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FC—云南联合基金(U1136601)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孙文光陈光富李志敏张建文娄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中国西南特有植物云南金合欢的染色体数目报道
- 2012年
-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云南金合欢(Acacia yunnanensis)进行了染色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金合欢为八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8x=112,属小型染色体。首次报道了云南金合欢的染色体数。
- 孙文光陈光富刘常周李志敏
- 关键词:染色体数目八倍体
- 横断山区高山豆属的花粉形态及凉山高山豆的分类学地位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澄清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属高山豆属(Tibetia)中凉山高山豆(T.liangshanensis)的花粉粒形态及其分类学地位,用电子显微镜重新扫描了本属的花粉粒。报道了除一个可疑种中甸高山豆(T.for-restii)外所有5个种的花粉形态,即高山豆(T.himalaica),云南高山豆(T.yunnanensis),凉山高山豆(T.liangshanensis),黄花高山豆(T.tongolensis)和亚东高山豆(T.yadongensis)。结果纠正了凉山高山豆的花粉粒形态,而另外4个种的花粉粒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仅在形状和大小上稍有差别。本属的花粉粒呈圆球形或近长球形,表面有穿孔凹陷,3-孔沟和4-孔沟两种花粉类型与高山豆属分为两个组相吻合。但我们发现凉山高山豆的花粉是4-孔沟类型,而不是之前报道的3-孔沟类型。另外,凉山高山豆与中甸高山豆的形态差异明显,凉山高山豆茎长,小叶13~17片,托叶分离,花冠紫色;而中甸高山豆茎短,小叶7~9片,托叶基部合生,花冠黄色,叶片下表皮细胞形态差异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凉山高山豆独立作为一个种,而不是作为中甸高山豆的异名。
- 谢艳萍孙航聂泽龙
- 关键词:花粉形态
- 中国特有植物膀胱豆(豆科)及两个邻近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报道
- 2013年
- 对中国特有植物膀胱豆(Colutea delavayi)及两个邻近种鱼鳔槐(C.arborescens)和东方鱼鳔槐(C.orientalis)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膀胱豆核型公式为:2n=2x=16=16m;东方鱼鳔槐核型公式为:2n=2x=16=12m+4sm;鱼鳔槐核型公式为:2n=2x=16=10m+6sm,染色体数2n=16与前人报道一致。三种植物中,除了鱼鳔槐的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外,另两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1A型。
- 陈光富孙文光张建文李志敏
- 关键词:核型染色体数目
- 横断山及邻近地区八种菊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被引量:5
- 2013年
-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仅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 陈光富巴罗菊孙文光娄笑张建文李志敏
- 关键词:风毛菊属核型染色体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