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434)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方文朱海东何仕诚邓钢郭金和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VX2肿瘤
  • 2篇脊柱
  • 2篇骨水泥
  • 2篇穿刺
  • 1篇凋亡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解剖
  • 1篇影像学
  • 1篇入路
  • 1篇杀伤
  • 1篇杀伤作用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皮穿刺
  • 1篇肿瘤模型
  • 1篇肿瘤转移
  • 1篇转移瘤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作者

  • 5篇何仕诚
  • 5篇朱海东
  • 5篇方文
  • 4篇郭金和
  • 4篇邓钢
  • 3篇杜瑞杰
  • 2篇黄昊
  • 2篇冯国栋
  • 1篇滕皋军
  • 1篇凌龙
  • 1篇张成佳
  • 1篇秦永林
  • 1篇朱光宇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椎体骨质破坏行同轴穿刺活检298例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同轴活检术在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胸腰骶段椎体骨质破坏共298例356节,影像学均提示为脊椎转移癌,其中239例(279节)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切除史,59例(77节)无原发肿瘤史。骨质破坏类型包括溶骨性258例,混合性40例。均采用C臂DSA透视监视下经患侧椎弓根入路,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破坏区边缘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356节椎体穿刺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32例(10.7%),明确病理诊断266例(89.3%),符合脊椎转移癌243例(91.4%)。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3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208例(87.0%),化脓感染1例,结核2例,余28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5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35例(59.3%),浆细胞瘤12例(20.3%),侵袭性血管瘤2例(3.4%),结核3例(5.1%),化脓感染3例(5.1%),余4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溶骨性病变破坏的诊断阳性率为91.5%(236/258),混合性破坏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脊柱外肿瘤病史的转移癌检出率为87.0%(208/239),无肿瘤病史检出率为59.3%(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对于溶骨型椎体骨破坏的病理检出率更高。
黄雨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方文郭金和邓钢
关键词:椎体病理学转移瘤
经前外侧颈2椎体倾斜穿刺路径的影像解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倾斜入路行颈2椎体穿刺路径的影像解剖及其能否对实际穿刺有指导意义。方法新鲜尸体10具分别于双侧颈总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CT扫描,通过二维重建建立双侧模拟穿刺路径,分别测量穿刺点距中线的旁开距离(AC)、模拟路径与矢状面间夹角(AOB)及与颈动脉壁和喉咽侧壁间距离。根据所得参数于透视下行颈2椎体前外侧倾斜穿刺,成功后再行CT扫描,通过二维重建显示实际针道并测量相关数据。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0具尸体均获得双侧CT模拟穿刺路径。透视导向下颈2椎体10节共20侧分别穿刺均获成功,且CT重建均显示实际针道。左模拟路径AC、AOB、与颈动脉距离及与喉咽侧壁的距离分别为(4.7±1.0)cm、(33±8)°、(6.7±2.6)mm、(6.6±2.8)mm,右侧为(5.2±1.3)cm、(36±8)°、(7.5±2.2)mm、(7.2±2.5)mm;左实际针道AC、AOB、与颈动脉距离以及与喉咽侧壁的距离分别为(4.5±1.1)cm、(33±9)°、(6.7±3.0)mm、(7.1±3.9)mm,右侧为(5.1±1.5)cm、(35±10)°、(7.4±2.1)mm、(7.2±2.6)mm,对各项数据分别行左右以及模拟与实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4-1.882,均P〉0.05)。结论CT重建可模拟经前外侧颈2椎体倾斜穿刺路径,并与实际针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T模拟路径可指导经前侧倾斜穿刺颈2椎体,并提高实际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虞文辉何仕诚杜瑞杰朱海东方文李书书孙飞虎
关键词:颈椎穿刺入路影像解剖
骨水泥对兔脊柱VX2肿瘤转移模型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对兔脊柱VX2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成功建立兔VX2脊柱转移肿瘤模型18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6只,在CT导下向VX2肿瘤中心分别注入PMMA或生理盐水,其中A组注入PMMA 0.3 ml、B组注入PMMA 0.1 ml、C组注入生理盐水0.3 ml。术后24 h处死模型兔,A、B组分别于距离PMMA团块边缘1、5、10、15 mm处不同方向各取4个肿瘤组织块,C组于瘤体中心至表面不同的4个位置各取1块肿瘤组织,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16只模型兔成功注入PMMA骨水泥,A、B组手术成功率均为5/6,C组为6/6,无显著性差异。A组距PMMA边缘1、5、10 mm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分别为(65.75±18.81)%、(50.00±14.24)%、(14.95±8.98)%,与对照组(9.79±5.2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m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为(10.30±8.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距PMMA边缘1、5 mm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分别为(49.20±15.57)%、(17.75±9.2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测点无显著性差异。A、B两组距PMMA边缘1、5、10 mm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MA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适量增加PMMA注入量可增加肿瘤细胞凋亡范围。
黄昊何仕诚冯国栋杜瑞杰朱海东方文郭金和邓钢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VX2肿瘤脊柱转移凋亡
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对兔VX2椎旁肿瘤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兔VX2腰椎旁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成功构建兔VX2腰椎旁移植瘤模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兔模型瘤灶中心先行RFA,后注入骨水泥0.5 ml;B组单纯注入骨水泥0.5 ml;C组单纯RFA;D组注入生理盐水0.5 ml,作为对照组。术后24 h处死全部4组模型兔,分别在瘤灶中心或距骨水泥边缘5、10、15、20 mm处不同方向各取2 mm大小组织块4块,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A、B、C组手术成功率均为91.7%(11/12),D组为100%(12/12)。A、C组瘤灶中心半径10 mm范围内肿瘤细胞呈大片状凝固性坏死,细胞形态消失,几乎检测不出凋亡存在。A组距骨水泥边缘10、15、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9.48±1.27)%、(59.05±3.02)%、(21.03±2.20)%,与对照组(10.25±0.7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距骨水泥边缘5、10、15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52±2.07)%、(45.07±3.14)%、(17.41±1.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1.15±0.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组距瘤灶中心10、15、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7.74±3.33)%、(56.36±3.63)%、(20.71±1.11)%,与B组、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和骨水泥均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RFA杀伤肿瘤范围更大,RFA联合骨水泥对肿瘤杀伤作用无明显增强。
冯国栋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方文郭金和邓钢
关键词:射频消融VX2肿瘤
影像学对经皮穿刺兔脊柱VX2肿瘤模型的检测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植入VX2瘤块建立兔脊柱肿瘤模型的MRI和cT表现及其与后肢瘫痪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5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4组,其中A、B、C3组各14只于CT导向下穿刺腰1或2椎体植入VX2瘤块,D组10只作假手术对照。观察终点:A组,瘫痪后自然死亡或术后第50天;B组,出现瘫痪后第3天;C组,术后第14天;对照组,术后自然死亡或第50天。术后间隔7d定期行脊椎MR及CT,并每天观察后肢神经功能,达到预定观察终点时取出手术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2只兔椎体穿刺均成功。建立兔脊柱肿瘤模型共32只,对照组存活9只。术后第7天,脊椎成瘤兔32只及对照组9只MRI显示目标椎体内均有异常信号,而CT无阳性发现,术后14d直至研究终点对照组9只兔MRI及CT显示目标椎体正常。术后14dMR和CT的肿瘤显示率分别为65.6%(21/32)和3.1%(1/32),21d分别为100%(21/21)和42.9%(9/21),两个随访点的MRI和CT肿瘤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8d及其后MRI和CT的肿瘤显示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生存时间(40±4)d,D组均存活至术后50d而无后肢瘫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现瘫痪时间为术后(22±5)d,B组为术后(22±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结论CT导向下穿刺植入VX2瘤块建立兔脊柱肿瘤模型的成瘤率高,可重复性强;MR较CT能更早地显示脊椎肿瘤,但脊椎接种后7d行MRI及CT检查无实际意义;脊椎肿瘤导致后肢瘫痪后可显著缩短模型兔的生存时间。
凌龙何仕诚黄昊朱海东张成佳方文郭金和邓钢朱光宇秦永林滕皋军
关键词:肿瘤转移脊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