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67)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仝德李贵才刘樱刘世定李文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市凡骑绿畅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城市
  • 1篇地租
  • 1篇地租理论
  • 1篇行车
  • 1篇人口
  • 1篇自行车
  • 1篇自行车使用
  • 1篇乡村
  • 1篇乡村发展
  • 1篇竞标
  • 1篇居住
  • 1篇居住空间
  • 1篇居住空间分异
  • 1篇均质度
  • 1篇空间分异
  • 1篇空间滞后模型
  • 1篇户籍
  • 1篇户籍人口
  • 1篇极化
  • 1篇建成环境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凡骑绿...

作者

  • 3篇仝德
  • 1篇李贵才
  • 1篇刘世定
  • 1篇刘涛
  • 1篇刘樱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以深圳市南山区36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自行车使用频次及周边500 m缓冲区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在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区位、公共交通设施环境、自行车骑行环境和相邻站点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反映不同人群集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各站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日高峰、周边公交线路数量、周边道路用地面积、支路长度、周边工业建筑面积、低档商服建筑面积和低档住房建筑面积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到最近地铁站距离和绿道长度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站点间公共自行车流量具有高度空间自相关性。建议规划公共自行车站点时应重点关注周边建成环境因素,在布点和定价时充分考虑通勤等规律性需求,并结合人口分布特点,增加低收入人群集聚区的供给量。
孙艺玲仝德曹超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建成环境空间滞后模型
城市规划中的合约分析方法被引量:7
2019年
将城市规划视为一种制度,讨论了用合约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时的若干概念。梳理了当代合约分析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合约研究方法与法律合约、社会合约、合约主义的区别。结合城市规划的特点,提出了不完整合约概念,该概念不同于被交易成本经济学家阐述过的不完全合约概念,还指出在城市规划的合约分析中,运用博弈论工具进行多阶段均衡分析的必要。
刘世定李贵才
关键词:城市规划不完全合约
非户籍与户籍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多维度解析--以深圳为例被引量:16
2018年
在居住空间相异指数基础上,构建了集聚—分散度、中心—边缘度和极化—均质度指数,进一步挖掘由于人口聚居形态、居住区位和居住质量等方面差异导致的居住空间分异的多维内涵,及其所揭示出的社会经济空间现象、成因及空间治理重点。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开展深圳实证研究,在计算全市及各区分维指数的基础上,分析深圳人口居住空间相异指数特征及空间尺度差异,多维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特征及成因,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深圳非户籍与户籍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类型划分为三类,分类提出空间治理政策建议。从而为深入理解中国大城市日益出现的居住分异现象及机制提供新鲜视角和多样化测度方法,为解决其带来的社会及空间治理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张瑜仝德Ian MacLACHLAN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
空间尺度对城市竞标地租理论的适用性影响分析——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以深圳建筑普查数据为基础,以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方法,整理得到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尺度和组团尺度的建筑平均高度和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和居住等三大类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空间尺度对城市竞标地租理论的适用性影响。结果表明:组团尺度的土地竞租能力和土地利用强度是符合距离衰减效应的,而城市尺度的地域空间结构相比组团尺度则显得更复杂,体现了空间尺度对竞标地租理论的适用性。
刘涛仝德李贵才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
广州市乡村发展类型及演化模式被引量:21
2018年
采用广州市域范围内行政村2005,2013年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等现状摸查数据,运用GIS,SPSS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乡村发展类型、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归纳其演变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影响乡村分类的主因子具有可持续性,但其影响程度总体减弱,而非持续性因子则具有时代特征,影响乡村发展的因子多元化;(2)乡村类型演变呈现由低等级分异向着高等级分异的演变趋势;(3)广州市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状"的分布状态,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出现了大幅扩散,乡村发展逐步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局面;(4)广州市乡村发展演化的模式主要有渐变模式、突变模式和惰性模式。
李贵才朱倩琼刘樱周钰荃
关键词:乡村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