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35) 作品数:13 被引量:206 H指数:9 相关作者: 姜广辉 曲衍波 张凤荣 赵华甫 王秀丽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更多>>
北京市生态用地空间演变与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41 2013年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面探讨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理论,分析生态用地空间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敏感性的全面分析,构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并以重要生态用地空间为刚性框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40%,50%,60%作为重点生态用地的情景,提出北京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的布局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保护重点生态用地的城镇发展格局,既能够不以牺牲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为代价,又能够保障城市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安全"双赢的良性空间布局。 关小克 张凤荣 王秀丽 赵华甫 姜广辉关键词:生态用地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2019年 研究微观尺度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差异化开展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调整,分类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基于功能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体系,调查了5个不同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对比分析了其用地微观结构特点。研究发现:生活功能用地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基本结构,生产功能用地为衍生结构,生态功能用地为辅助结构,潜在功能用地为可变结构。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生计类型及政策条件等5维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不同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量结构、类型结构及信息熵差异显著,空间结构则呈现趋同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表现出生活功能用地稳定、生产功能用地增加、生态功能用地减少的趋势。村庄规划应在把握其内部用地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可变影响因素调整,促进用地结构与其发展条件和谐统一。 田亚亚 姜广辉 何新 何新 周丁扬关键词: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有序度 基于GIS与虚拟现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仿真展示平台设计 被引量:11 2014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编制与实施,需要开放的技术平台提高公众参与度。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及触摸屏等技术,探索了建设开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展示平台,以直观、形象及简洁的形式向公众展现了专业的规划工作内容。研究表明: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可与触觉等虚拟现实融合,实现了跨领域的技术创新的集成应用,创造了仿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展示环境,实现了"图、文、数、声"一体化呈现。该平台突破传统纸质张贴形式的局限,推动了"开门"规划的实现,为提升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手段。 李晓燕 姜广辉 胡磊 李瑜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GIS) 青海湖流域植被物候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6年 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期间MODIS16d合成EVI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了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植被陆续在4 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返青阶段,8月中旬-10月中旬进入枯黄期,生长季长度在100~150d之间.植被陆续进入返青期的时间在流域整体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延迟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趋势,多高山分布区域的植被进入返青期时间表现出垂直非地带性特征.植被进入枯黄期的时间与进入返青期早晚的时间在空间格局上相反,生长季长短空间格局与植被进入返青时间早晚的空间格局一致.气候变化趋势下,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返青期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枯黄期均值提前6.4d,生长季均值缩短8.9d.流域内植被物候除受气候因子影响外,与植被退化也有密切关系.植被生长趋于茂盛,返青期呈现延迟趋势;植被生长退化趋势,返青期呈现提前倾向.枯黄期与植被退化的关系较复杂,整体上未表现出明显一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季与植被退化呈现强负相关,即植被生长呈现茂盛趋势的区域,生长季缩短. 李广泳 姜翠红 程滔 张浩然 陈占涛关键词:植被物候 植被退化 青海湖流域 我国综合性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016年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两个综合性规划在整合规划对象、衔接其他部门规划、微观管制和公共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与探讨发现,土地产权认识不到位、微观土地利用分区体系缺位,以及缺乏法律层面的公共参与保障机制是造成目前我国综合性规划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我国政府倾向于整合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的战略,提出必须从土地产权的角度看待综合性空间规划的优化问题,同时建立微观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体系,实现宏观管制策略与微观用地行为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确立公共参与的法律地位,实现公共政策的社会化监督。 李乐 姜广辉 陈翠华 秦艳军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 土地产权 公共参与 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和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38 2015年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发展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局部Moran’s I指数确定优质基本农田空间集聚格局,进而利用缓冲区分析提取线状地物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划定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功能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果表明:1)平谷区基本农田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53.66,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基本农田高高集聚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形成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11 568.93 hm2;3)经边界修正后,平谷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4个,面积共13 395.99 hm2,涵盖基本农田比例约80%;相比原方案,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空间连片度、边界规整度及用途均质度等方面均得到优化。未来应加强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快区内非农地类退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建设,实施基本农田园区式管理。基于空间集聚格局与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可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姜广辉 张瑞娟 张翠玉 曲衍波 汤怀志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于行业分类的工业用地演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5 2017年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和发展"双转型期"北京市工业行业用地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2007—2015年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重心转移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和行业三个维度探讨了北京市工业用地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总面积及各行业受让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出让行业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但出现由"现代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工业"转变的趋势;出让工业用地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20—40 km的近郊区,具有明显的工业园区指向性和近郊区环状集聚态势,不同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工业用地出让重心经历了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过程。研究结论: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加大高新技术工业集聚范围和集聚程度,并引导工业配套科教文卫福利服务业向西南方集聚转移。 文雯 周丁扬 苏珊 田盈盈关键词:土地管理 工业用地出让 时空分异 1978—2014年唐山市中心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针对城市的外延式扩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法初分、决策树分类法再分的解译方法高精度地提取了唐山市中心建设用地,定量分析其在1978—2014年的时空扩展特征。研究发现,唐山市城市建设用地在研究期间呈外延扩张态势,市中心以高速填充—中速填充—快速填充—快速外延式扩展为主要特点;受地质条件影响,唐山市城市扩张方向为地质条件较好的西北方向;城市扩展过程中仍存在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城市空间紧凑度日趋离散,但内部联系理论上相对紧密。该研究对于了解城市空间扩展形态、方向和规律提供了方法和数据参考,可为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张永彬 汲姣 郭力娜 张梦华 刘佳丽 曹应举关键词:建设用地 遥感解译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3 2013年 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1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 赵婷婷 张凤荣 杜颖 姜广辉关键词:建设用地 空间分异 驱动力 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念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20 2021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呈现理论体系多学科化、工作模式多元化、技术方法融合化、实践探索多样化的特征,工作总体成效显著与任务艰巨并存。本文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新挑战,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的总体框架和技术路径、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工作机制与模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容体系和技术标准进行综述。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顶层设计应重点围绕工作体系、业务边界和制度体系3项内容,明确各类业务流程的职责边界,从理论、制度、工程、技术全域视角实现工作全链条闭合管理。乡村聚落区、城镇建成区、工矿聚集区、生态功能区、蓝色海洋区是区域尺度国土空间的5大组成要素,分别对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市更新与城市双修、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蓝色海湾修复整治5种差别化生态修复模式。应综合运用"三个集成"(信息、技术、流程)思维,构建一套涵盖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一体化的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模式。 张潆文 苏腾 张富刚 李凯 刘烜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