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47)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程尧德中杨飞王晓明蒋思思更多>>
-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及认知功能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学检测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观察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大脑细微结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发BECTS患者16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BECTS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6名,所有受试者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全量表智商/总智商(full 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SIQ)、语言智商及操作智商]及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BECTS组FSIQ(79.3±13.3)、语言智商(82.3±12.1)及操作智商(81.3±1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0 ±6.4、101.6±6.5、11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1、7.521、16.360,均P〈0.01)。(2)BECTS组在5个灰质区域显示体积明显增加:两侧壳核、两侧旁中央小叶及右侧辅助运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3)左侧壳核灰质体积与癫痫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17)。结论(1)BECT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2)BECTS患者大脑细微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可能与遗传因素影响了儿童的生理发育周期相关,而且其发病年龄越小,对大脑细微结构改变的影响越大。
- 杨飞罗程涂世鹏张耀丹谭娟蒲天强王晓明
- 关键词:癫痫颞叶神经心理学测验磁共振成像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脑网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12 ~ 18岁人群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在癫痫人群中发病率为5%~11%,发作期典型的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欠规律的4 ~6 Hz弥漫性多棘慢波或棘慢复合波(spike slowwave discharges,SWDs) [1-2].
- 杨飞罗程蒋思思王晓明
- 关键词:脑电图表现网络特发性发作期棘慢波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小脑半球功能连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患者的小脑半球与大脑的功能连接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成都市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JME患者25例(患者组),同期纳入2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利用GE 3.0T磁共振采集两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图像,对双侧小脑半球的18个感兴趣区域(ROI)分别进行与大脑的功能连接,分析JME患者各个感兴趣区与大脑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①两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JME患者的小脑半球与颞、枕叶功能连接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与额叶、默认模式网络(DMN)以及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脑与额叶的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临床上JME患者额叶高波幅放电有关,同时小脑与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JME患者的运动功能异常有关。
- 贾晓燕叶国凤蒋思思何忠琼罗程尧德中
- 关键词: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小脑半球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基于小脑通路的弥散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脑-大脑皮层通路的白质连接模式。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通过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网公开招募20名健康被试并采集所有被试的弥散磁共振(dMRI)数据,通过概率性示踪法重建出小脑-大脑皮层之间的白质纤维束通路,包括齿状核-红核-丘脑-皮层(DTC)、额叶-脑桥-小脑(FPC)、顶叶-脑桥-小脑(PPC)、颞叶-脑桥-小脑(TPC)和枕叶-脑桥-小脑(OPC)。考察这些通路白质微结构的弥散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度(MD)、横向扩散度(AD)和径向扩散度(RD)。利用配对t检验考察各个纤维束弥散参数的对称性。结果在20名被试中均成功追踪出5组白质纤维束。DTC和OPC的各个参数均显示为双侧对称;TPC和PPC的FA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FPC和右侧PPC的RD值较对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磁共振数据能有效重构小脑-大脑间的白质纤维束,作为小脑输出纤维(DTC)的弥散参数具有双侧对称性。而额叶、顶叶、颞叶向小脑的输入纤维均显示双侧不对称性,这可能反映了小脑参与大脑非运动功能的不对称性。
- 常学斌龚津南常鑫李薪史鸿儒罗程尧德中
- 儿童失神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的结构连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大脑结构连接是其功能连接的物质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失神癫痫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对11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使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了每个被试DMN脑区间的纤维束连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试的DMN网络中一致发现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后扣带/楔前叶到左右双侧的内侧颞叶都存在纤维束连接.通过两组间统计比较这些纤维束连接的平均长度、连接强度、平均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ic,FA)值和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值等参数,发现患者组的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纤维束连接上的平均FA值及连接强度都显著降低,而平均MD值显著增加,并且其FA值与癫痫病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些改变可能影响了患者DMN网络的功能连接.本研究结果为DMN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相关的结构上的依据,提示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的连接异常可能在儿童失神癫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薛开庆罗程杨天华李其富周东尧德中
- 关键词:失神癫痫弥散张量成像
-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 2016年
- 特发性全面发作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是一类没有明显病因和大脑病灶的癫痫,主要脑电图(EEG)表现为突出背景的双侧对称的癫痫放电.现在新兴的无创的神经成像技术改变了以前对IGE的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研究模式.当前的研究者已经迅速地采用这些新技术研究IGE的脑特征性改变,包括EEG、功能磁共振、同步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结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以及结构功能脑网络技术.这些发现表明IGE中皮层-丘脑网络中存在着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异常,且越来越多的多模态神经成像结果也评估了癫痫活动对大量脑功能网络的影响.将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多学科的融合和发展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更深入地研究IGE的脑网络机制.
- 罗程尧德中
- 关键词:神经检查脑电图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