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ZC100M)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孙茂林丁玉梅张绍松周晓罡苏源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展望
- 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已经鉴定出的21个晚疫病抗病基因,以及在马铃薯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定位,其中4个被分离出来,这包括来自于Solalum demissum的R1和R3a,以及来自于Solalum bulbocastanum中...
- 陈铎文周晓罡丁玉梅孙茂林张绍松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
- 文献传递
-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致病蛋白Mg-p1与水稻互作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相关酶活研究
- 2013年
- 分离纯化获得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分泌产生的致病蛋白Mg-p1,大小约为58 KD。该蛋白接种感病品种蒙古稻,接种处叶片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电镜检测接种该蛋白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与对照相比致病蛋白处理后细胞壁加厚,形成空腔,叶绿体膜消失,淀粉粒数量减少,叶绿体发生崩解。构建抗、感水稻品种C101A51和蒙古稻的悬浮细胞系,对致病蛋白Mg-p1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g-p1接种蒙古稻后PAL酶活增加强于完全培养条件下产生的分泌蛋白,而接种抗病品种C101A51后PAL活性变化不明显。在检测POD活性变化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感病或抗病品种,其互作过程中POD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在水稻受到外源物侵染后,其POD活性均会发生变化,无明显专一性,PAL则针对感病品种具有稻瘟病菌致病特异性,而抗病品种也无明显专一性。通过上述研究对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识别,信号传导和应答过程,阐明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机制、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周晓罡姚春馨丁玉梅陶南孙茂林张绍松
- 关键词:氮胁迫稻瘟病菌苯丙氨酸解氨酶
-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性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处理获得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分泌蛋白。分别采用致伤接种及浸泡处理对该蛋白作用水稻植株后的病理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致伤接种的水稻叶片及茎杆接种斑处出现明显的坏死病斑,其病斑直径是对照的2~4倍。浸泡处理的水稻幼根出现严重褐化,植株生长矮小,株高仅为对照的1/2。对上述稻瘟病菌株分泌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后病症消失或减弱,进一步确证其为引起上述病理反应的主要因子。将该分泌蛋白接种24个水稻单基因系,接种后72 h根据病斑长度将24个IRRI水稻单基因系按抗、中、感病性状分组。对稻瘟病菌菌株CH-63和TH-16的缺氮分泌蛋白致病力强弱差异与菌丝块接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63致病力强于TH-16。
- 周晓罡苏源李成云丁玉梅张绍松孙茂林李进斌
- 关键词:氮胁迫稻瘟病菌分泌蛋白
- 氮饥饿对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的影响
- 利用氮饥饿的方法研究稻瘟病菌菌丝体的变化对于了解稻瘟病菌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双向电泳对稻瘟病菌菌丝体在氮饥饿处理下的表达差异蛋白质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电泳图谱并进行MALDI-TOF-TOF/MS质谱鉴定获得1...
- 江珊苏源周德群余萍周晓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