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54)
-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汉林程晓敢李康杜志利王智斌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天山西部山前新生代晚期三期构造活动:来自乌鲁克恰提剖面砾石统计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2年
- 天山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欧亚大陆内重新复活的一条重要的造山带,其拓展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南天山西部山前新生代晚期巨厚的砾岩层为构造变形和磁性地层研究带来了困难,限制了该地区新生代晚期造山带拓展过程的研究。本文选取南天山西部山前乌鲁克恰提剖面,对新生代晚期的阿图什组和西域组地层进行详细的描述、测量,并对砾石出露点进行砾石统计。结果显示南天山西部山前乌鲁克恰提地区新生代晚期阿图什组存在3期沉积旋回,第一旋回由冲积扇远端、河流相变为该旋回上部的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砾石统计结果显示由该旋回中部至上部砾石磨圆度变差、大粒径砾石增多。第二旋回沉积环境以较为平静的湖相及少许河流相开始,变为该旋回上部的冲积扇环境。砾石统计结果也显示出与第一旋回相似的变化特征,即由该旋回中部至上部砾石磨圆度变差、大粒径砾石增多。第三旋回下部为冲积扇远端、冲积扇扇中环境,上部变为扇根环境。砾石统计显示该旋回下部至上部,火成岩和变质岩等不稳定成分增多,磨圆度则呈现棱角状砾石显著增多的趋势,砾石粒径也明显增大。西域组则延续第三旋回的趋势,表现为山前快速堆积砾石沉积,砾石磨圆、分选呈显著变差趋势,粒径持续变大。从阿图什组第一旋回至西域组,砾石的磨圆度呈现变差的趋势,而粒径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这表明晚新生代(5.6Ma以来),褶皱冲断带不断向盆地拓展,物源区距离沉积区越来越近。这些结果表明南天山西部山前新生代晚期(5.6Ma以来)存在3期构造活动,为南天山山前晚新生代的多期拓展提供了证据。
- 刘聃陈汉林林秀斌Karl-Heinz WYRWOLLGeoffrey E BATT程晓敢李康王芳
- 关键词:南天山砾石统计
- 基底滑脱层分布对褶皱冲断带变形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以塔西南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带为例被引量:18
- 2012年
- 针对塔西南西昆仑山前基底寒武系膏盐层的分布情况,采用物理模拟研究方法,设计了研究基底滑脱层的分布对褶皱冲断带影响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滑脱层的分布对构造变形样式的发育及变形前锋的传播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基底寒武系膏盐层分布靠近山前的苏盖特地区变形整体表现为滑脱式的宽缓箱状褶皱的发育;寒武系膏盐层分布较远离山前的柯东地区在缺失寒武系膏盐层的山前地区,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断层的发育,形成断层相关的紧闭褶皱,往北有寒武系膏盐层发育的固满地区才发育较大型的箱状背斜。实验过程中苏盖特地区的变形前锋往前陆方向传播得更快更远,而柯东地区变形前锋往前陆方向传播得较慢较近,从而在变形过程中二者的变形前锋容易出现一个"Z"字形转折。
- 谢会文王春阳王智斌程晓敢杜志利师骏陈汉林李康
- 关键词:物理模拟西昆仑山褶皱冲断带
- 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新生代两期构造叠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 <正>柯东构造带是西昆仑山前冲断带一个重要组成单元,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构造带。但是由于新生代遭受强烈而复杂的变形过程,导致该构造带不仅变形复杂,而且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严重地制约了柯东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前人认...
- 王聪程晓敢陈汉林范小根李康王春阳
- 文献传递
- 西昆仑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隆升活动的沉积记录:来自塔西南棋北3井沉积物重矿物的证据被引量:8
- 2011年
- 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是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盆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本文通过对棋北3井中新统—上新统沉积物岩性和重矿物组合的分析,建立了重矿物特征在地层剖面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根据棋北3井重矿物含量及其组合随剖面向上变化的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稳定重矿物段、较不稳定重矿物段和不稳定重矿物段;重矿物源区分析表明,源区变质岩隆升剥蚀的分布范围随着剖面向上不断地增大,而中酸性岩浆岩分布范围在逐步减小。结合棋北3井沉积特征,提出了盆山过程的构造-沉积响应关系,并将西昆仑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的隆升活动划分为中新统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下部沉积时期的相对稳定期、中新统帕卡布拉克组中上部沉积时期的阶段隆升期阶段隆升期和上新统阿图什组沉积时期的强烈隆升期3个阶段。
- 雷刚林廖林师俊杜治利罗俊成程晓敢陈汉林
- 关键词:西昆仑重矿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