强,8h后开始减弱。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及基础值相比,小鼠腹腔注射LPS后6h,12h及24h,肾组织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而iNOS mRNA表达在6h及12h后显著增加(P<0.01)。PPAR-γ及PGC-1 mRNA表达则显著下调(P<0.01),核内PPAR-γ蛋白含量早期升高,24h时显著下降(P<0.01)。SRC-1、SRC-2、SRC-3及NCoR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LPS作用后肾组织HE染色未见显著改变,免疫组化可见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最初主要分布在髓质肾小管周围,在48h及72h浸润更为明显,皮质肾小球周围也可见巨噬细胞浸润。结论:小鼠腹腔注射LPS后肾组织中NF-κB活性及相关炎症因子MCP-1和iNOS表达上调,肾组织内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表明处于炎症状态,而PPAR-γ及其辅激活因子PGC-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炎症发展相关。
- 陈慧韩琳仲芳王伟铭陈楠
- 关键词:脂多糖炎症
- 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表达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下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分别观察MG132不同浓度直接刺激细胞和对TGF-β1(5ng/ml)诱导下产生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结蛋白(FN)和III型胶原(ColIII)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相同浓度的MG132(2.5μmol/L)预处理后,再加以TGF-β1分别刺激不同时间(0h,6h,12h,24h),同样用Realtime PCR检测上述因子的mRNA水平。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G132对TGF-β1诱导的FN和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方法观察MG132对TGF-β1诱导的FN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MG132直接作用NRK/49F细胞即可明显降低CTGF、α-SMA和FN、ColIII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MG132浓度(0.5、1、2.5、5μmol/L)增大,CTGF的mRNA表达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65%、46%、17%和20%;α-SMA的mRNA表达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10%、7%、4%和3%;FN的mRNA表达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54%、42%、25%和24%;ColIII的mRNA表达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30%、12%、5%和1%(均为P<0.05)。5ng/mlTGF-β1分别使CTGF、α-SMA和FN、ColIII mRNA表达增加为对照组的6.91、2.11、1.38和3.60倍(P<0.05),用MG132不同浓度(0.5、1、2.5、5μmol/L)预处理后,CTGF mRNA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3.30、2.84、1.06和0.74倍,α-SMA mRNA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0.50、0.31、0.28和0.19倍,FN mRNA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0.80、0.67、0.55和0.37倍,ColIII mRNA均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0.57、0.35、0.28和0.05倍。MG132在各时间点均能使TGF-β1所引起的纤维化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5ng/mlTGF-β1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p-Smad2、p-Smad3磷酸化增加,1h达到高峰。MG132预处理组p-Smad2、p-Smad 3及FN蛋白表达量与TGF-β1刺激组相比显著下降,各组Smad2/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
- 韩琳陈慧朱冰冰靳远萌王伟铭陈楠
-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外基质SMAD
- Meg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meg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广泛筛查megsin基因全部编码区、部分调控区和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发现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挑选8个中高频SNP(频率>0.05),选取中国汉族散发性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10例,同时采用10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型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对IgA肾病进行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结果外显子1中5'非翻译区267G/A在IgA肾病发病中有显著意义:IgA肾病组中AG+AA基因型频率为29.0%(65/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17/103),P<0.05;等位基因A频率为14.8%(62/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8/103),P<0.05.AG+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比数比为2.07,其95%可信区间为1.15~3.74.基因内部各SNP之间连锁不平衡现象非常普遍.结论megsin基因267G/A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相关,提示AG和AA基因型是IgA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王朝晖陈楠潘晓霞任红王伟铭张文郝翠兰朱杰陆颖韩斌
- 关键词:基因
- 尿足细胞检测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足细胞位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外层,它是肾小球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在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因素作用下足细胞损伤后表现为足突融合、细胞肿胀、足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组织水平表达的改变,足细胞凋亡或从基底膜脱落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足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不具备如系膜细胞样的增殖能力,足细胞数目减少,基底膜裸露,可进展为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液中检测足细胞是一种无创且易在临床中开展的检测方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尿足细胞检测的方法学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赵向娅陈楠
- 关键词:细胞检测尿液肾小球滤过屏障足细胞损伤相关分子
- Gordon综合征患者WNK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Gordon综合征(PHA2)患者的WNK4和WNK1基因外显子扩增测序,研究我国PHA2患者WNK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史,收集不明原因高血压伴高血钾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PHA2。采集患病者及患病/非患病亲属的外周血,抽提DNA,设计17对引物扩增WNK4的19个外显子,27对引物扩增WNK1的28个外显子,纯化后送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PHA2患者4例,其中2例表现为家族遗传性,另2例为散发。先证者及所有患病家系成员共8人,年龄6~79岁,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血压、高血钾,肾功能正常。8例中的5例伴有肾小管酸中毒,6例伴有高氯血症。DNA扩增后测序比对发现,其中1例散发患者为WNK4基因的杂合错义突变,位于17号外显子,造成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K1169E)。对其2个非患病女儿以及200个正常对照的WNK4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该突变。其它2个患病家系及1个散发患者未发现WNK4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和健康者均未发现WNK1外显子突变。结论:PHA2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漏误诊率很高。已报道的WNK4致病位点均位于螺旋-螺旋结构域附近。我们发现的K1169E为HGMD未收录的新突变,也位于螺旋-螺旋结构域,该位点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高度保守,而且该位点氨基酸的变化伴有电荷的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
- 张翀秦岭王朝晖王伟铭任红张文严富洪谢静远陈楠
- 关键词:突变多聚酶链反应测序
-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对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于2006年1~12月对入院的5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年龄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其中A组根据是否合并MIA综合征分为A1组(合并MIA综合征)及A2组(不合并MIA综合征)。对这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以及退出透析和死亡的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50例CAPD患者中有10例(20%)死亡,2例(4%)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1例(2%)失访,37例(74%)继续在我院腹膜透析治疗。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血CRP超过正常值(8.2mg/L)的发生率为32%,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外周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为58%。A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75%vs44.4%)及心血管疾病(68.8%vs38.9%)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CRP水平(7.6±15.2)mg/L显著高于B组(2.4±3.9)mg/L(P<0.01)。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其中A组11例(34.3%),B组0例。生存分析显示,A1组生存率显著低于A2组及B组(P<0.01),而A2组与B组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年轻患者,MIA综合征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逊于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应重视老年腹膜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诊治。
- 任红谢静远李晓黄晓敏张春燕陈楠
- 关键词:腹膜透析老年炎症MIA综合征
- 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SYNPO基因变异和多态性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diopathic FSGS)中SYNPO基因变异和多态(SNP)特点。方法:以82例特发性FSGS和7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盐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引物设计、PCR扩增后测序。基因数据库匹配筛选,结合患者肾组织Synaptopodin和患者父母头发DNA检测验证其致病意义。SNP位点H-W平衡检验后行基因频率、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关联分析。结果:1例5′UTR变异1-24G>A,其父母未发现相同变异,肾组织Synaptopodin较正常和非变异NSFSGS组下降(321.33±18.01比514.00±31.21,P<0.01);1例单核苷酸变异437C>T(Pro146Leu),肾组织Synaptopodin较正常和非变异非NSFSGS组下降(385.67±15.95比635.50±23.95,P<0.01);1例单核苷酸变异1903A>C(Thr635Pro),其父母未发现相同变异,肾组织Synaptopodin较正常和非变异NSFSGS组明显下降(160.67±27.68比514.00±31.21,P<0.01);另外发现1例新同义变异1488C>T(Thr496Thr)和5例同义变异1578C>T(Pro526Pro)。未发现疾病易感SNP位点。结论:散发性FSGS患者中可能存在SYNPO基因致病变异位点,其可能在散发性FSGS发病中起作用。
- 陈楠戴胜川王朝晖潘晓霞王伟铭张文任红陈晓农冯旗
- 关键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中国人Gitelman综合征高发突变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被引量:29
- 2008年
- 目的:Gitelman综合征(GS)是由于SLC12A3基因的突变导致遗传性肾小管病。我们对28例临床诊断GS患者进行了基因诊断,旨在探讨中国人GS的基因型和表型有无联系。方法:对28例GS患者抽取外周血测DNA,对GS的致病基因SLC12A3和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的致病基因CLCNKB测序,分析经基因确诊GS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尿、电解质、血pH、血管紧张素、血醛固酮、血压等水平,寻找中国人GS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均发现SLC12A3的突变,其中14例携带T60M,4例为纯合T60M突变,10例为杂合T60M突变,突变频率高达33%。T60M携带者的发病年龄、生长发育障碍、四肢乏力等症状的发生与携带其他突变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T60M携带者血碳酸氢根离子明显高于带其他突变的患者,尿钾排泄分数明显高于其他突变类型的患者;两组间在血钾、血氯、血镁、血管紧张素、血醛固酮、尿pH、24h尿钾、尿氯离子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60M突变是中国人GS的高频突变。目前尚无直接证据支持T60M与GS的表型有明确的关系。
- 秦岭邵乐平任红王伟铭张文陈楠
- 关键词:GITELMAN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