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EA080182)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傅守祥应小敏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消费时代的经典文化危机与审美范式转换被引量:5
- 2009年
- 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久而久之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一统天下的经典文化内运藏着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它不但损害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经典文化的失宠与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渐成潮流;正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理念显现出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走入消费时代的文化经典逐渐从单一性的、精英掌控的标准走向多元性的、动态选择的趣味,审美范式也随之转换并渐趋多样化。
- 应小敏傅守祥
- 关键词:经典文化意识形态审美范式文化研究
- 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范式与身体美学被引量:4
- 2009年
- 20世纪美学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向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在关注艺术美的同时强调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本身的意义。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化弥散,使当代美学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趣味基本取代了崇高与理想,严格自律的审美观念被一种泯灭了界限的泛审美观念取代。日常生活意志的感性需求持续高涨尽管与精神崇高性的失落不是绝对对立的,但这其中潜藏着的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值得关注。审美范式的转换与当下关怀的世俗性、身体美学的可能与审美体验的纵深性、大众文化的张力与审美观念的生成性,成为现代性转向后的题中之义。
- 傅守祥
- 关键词:大众文化时代审美范式身体美学艺术哲学世俗化
- 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崛起与审美化生存被引量:9
- 2008年
-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国大陆最终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彻底开放的社会调整格局。孕育已久的大众文化在权力默许及市场逻辑笼罩下迅速崛起,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由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而独霸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大众文化的时兴与审美化生活的时尚有其正面价值和探索意义,然而,大众文化承诺给人们的欢乐神话与身体解放,却往往陷入娱乐透支后的身心疲乏和性感聚焦后的精神空幻,形象的欲望满足取代了文化的意义追索,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品格内蕴着莫大的吊诡。
- 傅守祥
- 关键词:大众文化世俗化审美化审美思考
- 文艺学的拓疆与文化研究的崛起
- 2009年
- 对于文艺学来说,改革开放这30年来,无论是观念还是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是不断出现热点或焦点问题引起热烈的争论的。站在不同的立场的研究主体,对于文艺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有着大相径庭的理解和界定,这使文艺学的视域大为开阔,但也有点令人迷茫,令人困惑。莫衷一是也许并非坏事,既要深入文艺学领域,就须做出自己的判断,甚至建构起自己的文艺学观。从整体上超越原有的文艺学框架,创立宏阔的文艺学体系,殊非易事;而时下以文化研究来取代文艺学学理研究的势头,已经使文艺学的面目似是而非了。在我们看来,当代文艺学的建构是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否则,文艺学就难以超出僵硬的模式;而如果用文化研究取代文艺学的自身建构,文艺学势必会面临坍塌的危局。我们认为,文艺学如果恪守原来的疆界而不顾当下历史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的现状,则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文艺学要把自己全然混同于文化研究,这个学科似乎也近乎于漫如流沙了。我们的前提是:文艺学当然有其独立存在之必要,亦有学理建构之逻辑发展。文艺学原来的涵义就是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性质与功能等许多重要问题都要在这里得到阐释,现在看这部分内涵,也还是需要文艺学来担荷。而现在的文学与现时的视觉文化有着难以剥离的内在关系,又与传媒艺术有着深层的姻媾,文艺学焉能对此视而不见?如欲对文艺学进行学理层面的建构,首先厘清一些关系,再由此出发来思考文艺学的性质、研究范围等问题,可能会取得较为扎实的进展。基于这种想法,这里约请几位学者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失探求之意,而无欺人之念,倘得学界同仁关注,可谓幸之甚矣!
- 傅守祥
- 关键词:中国文艺学文化研究学科建制《文学原理》社会主义中国学科门类
-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现代性突围与大众文化批判
- 后现代主义大师利奥塔强调'重写'现代性,意在通过对'意义未定性'的呈现,表现出一种渴望超越人的有限存在、实现人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崇高情怀,并以此构成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新的经典追求形态。而大众文化以其沉湎于'此在'的物欲与浅俗...
- 傅守祥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