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101907)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5
- 相关作者:屈冬玉黄三文辛翠花刘庆昌李颖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瓦赫宁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及活性氧清除酶系与抗病过程关系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获得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材料,初步分析活性氧清除酶系与抗病过程的关系。【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以茎段为外植体,将抗晚疫病基因R1、R3a和RB分别转化马铃薯感病栽培品种Desiree,并通过特异PCR扩增目的基因、无菌苗快速抗病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RT-PCR分析来筛选阳性转化株系。并测定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接种晚疫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证明,3个抗晚疫病基因都已经整合进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所获得的转基因株系接种小种89148-9后其抗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表现为高抗或抗病,有明显的HR反应;转基因株系在接种小种89148-9后3种酶的活性都升高,且活性高峰比野生型早。【结论】获得了一批高抗或抗晚疫病的马铃薯转基因材料;活性氧清除酶系可能参与了R基因介导的抗病过程。
- 辛翠花李颖刘庆昌屈冬玉黄三文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 无选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8
- 2008年
- 以双元载体pBINPLUS为基础,在T-DNA侧翼区通过2次特异PCR、酶切和连接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1个无标记载体pBINMF(marker-free vector)。通过酶切后测序分析,这个无标记载体在T-DNA左、右边界之间只有1个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ed sites,MCS)。为了验证该载体的遗传稳定性,将gus基因克隆到该载体上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番茄栽培品种‘Moneymaker’,特异PCR扩增目的基因和GUS组织染色结果表明,gus基因已经整合进入番茄基因组并得以表达。该载体为今后直接获得无标记基因、生物安全的转化体,尤其可为马铃薯、木薯等无性繁殖材料的无标记基因转化提供可靠、有效的工具。
- 辛翠花刘庆昌屈冬玉黄三文
-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
- 国际马铃薯和番茄基因组测序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国际番茄基因组项目计划精细测定220Mb的常染色质区域,马铃薯基因组项目计划测定全基因组840Mb的DNA序列。中国是两个项目的参与国,负责番茄染色体Ⅲ、XI和马铃薯染色体X、XI的测序工作。基于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在二者染色体XI测序的同时运用了比较测序的方法。
- 贺俊张忠华李颖杜永臣屈冬玉黄三文
- 关键词:番茄马铃薯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
- 马铃薯Desiree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被引量:7
- 2011年
- 为优化马铃薯品种Desiree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转基因马铃薯,以Desiree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比较了不同转化条件(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激素配比)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预培养2d后以OD600=0.5的菌液侵染10min,在加有1.0mg.L-1反式玉米素(ZT-t)的MS20选择培养基上的遗传转化率最高,其愈伤诱导率可达80%,芽分化率可达70%。通过该转化体系将抗晚疫病基因R1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和抗病接种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具有很强的抗晚疫病能力,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和块茎的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 辛翠花郭江波黄三文屈冬玉
- 关键词:马铃薯外植体
- 同源转基因将成为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被引量:8
- 2006年
- 作物育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各栽培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迫切需要从野生种质资源中导入优异等位基因。杂交障碍和连锁累赘降低了常规育种利用这些等位基因的效率。基因组研究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的克隆成为可能。同源转基因就是将本物种或其近缘野生种克隆的优异等位基因导入到要改良的育种材料中。这不仅可以缩短育种的周期,而且不会有不良性状的连锁累赘。同源转基因和常规育种所要导入的目标基因的来源是相同的,因此育成的品种同样是安全的。如果转基因条例能够将同源转基因品种视同为常规育种品种,同源转基因将会成为人们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
- 黄三文杜永臣屈冬玉Evert Jacobsen
- 关键词:作物育种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