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KS037)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发锋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行政
  • 4篇行政化
  • 4篇社会组织
  • 3篇营利
  • 3篇营利性
  • 3篇非营利
  • 3篇非营利性
  • 3篇慈善
  • 3篇慈善组织
  • 2篇第三方评估
  • 2篇政府
  • 2篇去行政化
  • 2篇公信
  • 2篇公信力
  • 1篇信息披露
  • 1篇信息披露机制
  • 1篇域外
  • 1篇域外经验
  • 1篇政府关系
  • 1篇政府职能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孙发锋

传媒

  • 3篇理论月刊
  • 1篇理论导刊
  • 1篇行政论坛
  • 1篇领导科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营利化: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被引量:1
2014年
非营利性被认为是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之一。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营利化色彩比较浓厚,其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偏差、社会监督不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监督弱化。祛除社会组织的营利化色彩,必须以章程为重点完善自律机制,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及失信惩戒机制。
孙发锋
关键词:社会组织非营利性自律机制失信惩戒机制
大合作、小冲突: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关系的基本态势被引量:4
2017年
从合作基础、合作部门、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合作成效等方面看,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冲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合作绩效的不同理解导致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产生冲突;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参照系"作用可能使政府对之持排斥态度;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缺陷可能使政府对之持抵制态度;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使二者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缺乏制度保障容易导致双方产生摩擦。尽管合作与冲突相互交织,但是合作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主流。
孙发锋
国内社会组织行政化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6年
当前,国内学界对社会组织行政化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从类型学的角度研究官办社团、半官方社团;从法律的角度探讨社会组织行政化问题;从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角度分析其行政化问题;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研究社会组织行政化问题;个案研究;特定领域、特定类型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及其转型发展;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地方探索。这些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结论分歧较大、成果"碎片化"、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
孙发锋
关键词:社会组织行政化
中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机理、模式与特点被引量:3
2015年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较高的信任度和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使政府认为社会组织是承接转移职能的适宜主体。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形成了四种模式,即给予模式、交换模式、挤压模式和拓展模式,凸显了边缘性、动态性、非均衡性、渐进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孙发锋
关键词:政府职能社会组织
涉外民间组织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2014年
涉外民间组织亦称境外在华民间组织,是指在境外成立、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民间组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涉外民间组织的数量、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加强对涉外民间组织的管理已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孙发锋
关键词:民间组织涉外国际社会境外
我国慈善组织行政化的根源、危害及对策被引量:6
2013年
在我国的特殊制度环境下,慈善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处于"准政府组织"的境地。慈善组织行政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使慈善组织缺乏信息公开的压力与动力;弱化了政府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的效果;降低了慈善组织的工作效率;导致慈善组织营利化;损害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不利于廉政建设。推进"去行政化"改革,祛除慈善组织的行政色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双重管理体制改革;限制政府官员在慈善组织兼职任职;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政府监管方式;鼓励慈善组织商业化运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孙发锋
关键词:慈善组织行政化
美国基金会的创新功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6年
在美国,基金会可以通过设立研究机构、开展项目资助、培养创新人才、设立创新奖励、塑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美国基金会推动创新的优势如下:基金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使之对创新事业具有认同感;基金会的宗旨意识使之对创新的支持具有稳定性;基金会使用资金的方式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基金会捐助的灵活性促进社会创新全面均衡发展;基金会的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使之愿意承担创新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金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比较微弱。根据美国的经验,开发我国基金会的创新潜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基金会发展"提速"和"提质";提高创新资金在基金会公益支出中的比重;选择优秀的项目官员;推进基金会"去行政化"改革;建立政府与基金会之间的伙伴关系;构建基金会联合支持机制。
孙发锋
关键词:美国基金会社会创新
第三方评估: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被引量:19
2014年
第三方评估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具有评价、引导、激励、预防等作用。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实施第三方评估存在种种障碍:慈善组织行政化增加了第三方评估的难度;第三方机构力量弱小;慈善信息不公开;评估的权威性不足;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困难;相关制度不健全。破除第三方评估的障碍,应从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做好慈善信息公开工作、培育第三方机构、维护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构建第三方法评估与政府评估的互动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孙发锋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慈善组织公信力
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被引量:5
2015年
公信力缺失妨害慈善组织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源,降低慈善组织的危机防治效率,增加慈善活动的成本,阻碍慈善组织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恶化社会风气。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根源主要是:双重管理体制,信息不公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理事会制度不完善,商业化运作的风险。提高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可以从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壮大第三方评估机构、规避商业化运作的风险、健全内部治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
孙发锋
关键词: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第三方评估
禁止社会组织营利化的域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禁止社会组织营利化是各国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过程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国际上通行的社会组织营利禁止举措是:明确监管重点、提交报告与现场检查相结合、限制自我交易行为、限制行政性开支、明晰领导人的责任限度和组织的责任限度、限制和约束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动。这些域外经验对我国社会组织"去营利化"、恪守非营利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发锋
关键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