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06028)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晓玲张松崔碧峰何新刘梦涵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大功率LD
  • 1篇单发
  • 1篇镀膜
  • 1篇激光
  • 1篇激光器
  • 1篇脊型波导
  • 1篇功率半导体
  • 1篇光腔
  • 1篇发散角
  • 1篇半导体
  • 1篇半导体激光
  • 1篇半导体激光器
  • 1篇COD
  • 1篇波导
  • 1篇大功率半导体
  • 1篇大功率半导体...
  • 1篇大光腔

机构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崔碧峰
  • 2篇张松
  • 2篇王晓玲
  • 1篇陈京湘
  • 1篇李建军
  • 1篇李佳莼
  • 1篇凌小涵
  • 1篇刘梦涵
  • 1篇计伟
  • 1篇何新
  • 1篇苏道军
  • 1篇刘素娟

传媒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半导体光电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980nm大光腔单发光条大功率LD失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大光腔结构、真空解理镀膜、腔面非注入区技术制备了980 nm单发光条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其连续输出功率达到12 W。封装后测试,对于同一批量的180只器件进行可靠性测试,经过64 h电老化测试分析,功率基本未发生变化72只,综合成品率达到40%。对失效器件进行综合分析可得,此次试验中,镀膜后分离时产生的膜撕裂是激光器失效的主要原因。
凌小涵崔碧峰张松王晓玲刘梦涵何新
关键词:激光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COD镀膜
新型大功率LD非注入区窗口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腔面非注入区的新型窗口结构,通过腐蚀高掺杂欧姆接触层,在腔面附近引入电流非注入区,限制载流子注入腔面,减少载流子在腔面处的非辐射复合,提高了激光器腔面的光学灾变性损伤(COD)阈值。同时,引入脊型波导结构,降低了光束的水平发散角。采用该结构制作的器件在功率达到22W时仍未出现COD现象,而无腔面非注入区结构的器件输出功率达到18W时腔面发生COD。同时,采用该结构制作的器件在工作电流为12A时其光束的水平发散角约为10°,而常规电流非注入区结构的器件在相同的工作电流下其光束水平发散角约为15°。
张松刘素娟崔碧峰李建军计伟陈京湘王晓玲苏道军李佳莼
关键词:脊型波导发散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