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13)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春青邢建昌史钰袁晶张皓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在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马克思后学对文艺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之特性的思考
- 2015年
- 除了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组关系构成社会基本结构之外,马克思还把人类生活分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四个层次,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对于文学艺术研究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提供了基本阐释框架,对于认识文学艺术的基本性质、确定其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也都明确意识到了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种种"中介因素",但却没有展开具体细致的研究。普列汉诺夫、卢卡契、阿尔都塞、雷蒙·威廉斯、布迪厄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或后学们在马克思提供的阐释框架中,通过提出"社会心理"、"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情感结构"、"惯习"、"趣味"等概念,对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因素"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丰富和具体化了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他们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及其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资源。
- 李春青
- 关键词:社会心理情感结构趣味
- “形式”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学界形式主义文论研究之反思被引量:7
- 2013年
- 本世纪初至今,国内学者对形式主义文论的研究在继承和扬弃上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了全面性、开放性和本土化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包括具体理论问题的探讨,学术史脉络的梳理,理论的传播、接受与影响研究,比较研究以及运用理论进行批评实践的案例几个方面;研究方法、内容、视角和立场日益多样化,理论前沿的译介和探讨基本能与国外学术发展保持同步;且注重以比较诗学的视野关注西方文学的形式研究,进而反观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以拓宽旧的视野,启迪新的方法,力求对本土文论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 李春青袁晶
- 关键词: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
- 文学是什么——关于文学提问方式之学术路径的反思被引量:2
- 2016年
- "文学是什么"是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始源性问题。追问"文学是什么"并不是要给出一个关于文学的定义,而是要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呈现问题。"文学是什么"转化为"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是文学研究知识型的一次转换,体现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本质论思维"的影响。实践需要将"文学是什么"与"什么是文学"结合起来,以实现对于文学问题"历史的"与"逻辑的"透视。当下"文学性"的话题并不能取代"文学是什么"的追问,"文学是什么"仍将作为问题被讨论。
- 邢建昌
- 关键词:文学
- 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被引量:2
- 2016年
- 文学理论作为知识生产,是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科学性与人文性、价值正当性与程序合法性的有机统一。"事实"是文学理论知识生成的动力,"价值"则提供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方向,"评价"是在文学认知基础上的意义生成的活动。文学作品的优劣、好坏,文学境界的高低,文学对于可能世界的拓展以及文学在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意义等的"定性",主要是通过文学评价机制来实现的。文学理论在知识学属性上有自己的特点:文学理论的对象具有鲜明人文性,旨趣上强调回到内心经验,强调阅读、体验、分析、综合、思辨等。科学性是文学理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其存在的合法性根据。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合法性根据不能通过程序合法性来得到根本说明,而要通过"实质合法性"来说明。
- 邢建昌
- 关键词:知识生产文学事实合法性
- 徘徊于理论与历史之间——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路径讨论之一被引量:3
- 2012年
- 当前中国文学理论界关于"理论"与"历史"的关系有诸多探讨。论者都意识到以往那种"理论"的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存在着问题,都试图为今日"文学理论"寻找一条突破困境的可行之路。走向历史,使理论"历史化";回到历史语境,进行语境化研究——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历史化、语境化呢?走向历史的文学理论还是不是理论?其与文学史研究有何区别?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 李春青史钰
- 关键词:文学理论历史化语境化
- 依违于“审美”与“文化”之间当前文学理论研究路径讨论之一
- 2012年
- 当前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审美的"与"文化的"两种立场,各自都有深厚的理论背景。审美乌托邦主义和所谓"憎恨学派"是这两种理论立场的思想渊源,也分别是二者的极端表现。这两种理论立场都有一定合理性,但又都只有在限定的语境中才能成立,所以是"有限的合理性"。
- 李春青史钰
- 关键词:文化立场
- 审美文论与文学的审美本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审美本质论的一个反思
- 2015年
- 审美文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文论范式,这种文论范式并不是一个有确切内涵的理论命名,实际指陈这样一种从审美视角进入文学及其文学研究的文论思潮。审美文论的要旨,在于肯定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文学艺术是表现情感的,以情动人是文学艺术的根本属性,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评价也就是情感评价。审美文论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主情的文论。新时期审美文论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和条件促动的结果,体现了一代学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思考。审美文论的局限则是认识论的局限,知识背景的单一以及审美主义话语对政治、文化场域的僭越等。
- 邢建昌
- 关键词:文学审美本质情感
- 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影响
- 2016年
-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从中国文艺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回答了中国现当代不同历史时期文艺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学理论教材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毛泽东文艺思想从建国后至"文革"结束前的绝对指导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指导原则时期,再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参照物时期,直到21世纪被进一步继承发扬光大时期的历史流变和演进过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毛泽东文艺思想必将对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和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产生更深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
- 蔡莹
-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
- 审美文论的发生、发展及其流变--一个知识谱系学的考察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的发生、发展及其流变的一个知识谱系学的考察。审美文论的一个前奏、一个序曲,是肇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70年代末再掀论争的形象思维的讨论。形象思维讨论的意义,在于确立了文学艺术不同于概念认识的形象特征。从形象认识说到情感说,铺平了通向文学审美本质说的道路。对于审美的感召、教育、拯救、解放功能的强调,说明审美文论是一种带有强烈功利诉求的文论范式。审美文论的价值系统在进入90年代后表现出了与时代氛围的龃龉,不能有效言说新的文化现实。审美文论的发生、发展及其流变说明:任何一种本质论都不过是在特定历史境遇中对文学意义的觉解。即使在某个时段内占据主导性的本质论,最终都会被取代,被超越。研究文学是为了体悟文学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其内在的生命意义,而不是给它找一个独一的本质。
- 邢建昌张皓
- 关键词:形象思维反本质主义
- 论文化诗学的基本特征与操作路径被引量:5
- 2014年
- "文化诗学"与"审美诗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研究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正是对后者的反拨。如果说审美诗学是"现代性"语境的研究方法,那么文化诗学无疑属于后现代语境。文化诗学这一研究路径的出现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三大转向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这种转向。在操作层面上,迄今为止,我们所说的文化诗学大体有三种研究模式:"主体——文化心理研究模式"、"语境化综合研究模式"、"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研究模式"。
- 李春青
- 关键词:文化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