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10023)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6H指数:6
- 相关作者:陶文昭赵春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网络监督的性质被引量:4
- 2010年
- 关于网络监督的性质,总体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网络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监督,网络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网络监督具有派生性。作为监督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监督只有与其他监督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 陶文昭
- 关键词:网络
- 电子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综述被引量:3
- 2010年
- 电子民主代表了未来民主发展的新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学术界围绕着电子民主与直接民主、公民政治参与、公共领域、社会资本等问题进行了较多的阐述与探索。发展电子政府、电子政党,开展网络选举与电子投票,以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民意表达和政治动员则是电子民主的主要实践形式。
- 赵春丽
- 关键词:电子民主信息技术电子投票
- 论电子民主的人民性
- 2010年
- 探讨了网民和人民的定义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认为网民是使用网络的人民,网络空间是人民活动的新空间;分别阐述了电子民主与人民民主、网络监督与人民监督之间的关系,即电子民主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网络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监督;提出了积极推动电子民主建设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这是丰富民主形式的应有之举。
- 陶文昭
- 关键词:电子民主网络民主民主监督网民公民权
- 互联网的社会思潮被引量:5
- 2010年
- 互联网上出现了诸多社会思潮,诸如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互联网的这些思潮既有技术的基础,更有社会的根源。互联网思潮是网络技术的特有产物,与网民的特性密切关联,是社会思潮在网络上的折射。
- 陶文昭
-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民主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
- 互联网的政策方略被引量:1
- 2010年
- 叙述了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的高层越来越关注互联网发展、利用和管理的视野和进程。阐述了关于互联网的政策方略:①重视网络民意,并注意甄别和引导民意;②维护主流意识,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③探索网络管理,谨慎对待网络实名制,在兼顾平衡中有限尝试。
- 陶文昭
- 关键词:网络民主网络民意互联网电子治理电子民主
- 电子民主局限性探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电子民主展现了民主的未来图景,复兴了直接民主的理想。然而,电子民主本身有其局限性,现实发展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鸿沟的存在影响着民主参与的平等性;不受控制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可能走上专制的道路,而与民主的初衷背道而驰;虚假信息泛滥和电子安全问题,使得电子民主的发展极具脆弱性;而以互联网空间的群体极化所展现的情绪式民主,则破坏着民主的深思熟虑和理性原则。电子民主要获得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对待并着手解决这些议题。
- 赵春丽
- 关键词:数字鸿沟电子安全电子民主
- 网络民族主义探因被引量:13
- 2009年
- 近年来互联网上兴起了民族主义。网络的直接表达功能和虚拟空间为表达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国际的强权与中国的崛起是民族主义兴起的现实背景。网络民族主义也是政策倾向与教育传统的折射。
- 陶文昭
-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主义网民
- 电子政务与民主参与被引量:13
- 2010年
- 当代民主的纵深发展,民主参与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参与是对传统民主反思的结果,是当代强势行政的内在要求。公共行政反应政治合法性,以民主行政回应这一潮流。民主参与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之一。作为新型政务的电子政务,必须落实民主行政的诉求。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实行信息公开,创造公众民主参与的条件,贴近民众和基层,缩小数字鸿沟等。总体上,民主参与是电子政务的灵魂,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性指标。
- 陶文昭
- 关键词:民主参与民主行政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数字鸿沟
- 互联网群体极化评析被引量:31
- 2007年
- 群体极化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凯斯·桑斯坦认为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着群体极化现象。网络的群体极化表现为网上相互争论异常激烈,并出现政治倾向的严重分化。从社会学角度,网络的群体极化是一种与群体思维现象以及沉默的螺旋等相关联的现象。在技术上,互联网特有的信息选择、交往选择和匿名状况容易导致群体极化。当然,群体极化也是现实思潮的虚拟反应。互联网的群体极化现象虽然不是互联网的主流状态,但其还是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和民主的发展。要通过规制、技术等手段抑制互联网的群体极化,构筑健康的虚拟公共空间。
- 陶文昭
- 关键词:互联网群体极化民主公共空间
- 网络化生存的恐怖组织及其应对被引量:3
- 2008年
-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恐怖组织日益采用网络化生存。它们运用互联网进行联络、策划、训练和招募以维持和壮大组织,并且借助互联网宣传组织宗旨、制造心理恐怖、实施恐怖行动。当代恐怖组织的基本战略是无领袖抵抗和不对称攻击,互联网具备实施这种策略的特性,在不同程度上放大了这种策略的效果。如何理性看待并有效阻止网络恐怖主义,是信息化进程中的国际难题。
- 陶文昭
- 关键词:恐怖组织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