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342004-2)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4
相关作者:刘长久易凌英李继春叶乃清沈上越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正极
  • 7篇电池
  • 7篇电化学
  • 7篇电化学性能
  • 7篇正极材料
  • 7篇锂离子
  • 6篇锂离子电池
  • 6篇离子
  • 6篇离子电池
  • 4篇相转移
  • 4篇相转移法
  • 3篇电池正极
  • 3篇电池正极材料
  • 3篇锂离子电池正...
  • 3篇X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锰酸锂
  • 2篇活性材料
  • 2篇XO

机构

  • 10篇桂林工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0篇刘长久
  • 6篇易凌英
  • 4篇李继春
  • 3篇叶乃清
  • 2篇沈上越
  • 2篇柴小琴
  • 1篇吴华斌
  • 1篇李广燕
  • 1篇钟胜奎
  • 1篇王慧景
  • 1篇赵卫民
  • 1篇尚伟
  • 1篇陈婧娟
  • 1篇杨万新
  • 1篇黄飞宇

传媒

  • 3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广西科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电池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u_(0.05)Mn_(1.95)O_(3.9)F_(0.1)的结构与电化学特性(英文)
2007年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经充放电循环测试可知:LiCu0.05Mn1.95O3.9F0.1材料比LiMn2O4正极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池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
刘长久易凌英李继春吴华斌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性能
相转移法合成稀土La掺杂锰酸锂电极材料的性能
2007年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稀土La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粉体。利用XRD、SEM等对粉体进行结构形态表征,并以其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测试其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按n(Li):n(La):n(Mn)=1.1:0.01:1.99的摩尔配比制备的前驱体,在750℃焙烧12h合成的样品材料结构稳定且呈较好的尖晶石相,以0.1C在4.5~3.0V范围内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7.5mAh/g,放电平台时间较长,工作电压平稳于4.1V.
李继春刘长久易凌英杨万新
关键词:相转移法正极活性材料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LiNi_(1-x)Al_xO_2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7
2004年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和充放电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 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掺铝量对材料的结构和充放电容量均有重要影响,掺铝量为5%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141 5mAh/g。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x=0 025~0 30)的最佳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以18~24h为宜,补锂量为10%效果较好。
叶乃清刘长久沈上越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亚微米LiCu_(0.1)Mn_(1.9)O_(3.9)F_(0.1)电极活性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和Cu2+复合掺杂的LiCu0.1Mn1.9O3.9F0.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RD和SEM表征表明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样品粒度为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样品的电化学阻抗较小,首次放电容量达112mA·h/g,充放电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1%,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同时还探讨了LiCu0.1Mn1.9O3.9F0.1的合成及掺杂机理.
刘长久李广燕易凌英赵卫民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空气中合成LiNi_(1-x)Al_xO_2的条件及其对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 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随着掺铝量的增加,晶胞参数a0逐渐减小,而c0则逐渐增大.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的最佳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以18~24h为宜,补锂量为10%(摩尔分数)效果较好.
叶乃清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铈掺杂络合燃烧法制备Li_(1.05)Ce_xMn_(2-x)O_4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已二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稀土Ce掺杂的锰酸锂材料Li1.05CexMn2-xO4粉体。利用XRD,SEM,EDS等对材料粉体进行结构形态表征,并以其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测试其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材料Li1.05CexMn2-xO4(x=0,0.01,0.02,0.03)具有较好的尖晶石结构,且颗粒分布均匀,掺杂的比未掺杂的比容量以及常温、高温下循环性能都有较大的改善。当掺杂量达到0.02(摩尔比)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其电化学极化阻抗小,放电比容量为126.8 mAh.g-1,常温下50次循环后仍保持有94.1%的放电效率,高温30次后为82.5%。
刘长久李继春易凌英王慧景钟胜奎
关键词:铈掺杂锰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y)Z_nxMn_(2-x)O_4的相转移法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相转移法制备富锂掺锌的锰酸锂前驱体,然后在空气中进行焙烧反应合成了尖晶石型的Li1+yZnxMn2-xO4粉体材料,并测试其结构形态特征。考察了该法合成的工艺条件对合成试样粉体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Li:nZn:nMn=1.1:0.1:1.9时,反应时间为2h,在750℃空气环境下焙烧10h合成试样粉体过程较为简单,电极试样以10mA/g的恒电流密度充电至4.5V,并以相同的10mA/g恒电流密度放电至3.0V,其放电平台稳定在3.9V,比容量达到120mAh/g,性能稳定。
刘长久柴小琴陈婧娟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相转移法电化学性能
烧结速率对合成锰酸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07年
以正辛烷为相转移剂,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锰酸锂前驱体,在电炉中于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制得电池正极材料粉体,用XRD、SEM进行结构形态分析.当n(Li)∶n(Mn)=1.1∶2时所合成样品前驱体以5 K/m in的升温速率在750℃焙烧8 h,所制备的样品材料结构稳定且呈尖晶石型物相,粒度分布较均匀、形貌规整,无明显团聚现象.用其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以0.1 C充电、限制电压4.2 V,再以0.1 C放电、终止电压3.0 V的放电制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7 mAh/g,工作电位平稳于3.8 V,样品电极可逆循环性能良好.
易凌英刘长久李继春黄飞宇
关键词:锰酸锂正极材料相转移法升温速率电化学性能
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是选择高能储锂电极材料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具有减小极化 ,增大充放电电流密度 ,提高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等优点 ,有利于高性能、高容量和高功率电池的发展。纳米电极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基本处于实验开发阶段 ,且主要集中在制备方法上 ,其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沿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柴小琴刘长久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_2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被引量:70
2004年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存在合成困难、循环性能差和热稳定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LiNiO2本身的晶体结构有关.本文从LiNiO2晶体结构入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现有研究资料表明,仅仅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LiNiO2的循环性能,要从根本解决LiNiO2的存在问题,关键是通过掺杂改性稳定其晶体结构.
叶乃清刘长久沈上越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