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2Z140)
- 作品数:16 被引量:174H指数:8
- 相关作者:杨存建彭文甫赵景峰周介铭王琴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遂宁市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波段辐射变化向量的四川省翠屏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翠屏区植被的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植被变化提供监测方法。【方法】利用1988、2000和2009年3个年份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采用波段辐射变化向量与影像叠加分析和知识分类对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不受地形阴影影响的波段辐射变化向量,可有效分析植被覆盖变化;1988-2009年翠屏区植被覆盖表现为增加趋势,且高密度植被面积有所增加;1988-2009年改善的植被区域与破坏的植被区域同时存在,但改善的植被区域面积较大,整个区域表现为植被有所改善。将波段辐射变化向量值的不同等级赋予不同植被生长区域,从中反映了近22年来翠屏区植被生长趋势较好。此外,将植被动态变化与植被生长图叠加耦合分类得到了1988-2009年翠屏区植被动态生长变化特征图谱。【结论】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覆盖发生明显变化,虽然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高密度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是改善与退化的植被区域同时存在,因此,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维持植被覆盖的良好趋势。
- 高国林王石英杨存建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赵景峰蒋容倪静
- 关键词:知识分类
-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2000和200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的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与目视解译结合提取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6 105.92 hm2,园地增加3 236.89 hm2,林地减少3 568.78hm2,建设用地增加6 555.42 hm2,水域减少571.25 hm2,未利用地增加453.64 hm2。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龙泉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 刘美彭文甫李蕙君白雲罗晶熊林华唐云逸
- 关键词:RSGIS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地类光谱过程知识发现
- 地类光谱过程知识对于地类的遥感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提出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地类光谱过程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首先,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然后,将多时相MODIS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库配准,并建立多时相MODI...
- 任小兰杨存建倪静郭春梅左茜
- 关键词:知识发现空间数据库
- 文献传递
- 基于对象的高精度土地遥感影像分割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针对面向对象分割技术进行土地分割时出现精度缺陷及主观性因素参与过多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高精度土地遥感影像分割技术。该方法将全色波段影像的边缘图像与全色波段影像及多光谱影像第一主成分图像进行融合,得到一幅假彩色图像代替原始图像进行面向对象分割,运用基于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合并算法将过分割的对象合并完成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能有效提高影像分割精度,为实时准确的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建立良好基础。
- 黄帅杨存建吴承鸿
- 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光谱信息空间信息
- 地形图实时高精度几何校正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针对手工地形图校正效率低下问题,提出地形图实时高精度自动几何校正方法。该方法使用快速直线检测算法保证了校正的实时性;根据直线检测的结果,通过模式识别和Hough变换方程实现交点位置的高精度获取,其结果既包括原图绝大多数方里网交点,也有部分误匹配点;根据方里网空间特性,对交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建立Hough变换方程,滤除所有错误交点;最后通过人工输入任意一个交点的投影坐标,对其他交点坐标自动计算,从而对原图实现自动校正。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运算效率和空间精度高,而且整个过程只需要少量的人工干预,使地形图实时高精度校正成为现实。
- 陈军杨存建王华军卢涵宇
- 关键词:地形图
- 基于多时相MODIS数据的四川省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提取被引量:12
- 2014年
- 森林植被类型信息对于生态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单一时相遥感数据在提取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方面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多时相MODIS遥感数据实现提取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信息的方法。将四川省的森林植被划分为常绿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5种类型。通过对其年内生长差异的分析,选取多时相(2005年1月9日、2月26日、4月22日、7月19日和10月23日)特征数据,利用光谱和时相特征知识建立了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的提取模型;通过特征组合与逻辑判断,实现了5种植被类型信息的提取,提取精度总体达到84%,植被类型最低精度达到76%。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大范围的植被类型调查与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该研究表明,四川省2005年的森林覆盖率为28.43%。各类型按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该数据对四川省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杨存建周其林任小兰程武学王琴
- 关键词:MODIS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光谱特征
-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27
- 2013年
- 利用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及修改后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四川省10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碳排放增加734.307×104t,增长率达10.478%。(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10a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812.454×104t,增长率达10.339%,碳排放量占碳排放量的96%以上;碳汇增加44.742×104t,占四川省碳汇的94%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就区域分析而言,成都平原区碳排放量最大,四川盆地、丘陵区碳排放量次之,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量最小;在州市中,成都市、南充市、绵阳市和达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三州地区碳排放量最小。(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为碳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碳源,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林地的碳汇作用显著,但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碳排放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为主。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域碳循环的人类影响机制,并能够从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产业结构调控等领域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 彭文甫樊淑云潘荟交毛欢周介铭赵景峰杨存建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
- 四川省林草火险等级评价被引量:7
- 2010年
- 把四川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四川省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森林和草地资源防火是生态屏障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林草火险等级的评价对森林和草地资源的防火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遥感、GIS和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林草火险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就全省而言,火险等级为5级的占0.8%,为4级的占20.2%,为3级的占47.2%;极高火险区主要出现在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攀枝花市和雅安市,其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9.2%、24.7%、15.7%、3.5%和3.4%;高火险区主要出现在甘孜州、凉山州和阿坝州,其所占面积百分比共达到了72.1%。建议将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攀枝花以及雅安市作为四川省林草防火的重点区域,在防火的人、财、物上给予优先考虑。
- 杨存建冯凉杨洪忠程熙
- 关键词: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地类光谱知识的发现
- 从空间数据库发现各地类光谱知识,对于遥感智能化分类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首先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GIS数据库中抽取出地类图层,并将该图层与该区域同期TM影像进行配准。通过叠加分析,产生了各地块在TM影...
- 王琴杨存建倪静周昀罡赵曦琳韩沙鸥
-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知识发现
- 文献传递
-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地类光谱知识的发现
- 从空间数据库发现各地类光谱知识,对于遥感智能化分类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首先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GIS数据库中抽取出地类图层,并将该图层与该区域同期TM影像进行配准。通过叠加分析,产生了各地块在TM影...
- 王琴杨存建倪静周昀罡赵曦琳韩沙鸥
-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知识发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