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Z12117) 作品数:10 被引量:21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李向阳 霍晓伟 武迎红 张嘉保 刘凯 更多>> 相关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 吉林大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牛布鲁氏菌不同种强毒株膜蛋白质组学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牛的不同种类布鲁氏菌的菌株膜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方法]采用丙酮干粉方法,提取布鲁氏菌强毒株16M和疫苗株M5的全蛋白,具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获取二维电泳图谱,用ImageMaster TM2D Platinum6.0-TOF软件筛选出差异蛋白质酶切,准备样品进行质谱分析,通过MALDI.0软件在不同的肽质量指纹质谱搜索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技术进行蛋白质识别。[结果]应用固相pH梯度图获得良好的重复性2-DE凝胶,观察布鲁氏菌强毒株16M和疫苗株M5 2-DE图谱,其蛋白质的表达模式非常相似,使用ImageMaster TM2D4.0软件自动识别蛋白质点,检测布鲁氏菌16 M蛋白的蛋白质点856,疫苗株M5的蛋白质点793。在数据库中选择有意义的蛋白质23种进行选择质谱鉴定。蛋白质功能的差异是由质谱鉴定得到的,涉及糖代谢、物质运输、蛋白质合成和分子伴侣等方面,有13种在16M和疫苗株M5的蛋白高表达。[结论]通过质谱鉴定,获得的蛋白质功能涉及糖代谢、物质运输、蛋白质合成和分子伴侣等,有13种在16M和疫苗株M5的蛋白高表达。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张嘉保科尔沁地区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15年 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牛场布病疫情流行性病学检测资料为基础,重点进行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布病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全乳环状试验(MRT)、补体结合试验(CFT)、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ELISA)、奶液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 ELISA)方法进行筛选和确诊。结果表明,2009年共采集1360份牛血清,其中阳性血清57份,感染率为4.19%;2010年采集2175份牛血清,感染布病的牛共有129头,发病率为5.10%;2011年采集2340份牛血清,发病率为7.78%。2010年在通辽市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共采集奶样1931份,经MRT和OIE i ELISA检测阳性率为24.39%。屠宰场牛布病总体阳性率为7.34%,而散户牛布病的总体阳性率为12.84%。通辽地区奶牛布病感染率呈现出明显的群间和区域间不均衡性。屠宰场由于检疫制度严格,阳性率明显低于散户。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张嘉保 王景龙关键词: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调查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构建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构建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方法]该研究所选的L7/L12核蛋白为公认的T细胞保护性抗原。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通过试验,验证17.3 kDa蛋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对翻译起始因子3蛋白进行抗原预测。[结果]从布鲁氏菌中提取其全基因组DNA,测序正确后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经诱导表达出相应的重组蛋白,WB鉴定后纯化待用;同时,编码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后经WB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蛋白混合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同时DNA疫苗以PUMVC1-mGM-CSF重组质粒为佐剂(各100μg/只)肌肉免疫动物;每15 d免疫1次,加强免疫3次后检测免疫应答指标,并且进行组间比较。采取ELISA法检测到较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WB也证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基因工程疫苗,在国内尚属首次。利用流式细胞仪的分型技术和ELISPOT法评价布鲁氏菌疫苗的细胞免疫指标,将促进我国兽用疫苗及相关产品的实验室质控标准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张嘉保关键词:免疫原性 牛布鲁氏菌Wbkc基因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2013年 克隆牛布鲁氏菌的甲酰基转移酶基因(Wbkc),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并对甲酰基转移酶的抗原性进行分析。以牛布鲁氏菌的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Wbkc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pET-28a上,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His Trap FF层析柱纯化,Western blot鉴定甲酰基转移酶的抗原性。提取的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定目的基因成功插入到了克隆载体中。SDS-PAGE分析证明,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29 000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原性。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关键词:原核表达 抗原性 内蒙古东部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学调查及分离与鉴定 2017年 为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特征,在试验中采用全乳环状试验(milk ring test,简称MRT)、奶液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iELISA)两种方法对科尔沁地区5个牛场进行了布病流行学调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检测布鲁氏菌病阳性牛的差异性。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5个盟市进行牛布鲁氏菌病流行学调查;最后对检出的部分阳性奶牛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VirB8和AMOS方法进行扩增鉴定。表明两种方法(MRT和iELISA)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经检测17株分离株均为布鲁氏菌。布鲁氏菌分子分型扩增的鉴定显示,牛场感染的菌株为牛种布鲁氏菌。内蒙古东部地区部分饲养场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1.67%。 李向阳 霍晓伟 武迎红 宋丽华 白旭华 张嘉保关键词:牛乳 布鲁氏菌 IELISA 布鲁菌外膜蛋白基因Omp22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GenBank中的布鲁菌属特异性基因序列Omp22设计1对引物,以牛布鲁菌(Brucella)通辽市分离菌株染色体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其定向插入克隆载体PGEM-7Zf,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anman和Vector NTI)、数据库(Prosite和PDB)和网络服务器对外膜蛋白Omp22进行基本性质分析、三维结构预测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用PCR方法扩增的Omp22基因长度为639bp,编码21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同时用于预测B细胞线性表位的柔韧性和亲水性参数得到综合阐释,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在布氏菌致病及机体免疫应答中外膜蛋白Omp22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丰富资料。 李向阳关键词:布鲁菌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Omp22与牛布鲁氏菌感染后的巨噬细胞蛋白互作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探讨牛布鲁氏菌544A株感染巨噬细胞的c DNA文库中筛选与Omp22相互作用的蛋白,对布鲁氏菌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将布鲁氏菌细胞膜可分为3组:第1组为94 k Da的外膜蛋白,第2组为41-43 k Da外膜蛋白,第3组为22-31 k Da的外膜蛋白。第1组外膜蛋白只是外膜蛋白的一小部分;第2组外膜蛋白是布鲁氏菌细胞外膜孔道蛋白;第3组外膜蛋白是由两种相关的22 k Da蛋白和31 k Da蛋白组成,31 k Da蛋白已经被证实了是一类细胞外膜孔道蛋白,而22 k Da蛋白(Omp22)的功能还不是很清楚。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而且有效地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到蛋白研究领域。本实验采用Cyto Tra P酵母双杂交系统,以Omp22为诱饵,从牛布鲁氏菌544A株感染巨噬细胞的c DNA文库中筛选与Omp22相互作用的蛋白,对布鲁氏菌的致病机理进行阐述,探索Omp22在布鲁氏菌致病中的作用。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张嘉保牛布鲁氏菌病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主要特征为发热、流产,是世界范围之内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对多种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布鲁氏菌能够感染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给国家、养殖户以及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公共卫生的问题。基于此,研究布鲁氏菌检查办法,能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解决信息。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免疫学ELASA和PCR等布鲁氏菌检测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均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布鲁氏菌。 李向阳 霍晓伟 武迎红 宋丽华 白旭华 张嘉保关键词:布鲁氏菌 PCR 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本研究为探析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氏菌的临床价值,通过研究PCR法的重复性和敏感性,建立了布鲁氏菌采用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对布鲁氏菌病进行诊断和筛选。表明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氏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100%。同时,在5次重复实验中,阴性和阳性质控品的检测CV值均小于5%。说明采用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布鲁氏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诊断和筛选布鲁氏菌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向阳 霍晓伟 武迎红 宋丽华 白旭华 张嘉保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毒力缺失疫苗株的构建 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在S19弱毒菌株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手段获得布鲁氏菌Bp26蛋白、Bmp18蛋白双缺失株,待遗传学鉴定合格后用于小鼠实验。将120只小鼠分为实验组、S19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将双基因缺失株和S19弱毒株培养24 h后离心收集菌体,使用PBS清洗重悬后进行细菌计数,实验组小鼠腹腔接种检验合格的双基因缺失株5×10~5 CFU的剂量,病菌对照组腹腔接种S19弱毒菌株5×10~5 CFU的剂量,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PBS溶液,观察分析Bp26蛋白做抗原的免疫原性、双基因缺失菌株的毒力情况和免疫应答情况。最终构建出能够区分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并具低毒性的布鲁氏弱毒菌株。双基因缺失株具有遗传稳定性,采用Bp26蛋白做抗原对3组小鼠的免疫原性测定,表明实验组40只小鼠均未表现出免疫原性,S19对照组40只小鼠中有28只表现出了免疫原性,占70%,空白对照组40只小鼠均未表现出免疫原性,双基因缺失株与原S19弱毒株的免疫应答基本一致,且更为安全。 李向阳 霍晓伟 武迎红 宋丽华 白旭华 张嘉保关键词:基因工程 布鲁氏菌 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