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x004)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许俊达何峻陈鹏马东景石燕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启示被引量:1
- 2014年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过程,这种批判与构建既有哲学批判与建构,又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建构。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哲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实质以及克服该分离的途径,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政府应大胆放权于社会组织,帮其提高治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治理良性互动的共治机制。
- 马东景
-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启迪被引量:11
- 2012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理论特色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整体性、以实践为中介的能动性、尊重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辩证性。这一生态文明观对我们的启迪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系统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以能动的实践为动力;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 许俊达何峻
-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文明唯物史观政治文明
- 实践结构中自然与社会的“似博弈”关系--从施密特自然概念的失误说起被引量:2
- 2008年
- 施密特用还原逻辑的方法论证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是在实践结构中历史性建构的"似博弈"关系。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需要用实践本位的态度追求实践结构优化,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 陈鹏许俊达
- 关键词:博弈历史性
- 列宁对运动范畴的解析
- 2010年
- 物理学的新发现使得唯能论和马赫主义怀疑恩格斯"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论点。列宁通过对他们的批判,确立科学的物质范畴,对运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由此,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和唯能论对"物质是运动着的东西"的误读,对马赫主义发挥了的唯能论进行了认识论上的总结。列宁还对运动范畴所包含的矛盾展开了分析,否定了芝诺由于发现运动中包含矛盾就否定运动的做法,肯定了黑格尔、恩格斯对芝诺的批判,剖析运动中包含着非间断性与点截性的对立,运动就是这种对立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列宁认为认识运动就是这对矛盾在认识领域的具体表现。
- 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