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059)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钟雪云马继伟王超闫雍容张勇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鸡胚尿囊膜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生物学行为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响鸡胚的存活和成瘤的可能因素、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利用改良的方法成功建立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的模型;肿瘤组织能够诱导血管生成,镜下形态符合恶性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该模型简单,快捷,易于建立。便于观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筛选。
- 马继伟张勇张逸铠李海莹马征来王超夏潮涌钟雪云
- 关键词: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移植瘤血管生成
- EGCG通过下调COX-2和MMP-2表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下调COX-2及MMP-2的表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EGCG处理24h后SWO-38细胞的活性,确定药物作用浓度;细胞侵袭与迁移实验检测EGCG处理24h后SWO-38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对比分析EGCG处理24h后SWO-38细胞COX-2和MMP-2的表达。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COX-2的表达,观察EGCG是否通过COX-2/MMP-2通路抑制肿瘤的迁移侵袭。结果:细胞侵袭与迁移实验发现,EGCG对SWO-3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SWO-38细胞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 blotting发现经过EGCG处理24h后,SWO-38细胞COX-2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EGCG抑制SWO-38迁移的机制可能与该药物抑制COX-2的表达而降低SWO-38细胞酶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相关。结论:EGCG抑制了人脑胶质瘤SWO-38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与EGCG抑制COX-2表达后,调节了MMP-2诱导的酶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相关。
- 方茅杜彬钟雪云林琛莅谢彬彬谢思明李素梅
-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肿瘤侵润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结肠癌中DcR3和livin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DcR3和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检测62例术前未经化疗的结肠癌组织中DcR3和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62例结肠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56.5%(35/62);而livin阳性率48.4%(30/62)。DcR3和livin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DcR3在livin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68.6%(24/35)和22.2%(6/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DcR3和livin均阴性表达病例的5年生存率高于DcR3和livin均阳性表达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R3和livin异常表达可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同时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与生存率有关;联合检测DcR3和livin更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发展趋势,为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路径。
- 刘祖宏倪仰鹏黄绮国谢丽霞许文兵钟雪云
- 关键词:结肠癌DCR3LIVIN免疫组织化学生存期
- 离子霉素对SW480和SWO-38细胞中E-cadherin裂解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可促进钙离子内流的工具药离子霉素(ionomycin),对不同肿瘤细胞株SW480及SWO-38其C末端片段2(E-cad/CTF2)的表达裂解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确定ionomycin作用于SW480及SWO-38细胞的最佳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ionomycin作用不同时间后E-cadherin全长及其C末端片段2(E-cad/CTF2)的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SWO-38细胞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Ionomycin对SW480及SWO-38细胞均有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均为12μmol/L,ionomycin可促进SW480细胞中Ca2+浓度增加,E-cadherin裂解,E-Cad/CTF2片段水平升高,ionomycin没有引起SWO-38细胞中的大量钙内流,对E-cadherin裂解没有明显作用。结论:Ionomycin可促进钙离子内流,引起SW480肿瘤细胞E-cadherin裂解,但对SWO-38细胞E-cadherin裂解无明显影响。
- 王超杜展马继伟张勇闫雍容钟雪云
- 关键词:钙内流
- 胶质瘤细胞维甲酸代谢调控机制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中的维甲酸合成调控机制,以及维甲酸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WO-Z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小分子RNA干扰Krüppel样转录因子9(KLF9);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KLF9基因RNAi沉默效率。KLF9基因干扰后,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A1(AL-DH1A1)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CCK-8法从3种类型维甲酸药物(13-顺维甲酸、9-顺维甲酸和全反式维甲酸分别简称13-cis RA、9-cis RA和ATRA)中筛选出对SWO-Z2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ATRA作用SWO-Z2细胞后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Bcl-2、cleaved PARP以及胶质瘤分化标记物GFAP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SWO-Z2细胞的维甲酸受体表达情况。结果:小分子RNA干扰KLF9基因后,成功下调KLF9表达,引起ALDH1A1 mRNA和蛋白表达都下降。3种类型维甲酸中ATRA对SWO-Z2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作用最强。ATRA作用SWO-Z2细胞72 h后cleaved PARP蛋白激活,cyclin D1和Bcl-2表达水平下降,而GFAP表达没有改变。SWO-Z2细胞维甲酸受体(RARs)表达降低。结论:KLF9作为ALDH1A1基因的上游调控基因,通过正调控ALDH1A1基因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中的维甲酸合成;ATRA处理SWO-Z2细胞后未能促进胶质瘤分化而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可能是由于胶质瘤细胞内缺乏维甲酸受体所致。
- 张继君谢思明林琛莅翁泽平杜展王超钟雪云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细胞分化
- 替莫唑胺联合粉防己碱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与替莫唑胺联合用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细胞存活、克隆形成、迁移能力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粉防己碱8~64μmol·L^-1,或替莫唑胺50~400μmol·L^-1,或替莫唑胺+粉防己碱3.2和6.4μmol·L^-1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粉防己碱6.4μmol·L^-1、替莫唑胺100μmol·L^-1或替莫唑胺+粉防己碱3.2和6.4μmol·L^-1作用24 h后,Giemsa染色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XL、活化胱天蛋白酶3及活化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单用粉防己碱和替莫唑胺均能抑制U87细胞的生长,且具有浓度依赖性(r=0.903,P〈0.05),替莫唑胺100μmol·L^-1+粉防己碱3.2和6.4μmol·L^-1抑制率高于两药单用,经分析两者作用为相加。替莫唑胺可抑制U87细胞的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两药联用时比单用替莫唑胺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与单用替莫唑胺相比,两药联用时抗凋亡蛋白Bcl-XL明显减少,执行凋亡的活化的剪切胱天蛋白酶3蛋白及剪切PARP明显增多。结论粉防己碱联用替莫唑胺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并诱导激活胱天蛋白酶3依赖的细胞凋亡。
- 张勇马继伟李海莹王绍祥闫雍容刘子豪杜彬钟雪云
- 关键词:粉防己碱替莫唑胺U87细胞细胞凋亡
- MicroRNA在脑胶质瘤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肿瘤,生长迅速,外科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其复发率较高,患者的生存期短、死亡率较高,预后差。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亦不尽如人意。其中,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年。脑胶质瘤异质性高、病因尚未明确,临床研究进展缓慢。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肿瘤干细胞的发现与研究的推进、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免疫组学/表观遗传学等相关“组学”研究的开展,及另一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一miRNA的发现与研究,将使这一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 胡婷钟雪云
- 关键词:微小RNA神经胶质瘤靶基因
- miR-221调控PTEN/Akt信号介导人胶质瘤耐药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miR-221在耐药胶质瘤细胞中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比较人胶质瘤细胞株Z1(原发性耐药细胞株)、Z2(药物敏感细胞株)和Z2-BCNU(耐药细胞株)中miR-221、PTEN、p-Akt、Ecadherin、vimentin、MRP1表达的差异。结果 PTEN在Z2细胞中蛋白表达含量明显高于miR-221、vimentin高表达的Z1和Z2-BCNU细胞,在E-cadherin高表达的Z2细胞中vimentin、p-Akt和MRP1含量明显减低。结论 MiR-221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信号从而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 谢强黄作平闫雍容李锋钟雪云
- 关键词:胶质瘤MIR-221上皮间质转化MIR-221
- 4E-BP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与人脑胶质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为寻找克服胶质瘤获得性耐药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WOZ2及其获得性耐药细胞株SWOZ2-BCNU中4E-BP1及其磷酸化蛋白(p-4E-BP1)的表达。小干扰RNA下调4E-BP1表达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SWOZ2细胞对卡氮芥(BCNU)的耐药性。免疫荧光法检测4E-BP1及p-4E-BP1(T70)蛋白在2株细胞中的表达位置。结果:SWOZ2-BCNU细胞中4E-BP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较SWOZ2细胞明显下降。下调4E-BP1表达能明显增加敏感细胞对BCNU的耐药性。SWOZ2-BCNU细胞p-4E-BP1(T70)蛋白在获得性耐药过程中出现了核转位。结论:4E-BP1作为翻译调控关键蛋白,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获得性耐药的发生机制。
- 朱慧丽翁泽平张继君林琛莅谢思明王超马继伟钟雪云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获得性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