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060)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江南冯业荣何国新杨亚钦张俊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降水
  • 4篇暴雨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值模拟
  • 2篇台风
  • 2篇气温
  • 2篇气象
  • 2篇秋季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2篇TRMM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地区降水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多普勒雷达资...
  • 1篇汛期
  • 1篇汛期暴雨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广东省江门市...
  • 1篇广西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桂林市气象局
  • 1篇中国南方航空...
  • 1篇中国三峡建设...

作者

  • 6篇李江南
  • 2篇冯业荣
  • 2篇何国新
  • 1篇翟丽萍
  • 1篇黄明策
  • 1篇梁维亮
  • 1篇毛江玉
  • 1篇李向红
  • 1篇麦雪湖
  • 1篇杨亚钦
  • 1篇黄照亮
  • 1篇张俊龙

传媒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广东气象
  • 2篇Journa...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化对珠三角地区冬季大气环境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美国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对珠三角地区2007年12月的大气环境进行模拟,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城市化的发展对珠三角地区冬季大气环境、大气扩散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以后,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城市气温有明显的上升,最高达0.6℃,这一升温的趋势在每天20:00表现得最为明显,空气质量指数(RAQI指数)与2 m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这说明城市热岛与大气污染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边界层水平风速也出现了大幅的改变。城市化使10 m风速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降低了1 m/s,而在局部地区达到了3 m/s的降幅。风速减小助长了大气污染程度。
梁伟汉杨亚钦何国新李江南
关键词:应用气象城市化大气污染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珠江三角洲
城市化发展对珠江三角洲气温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及附近区域25个站点1967—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珠三角42年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气温的变化倾向率发现,42年来珠三角平均气温呈现出整体稳定的上升趋势,秋冬两季的平均气温上升率比春夏的高;20世纪80年代后,珠三角西侧以外区域气温上升速度除夏季有减慢外,其余区域都有加快的趋势,而升温明显的区域都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也即珠三角西侧地区;此区域气温上升速度四个季节都有所加快,说明城市化对珠三角气温上升有加快作用。
梁伟汉何国新李江南张俊龙
关键词: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城市化
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TRMM-3B42降水资料及FY2E卫星TBB资料综合对2013年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海燕"的暴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1)台风内的中尺度云团是造成海南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地形抬升作用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海南大暴雨的强度,暴雨中心落在五指山迎风坡;(2)偏南气流和东南气流的辐合及低空急流的存在是触发和维持大暴雨的有利条件;(3)暴雨产生在θ_e面陡峭密集区,陡立密集导致了倾斜涡度发展。MPV1和MPV2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0;(4)850 hPa垂直螺旋度正值区对未来6 h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李慧芹李江南于艳杨锦超宋云涛冯业荣
关键词:暴雨湿位涡垂直螺旋度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南海及周边地区降水、云和潜热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1998—2013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3A12资料,对南海及其周边地区降水、云和潜热的三维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分为四个区域:华南地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南海。结果表明:(1)地面降水率EOF分析的第一、二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7.16%和8.72%,第一模态向量场均为正值,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第二模态向量场体现了降水变化南北反相的特征,马来群岛降水变化与其他三个区域反相。从两个模态时间系数序列看出,1998—2005年整个区域降水总体减少,区域降水北部增多南部减少;2005—2013年整个区域降水总体增多,区域降水南部增多北部减少。(2)南海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夏秋季多,春冬季少,降水中心春夏季北移,秋冬季南撤,其中马来群岛夏季降水最少,冬季最多;其它三个区域都是夏季降水最多,华南和中南半岛冬季最少,南海春季最少。(3)赤道附近对流降水为主,23°N以北区域层云降水为主,5~23°N之间区域两种类型降水比例随季节变化,其中陆地降水比例随季节变化明显,特别是华南地区陆地夏季对流降水比例大于50%,冬季层云降水比例大于80%;海洋对流降水所占比例普遍大于50%,随季节变化小。(4)云冰、云水含量水平分布大值区与降水大值区相对应;二者随高度先增加后减少,云冰在13 km高度达到最大值,云水在2.5 km高度达到最大。春冬季,马来群岛云冰含量最大;夏秋季,南海云冰含量最大。云水含量在四个季节都以南海最大。(5)潜热加热率水平分布大值区与降水大值区相对应;随高度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1~2 km高度和4 km高度处,春冬季马来群岛潜热加热率最大。
叶清文李江南罗家林丁成慧赵杨洁
关键词:TRMM降水潜热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IMPACT OF LATENT HEAT FLUX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IN JUNES
2014年
Based on composit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of China in Jun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HF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May and June, especially in May.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appears to negatively correlate with low-level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abnormal area of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2)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 vi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lood and drought of SC in June. A conceptual model goes like this: When the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bnormally increased(decreased), an anomalous cyclone(anticyclone) circulation is formed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to its northwest. As a result, an anomalous northeast(southwest) air flow affects the south of China, being disadvantageous(advantageou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to the region. Meanwhile, there is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cyclone)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and an anomalous cyclone(anticyclone) circulation at the high-level troposphere in the region,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downdraft(updraft) there. Therefore a virtual circulation forms updraft(downdraft) in the anomalous area of LHF and downdraft(updraf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hich finally leads to the drought(flood) in the region.
沈晗李江南温之平蔡榕硕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南海秋季台风“莎莉嘉”(2016)模拟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利用美国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两个局地(QNSE、MYJ)闭合和两个非局地(YSU、ACM2)闭合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莎莉嘉"(2016)进行了4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边界层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较小,但对台风强度和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就本个例研究而言,非局地闭合边界层方案明显优于局地闭合边界层方案。台风强度的差异是热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的影响。局地闭合方案模拟的地表焓通量、水汽通量和动量通量更大,台风偏强;局地闭合方案模拟的边界层高度更高、边界层顶的夹卷过程更强、垂直混合更强、台风暖心结构更强,从而台风也更强。台风强度的差异和台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丁成慧李江南赵杨洁冯业荣
关键词:台风数值模拟边界层方案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及其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10年6月份广西梧州市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1)雷达资料的同化对降水模拟的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本次研究的两个个例而言,同化雷达资料后的降水模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进;(2)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可以对模式的初始场进行调整,包括风场和水汽场等,进而获取更好的初始条件,改进模拟结果。
何文勇麦雪湖欧坚莲李江南徐芳
关键词:暴雨多普勒雷达资料
梧州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气候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梧州地区5个站点1954~2011年逐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8年梧州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梧州地区年降水量、冬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存在25年左右、10年左右的震荡周期,季降水量存在一个1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存在一个9~11年的振荡周期;近58年梧州全年、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总的趋势均表现为升高趋势,但升高的幅度不同,梧州全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为0.152℃/10a,气候变暖表现明显;梧州58年来出现夏季严重多雨事件8次,严重少雨事件7次;出现秋季严重多雨事件3次,严重少雨事件2次。
何文勇黄照亮欧坚莲李江南
关键词:降水气温气候特征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1998―2012年TRMM卫星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分为4个区域:华南地区、中南地区、马来群岛地区、南海地区。结果表明:1)南北半球低纬地区降水在春夏季呈反位相变化模态,南海季风爆发前后,马来群岛及周边海域的降水变化小于另外3个区域。2)昼夜差异最显著的地区是南海地区。华南地区夏季昼夜差异也较为显著。从春季到夏季,昼夜差异减小的有马来群岛和南海地区,而华南地区和中南地区都表现为增大。3)夏季,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岛2个区域表现出一种同步的日变化规律,降水峰值都发生在T 17:00―20:00,相比春季的降水峰值要提前;夏季南海地区的降水大值区也相比春季提前。4)中南地区和南海的降水谷值变化都非常平稳,但中南地区降水峰值在夏季年际变化较为显著,而南海地区的降水峰值在春季年际变化比较显著。
李芳洲李江南
关键词:TRMM日变化振幅
城市下垫面对华南地区前汛期暴雨的影响初探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对2010年5月9日发生在广东地区的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探讨了城市下垫面通量对降水的影响。控制试验基本能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降水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城市下垫面感热、潜热和水汽通量对降水强度和分布都有影响,不考虑城市下垫面通量的作用,降水都有所减小,对流强度减弱。但城市下垫面水汽通量对上层水汽的作用影响不大。
邓明杨亚钦李江南
关键词:前汛期暴雨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