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431)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9
相关作者:童启庆董尚胜夏涛骆耀平屠幼英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静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悬浮发酵
  • 3篇糖苷酶
  • 3篇鲜叶
  • 3篇发酵
  • 3篇茶鲜叶
  • 2篇遮荫
  • 2篇施肥
  • 2篇葡萄糖苷酶
  • 2篇栀子花
  • 2篇夏茶
  • 2篇香气
  • 2篇后熟
  • 2篇后熟处理
  • 2篇Β-葡萄糖苷...
  • 2篇茶叶
  • 1篇英文
  • 1篇有机肥
  • 1篇栽培
  • 1篇糖苷
  • 1篇茉莉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静冈大学

作者

  • 8篇童启庆
  • 4篇董尚胜
  • 3篇夏涛
  • 2篇屠幼英
  • 2篇骆耀平
  • 2篇萧伟祥
  • 2篇赵芹
  • 1篇高丽萍
  • 1篇钱利生
  • 1篇渡边修治
  • 1篇刘琴芳

传媒

  • 4篇茶叶科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因子对香气形成有关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0
2000年
首次研究了以有机肥和覆盖为环境因子对香气形成有关的内源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的影响 .利用常规施无机肥为对照设置了施有机肥、覆盖和施有机肥结合覆盖三个处理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游离态醇系香气量、结合态醇系香气量及醇系香气总量在各处理条件下均得到显著提高 .施有机肥结合覆盖是提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各种醇系香气量的最有效处理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结合态醇系香气量随环境因子的变化一致 .有机肥对提高结合态醇系香气量较有效 ,而覆盖对提高游离态醇系香气量较有效 .有机肥和覆盖不仅能提高醇系香气数量 ,而且能提高醇系香气质量 .
赵芹童启庆骆耀平
关键词:茶叶香气形成Β-葡萄糖苷酶环境因子
茉莉花芳樟醇β-D吡喃葡萄糖苷酶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5
2001年
茉莉花芳樟醇 β_D吡喃葡萄糖苷酶 (LGA)丙酮粉经过pH6 0柠檬酸缓冲液萃取、 3 0 %和 80 %硫酸铵分步沉淀 ,以及CM_Toyopearl65 0M柱层析 ,用 0 - 0 5MNaCl柠檬酸缓冲液梯度洗脱酶蛋白 ,最后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 (FPLC)的SephacrylS_2 0 0柱分离系统纯化出了LGA ,LGA蛋白的SDS_PAGE图谱在分子量 1 4 4万道尔顿处显示了一条谱带。它可以催化芳樟基
屠幼英童启庆赵芹渡边修治Fleishmann.P
关键词:纯化LGA茉莉花
窨茶用栀子花中糖苷酶活性与醇类香气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测定了栀子花开放过程中对应8种醇类香气成分的前体物含量及其相应香气催化酶活性的变化,用pNP法测定栀子花开放过程中各部位的5种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香气前体物含量与香气催化酶活性均从蕾期的低水平骤增至初开时的最高峰,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而香气前体物含量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直至花完全开放。五种糖苷酶活性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各异,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与香气催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较接近。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完整花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r=0.9563*)、花萼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r=0.9584* )与香气催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花瓣中的β-阿拉伯糖苷酶活性(r=0.9992* *)、花萼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r=0.9995* *)与香气催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从花的组成部位分析,单位鲜重的花萼中的酶活性值明显高于花瓣和完整花。
董尚胜钱利生童启庆
关键词:栀子花
遮荫和施肥对夏茶醇系香气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0年
董尚胜刘琴芳顾田松童启庆
关键词:夏茶遮荫施肥栽培
栀子花中糖苷酶的分离及其与醇系香气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6
2000年
利用柱层析法对栀子花中糖苷酶进行了分离收集 .通过对 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 β-樱草糖苷酶三种酶活性的测定 ,收集液被划分为 A~ K共 11个分部 ,利用各分部与栀子花的粗香气前体物进行香气生成反应 ,来分析各分部与 Z- 3-己烯醇、莰醇、芳樟醇、牛儿醇、苯甲醇、2 -苯乙醇、丁子香酚七种香气生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β-葡萄糖苷酶和 β-樱草糖苷酶的活性在 H分部最高、β-木糖苷酶的活性在 F分部最高 ;莰醇、芳樟醇、2 -苯乙醇、Z- 3-己烯醇、牛儿醇均以 F分部的生成量最多 ;丁子香酚、苯甲醇的生成高峰分别在 E与 I分部 .七种醇系香气总量中 2 -苯乙醇、Z- 3-己烯醇占明显多数 .此外 ,以从山茶花中提纯的丁子香酚基 - β-樱草糖苷为底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β-樱草糖苷酶确能水解樱草糖苷键 ;栀子花与山茶花的丁子香酚生成途径可能不同 .
董尚胜童启庆
关键词:栀子花糖苷酶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的香气品质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点香气和香气总量下降, 却明显提高了Ow uor 指数, 改善了香气感官品质。
夏涛高丽萍
关键词:茶鲜叶悬浮发酵香气品质后熟处理
温肥对茶鲜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的影响被引量:14
2000年
以温、肥为生态因子设置了塑料大棚覆盖施有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 ,裸地施有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 4个处理 ,研究了对茶鲜叶β 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和大棚覆盖均利于增强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与醇系香气总量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具协同性。结合态香气是醇系香气的主要来源。覆盖施有机肥与其他 3个处理比较 ,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含量、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及醇系香气总量 ,并均随采摘时间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可见温、肥对茶鲜叶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游离态醇系香气含量、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及醇系香气总量均有一定影响 ,其中 ,覆盖施有机肥区能明显增强释放结合态醇系香气的主要酶类β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茶叶的香气。表1图 3参
赵芹童启庆屠幼英骆耀平
关键词:茶叶Β-葡萄糖苷酶温度施肥
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品质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比较了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品质差异 ,结果显示悬浮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黄素 (TFs)含量均比传统红茶高 ,茶汤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表现出浓强爽的特征。悬浮发酵液经适当后熟处理 ,可增加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
夏涛童启庆萧伟祥
关键词:红茶悬浮发酵后熟处理
遮荫、有机肥对夏茶叶片内醇系香气生成的影响被引量:48
2000年
利用pNP法测定了夏茶叶内的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同时通过GC分析法测定了夏茶叶内 17种醇系香气的游离量和结合态香气量。夏茶中结合态香气总量远远高于游离香气量。遮荫及有机肥为基肥的处理均能大幅度提高夏茶叶片中 β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其中遮荫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处理 ,且二者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叠加作用。β 葡萄糖苷酶活性高的处理游离香气量相应较高 ,而结合态香气量相应较少。遮荫及有机肥处理后 ,夏茶中芳樟醇、香叶醇等游离香气量的增加较为明显 。
董尚胜骆耀平吴俊杰屠幼英童启庆
关键词:遮荫有机肥茶业芳樟醇香叶醇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产物形成间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供氧水平和添加有机溶剂A可明显促进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的形成;高悬浮液浓度限制发酵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而分批补料发酵方式能缓解供氧矛盾。
夏涛童启庆萧伟祥
关键词:茶鲜叶悬浮发酵供氧发酵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