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49)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进京韩文峰赵海涛梁收运王利晓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车厂断层的结构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7
- 2013年
-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构造边界断裂带之一,其构造变形历史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可以为西秦岭中新生代构造过程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的远程构造响应提供约束。漳县—车厂断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工程开挖所揭露的断层带内丰富构造现象的观测与分析,至少可以辨别出3期性质、规模、运动学特征各异的构造变形事件。第一期为向北北东陡倾的伸展正断层作用;第二期为向南南西倾的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作用;第三期为沿近直立断面左旋走滑作用。尽管每期变形的时代尚缺乏构造物质测年的约束,但根据其与白垩系、新近系的空间关系以及已有第四纪以来沿断层地貌位错和相关沉积物测年以及地震活动历史研究对断层左旋走滑作用的时代约束,认为第一期伸展正断层作用起始于早白垩纪,可能持续到渐新世;第二期向北逆冲断层作用起始于渐新世初,可能持续到早第四纪;第三期左旋走滑断层作用起始于晚第四纪,持续至今。漳县—车厂断层是一条典型的多期变形的脆性断层,其变形特征与历史,如果代表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与构造变形过程,那么现今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仅是起始于早白垩纪、新生的脆性断裂带,并非是印支主造山期大规模韧性逆冲推覆作用的边界断层。
- 郭进京韩文峰王志强马兆武梁收运于飞刘高
- 关键词: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 西秦岭北缘漳县含盐盆地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西秦岭北缘的漳县含盐盆地的成因、沉积环境及特征的分析,可揭示这一区域的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等信息.研究发现:①漳县地层层序的恢复对比,显示至少存在4期比较大的旋回;②某些含盐层位分布的不连续、不均匀性说明这些岩层在形成以后经受过拉张性质的构造变动;③盐盆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之前,且这一区域属青藏高原东北缘,其地层内部的构造几何特征在某一程度上说明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在西秦岭北缘地区的响应方式.
- 刘林郭进京马春田王利晓赵海涛
- 关键词:含盐盆地西秦岭北缘旋回沉积环境青藏高原
- 甘肃漳县盐岩沉积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 2015年
- 甘肃漳县盐矿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深入研究该盐矿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对于揭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近纪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钻孔资料以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认为漳县盐矿形成于新近纪陆相断陷深湖环境。这说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在盐矿形成时期处于拉张状态,而非逆冲、剪切状态。这一认识对揭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活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西秦岭及相邻地区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的认识水平,并且可为盐岩及油气资源勘查提供指导。
- 赵海涛郭进京韩文峰
- 关键词: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盐矿蒸发岩
- 西秦岭北缘漳县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 2016年
-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 郭进京韩文峰赵海涛胡晓隆王利晓
- 关键词:西秦岭北缘角度不整合砾岩地层格架
-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依据这些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序列与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型式和构造线方向及构造样式,西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层。三个构造层对应于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晚白垩世区域左旋走滑拉分构造和渐新世—上新世区域伸展泛盆地阶段。结合印支期多块体拼贴形成的中国大陆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格局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分析,认为西秦岭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格局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东亚区域性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晚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则是白垩纪拉萨地块与羌塘—昌都地块汇聚碰撞背景下中国西北大陆区域性左旋走滑作用的结果;而渐新世—上新世的泛盆地阶段则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构造—地貌响应之前经历了漫长区域伸展均衡坳陷和侵蚀夷平期,这说明上新世,西秦岭尚未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构造响应起始于上新世末期。
- 郭进京韩文峰赵海涛张帆宇梁收运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