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64401)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4H指数:8
- 相关作者:曹嫣镔刘涛宋永亭汪卫东胡婧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胜利油田微生物吞吐体系的性能评价及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胜利油田罗9试1区块存在温度高、黏度高、含水高、水驱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含水油井的产油量,研制了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发酵液复合吞吐体系,对其耐温性、封堵性、乳化降黏作用及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罗9试1区块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55~95℃的条件下,新型微生物多糖的黏度始终保持在120~125 mPa·s之间,耐温性较强。将新型微生物多糖注入岩心后,压力升高,渗透率降低53.3%,可以有效封堵岩心。微生物发酵液由主要成分为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液Ⅰ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脂生物乳化剂的发酵液Ⅱ组成。当Ⅰ和Ⅱ的体积比为1∶2时,发酵液的高温乳化能力最强,对原油的乳化降黏率达81.4%。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发酵液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较好,可提高驱油效率13.9百分点,优于单一体系的驱油效果。现场单井吞吐应用中,4口油井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达2730 t,有效改善了罗9试1区块油井的低效生产状况。
- 曹功泽李彩风陈琼瑶刘涛汪卫东汪庐山孙刚正
- 关键词:乳化降黏高温单井吞吐胜利油田
- 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在人造长岩心中的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明确油藏微生物激活剂组分在油藏中的分布规律,以5 600 mm的人造岩心为物理模型,研究了沾3现场激活剂配方在长时间水驱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分别在不含微生物消耗和含微生物消耗的情况下,拟合出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组分的长距离运移衰减方程。研究表明:长岩心运移实验中,硝酸盐、磷酸盐、玉米浆3种组分随运移距离增加都呈现出衰减趋势,峰值浓度和衰减速度不断降低。长岩心对于激活剂各组分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差别,吸附能力由小到大依次是N、P、玉米浆,微生物对于激活剂各组分的消耗比例由小到大依次是玉米浆、N、P。在开始注入阶段,带微生物消耗的激活剂运移损耗巨大并出现色谱分离现象,当激活剂运移到2.5 m的位置时,基本消耗殆尽。因此,常规注入方式很难使激活剂有效进入到油藏深处。
- 孙刚正郭继香曹嫣镔宋永亭华世超
- 关键词:营养组分长岩心运移
- 激活剂用量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明确激活剂用量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沾3内源微生物试验区块细菌密度达到平台期后,在激活剂注入阶段实施了一个周期的寡营养期(2013年10月—11月)和一个周期的富营养期(2014年1月—2月)。结果发现:该措施实施后,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寡营养期后,油井产出液的细菌密度略有降低,同时群落多样性明显升高,富营养期后,细菌密度出现反弹,突破实施前的平台期达到106个/mL以上,而油藏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本研究还发现,激活剂用量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会进一步对现场生产动态产生影响,降低激活剂浓度可以改善现场生产动态。
- 胡婧刘涛
-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
- 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激活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明确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激活产气的特点,在胜利油田选取了11个区块开展产气研究,温度范围分别为55~65℃、65~79℃、79~95℃。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厌氧激活发现,低于79℃时,油藏内源微生物普遍能被激活并代谢产气;而高于79℃时,无明显甲烷气产生。利用不同碳源激活后发现,H_2/CO_2为碳源时,最大产甲烷速率可达1 500μmol/(g·d),显著高于乙酸钠和淀粉,这表明中高温油藏内产甲烷古菌以氢营养型为主。进一步对正理庄正南区块内源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发现厌氧激活后古菌中Methanobacterium被激活成为优势菌群,有利于在油藏内代谢产甲烷气。厌氧激活前油水样中优势菌都是Pseudomonas,不同激活剂条件下优势菌群发生明显变化,H2/CO2和淀粉以激活Thermotoga为主,而乙酸钠则主要激活了油井中的Deferribacter。此外,该区块不同油井在相同激活条件下,其优势菌群趋向于一致,但油井和水井中优势菌群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厌氧激活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采油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 冯云段传慧林军章孙刚正
-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
- 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营养激活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针对邵家油田沾3区块的1口注入井和4口油井分别开展不同种类的内源微生物营养激活体系评价实验。依据营养体系激活的菌体密度、产气量和原油乳化效果,对现有营养体系进行筛选优化。结果发现:最佳的营养体系为3g/L植物多糖,1g/L玉米浆干粉,2g/LNaNO_3,0.2g/L(NH_4)_2HPO_4。在该营养激活剂体系下,激活菌的密度大,达4×108个/mL,激活后产生的生物气可达到0.108MPa,原油采收率比原有体系提高2.8%,同时产出液中乙酸质量浓度上升至600mg/L,注入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34.1mN/m。
- 宋欣孙刚正谭晓明冯云林洁任凤国
-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驱油采收率
- 内源微生物驱油功能菌定量化分析技术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解决培养法无法对油藏内驱油功能菌进行定量检测的难题,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对功能基因进行定量实现了油藏内产脂肽菌、产曱烷菌的定量化检测,其中产脂肽菌选择w/A基因、产曱烷菌选择mtrA基因.结果发现,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扩增效率达到100%.在检测未知样品时,证实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拷贝/pL.利用该技术监测了胜利油田沾三区块驱油一口油井(Z3X24)在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2种功能菌的定量化变化,数据表明:内源激活前期,产脂肽菌密度快速升高到104拷贝/μL,内源激活后期,厌氧的产曱烷古菌密度升高到104拷贝/μL,该数据表明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存在好、厌氧菌的演替规律,将2种菌的定量检测结果与现场油井的产量进行对比,发现油井日油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这2种菌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对应关系.该研究建立的功能菌定量化检测技术为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效果的准确预测及驱油机理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驱油工艺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胡婧吴晓玲
- 关键词:产甲烷菌
- 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好氧激活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掌握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好氧激活特征,在胜利油田选取12个中高温油藏典型区块开展了好氧激活评价:在所选油藏温度范围分别为55-65尤、65-79尤、79-95尤,通过模拟油藏条件下好氧激活评价发现:在小于79尤油藏区块中,以玉米浆干粉、糖蜜、酵母粉等作为外加营养剂能够有效激活水样中的功能菌株,激活后菌密度最高能够达到3×109个/mL,原油乳化分散作用明显;在大于79尤的油藏区块中,激活效果和原油乳化效果普遍比小于79尤的油藏区块差.各区块中心井激活后的菌密度与乳化效果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表面张力与乳化效果无明显对应关系,好氧激活后的溶液表面张力由65mN/m降至47mN/m.好氧激活后形成的优势菌主要以地衣芽胞杆菌(Geoeacillui)和热嗜淀粉芽胞杆菌属(Sacillui认ermoamylo Korims)为主.
- 王静段传慧李彩风高光军
-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微生物驱油
- 沾3内源微生物驱的生物特征变化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内源微生物驱油通过激活油藏中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分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优势菌的动态变化,考察油藏生物特征与现场开发动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优势菌含量与现场生产动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菌群多样性与原油产量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4类优势菌的交替协同作用直接影响了原油产量,优势菌总量的变化与原油产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且油井产量的变化滞后于生物特征的变化。
- 胡婧曹功泽王文杰吴晓玲曹嫣镔汪卫东唐存知
- 关键词:生物特征优势菌
- 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研究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油效果,在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油试验,现场通过注入高分子多糖类激活剂体系激活油藏深部微生物,从而启动地下残余油,增加原油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表明,小分子酸是微生物代谢重要的指示剂,施工后30 d出现峰值,且峰值浓度比试验前提高5~8倍;生物指标检测表明注入激活剂以后微生物得到有效激活,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现场样品菌浓达到105个/m L以上,而且菌数开始升高的时间滞后于小分子酸,菌数开始升高时小分子酸浓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油藏深部厌氧微生物开始生长代谢消耗小分子酸的过程。现场生产动态表明试验以后50 d开始见效,中心井组综合含水下降2%以上,日增产原油6 t以上,且效果维持在5个月以上;其中,中心见效井7XNB11日产油量由试验前的1.1 t升高到4.5 t,含水率下降6%。
- 马波刘涛曹功泽王业超巴燕曹嫣镔
-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聚合物驱激活剂
- 微生物采油过程中鼠李糖脂的快速定量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对驱油性能进行追踪、监测和评价非常重要,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快速定量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快速定量测定低浓度的鼠李糖脂,通过对苯酚硫酸法、排油圈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测量鼠李糖脂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最佳的酸化时间为1 h、酸化温度为80℃,该法可快速测定质量浓度为100~1000 mg/L的鼠李糖脂,吸光度(A)与鼠李糖脂质量浓度(c)的关系为A=7.465×10-4c+0.047,线性关系良好(R2=0.9939);排油圈法可以快速粗略测定浓度为20~500 mg/L的鼠李糖脂,鼠李糖脂质量浓度—排油圈直径标准曲线的R2小于0.95,误差较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准确测定1~150 mg/L的鼠李糖脂,吸收峰面积S与c的关系为S=3085.4c-2201.4,R2=0.9993,线性关系良好。苯酚硫酸法、排油圈法可用于鼠李糖脂现场快速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用于室内精确定量分析。
- 张聪白罚利包木太李一鸣陆金仁宋永亭曹嫣镔李希明
- 关键词:鼠李糖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