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63)

作品数:7 被引量:118H指数:4
相关作者:姜广辉崔步礼申元村张思毅李小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1篇遥感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山地
  • 1篇山地丘陵
  • 1篇山地丘陵区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土地利用动态...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坡面
  • 1篇坡面土壤
  • 1篇坡面土壤侵蚀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强度分析
  • 1篇青海湖流域
  • 1篇丘陵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水利科...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篇崔步礼
  • 2篇姜广辉
  • 2篇申元村
  • 1篇李小雁
  • 1篇霍荟阁
  • 1篇卢琦
  • 1篇程浩
  • 1篇邱国玉
  • 1篇马良
  • 1篇丛日春
  • 1篇左长清
  • 1篇王秀红
  • 1篇张凤荣
  • 1篇张思毅
  • 1篇孙富国
  • 1篇付晶
  • 1篇赵涛
  • 1篇谭雪晶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江南丘陵典型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目视解译尺度效应
2013年
选取江南丘陵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整体、不同等级斑块及土地利用类型等3个层面,探讨了斑块数量、面积、形状等量化指标对目视解译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解译尺度增大,斑块数量在3个层面上均呈减少趋势;分布较广的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和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区整体、小斑块和各土地利用类型(河渠类型除外)的平均分维数均呈增大趋势。随解译尺度增大,分布于丘陵区且斑块面积较小的丘陵水田、丘陵旱地、湖泊、居民地及草地主要被解译为林地,平原区面积较小的平原旱地、河渠、滩地、居民地及林地斑块主要被解译为平原水田。分析尺度对目视解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型斑块损失上,对大型斑块影响不显著。若将损失精度控制在小于5%,居民地、湖泊等面积较小的土地类型的解译尺度需在1∶10万以下,草地可扩至1∶20万,平原旱地可扩至1∶30万;而对于面积大的丘陵水田和林地类型,解译尺度可放到1∶50万,精度损失小于3.9%。
崔步礼赵涛程浩
关键词:目视解译土地利用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被引量:21
2010年
土地类型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反映的是中小尺度地段分异规律和综合整体的环境特征。对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功能和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界定,对促进土地类型学的发展和应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功能,认为土地类型研究是自下而上论证综合自然区划、确立区域土地结构、进行生态研究和生态建设设计、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和用地结构调整、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学科存在的关键学术问题是土地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级体系不确定,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未建立,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未实现技术连接;从学科发展方向着眼,当前应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野外考察相结合,通过典型区解剖方法,确立土地类型基本分级体系,建立各级类型划分指标,以及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技术连接,并对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了展望。
申元村
Conflicts Affec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West China since the Start of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Policy
2012年
West China provides important ecological services to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and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serious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its strong connec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est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opted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olicy, which offered financial aid to and initiated a large number of projects in the region. Although many previous studies have emphasiz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West China on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latively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nalyzing multiple conflict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ain development goals and interests that have caused these conflict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integrated conflict manage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West China.
王秀红申元村丛日春卢琦
Extracting and Spatial Analysis for Lacustrine Landforms and Lake-Wetlands in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custrine landforms and lake-wetlands in China. First...
Cheng WeimingXia Yao
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国土开发强度分析——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26
2011年
研究目的:在全面分析国土空间承载效率、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及其匹配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时空分异规律,揭示北京市国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国土开发利用的建议。研究方法: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土开发强度概念的界定,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国土开发强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具有大都市共性,开发强度较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并存在与自然本底条件、城市化进程、首都功能不匹配等问题。研究结论:北京未来应充分考虑首都国土空间独有的战略价值,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国土开发,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同时,对不同的发展区域应采取差别化的国土开发和空间结构重组策略,促进区域空间秩序的协调。
谭雪晶姜广辉付晶霍荟阁张凤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区规划人居环境
基于发展压力状态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区域划分方法——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提出了基于发展压力状态的监测思路和方法。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在构建发展压力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相应的定量指标,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研究区各单元发展压力等级,并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结果为:津南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重点监测区面积为11 650.5 hm2,一般监测区面积为9 011.7 hm2,分别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6.4%和43.6%;结合各分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监测思路和方法,对促进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子剑吴学瑜高振宇李宁李朋孙富国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被引量:63
2011年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00~4 500 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 000~4 500 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崔步礼李小雁姜广辉张思毅黄央奎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山地丘陵区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赣北第四纪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的预估被引量:2
2012年
为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变化的响应,该研究利用IPCC AR4中17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SRES B1(低排放)、A1B(中排放)和A2(高排放)这3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未来降水预测,结合坡面土壤侵蚀WEPP模型,在对模型验证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参照集合预报方法,对未来至21世纪末赣北地区典型第四纪红壤坡面的土壤侵蚀进行预估。研究结果表明,虽不同大气环流模式的预估表现各异,但与基准期相比,确定未来降雨量增加,径流量很可能增加,坡面侵蚀也可能增加。未来降雨和侵蚀出现递增趋势,并延续至本世纪末。3种情景下预估的坡面土壤侵蚀平均水平均高于基准期,其中温室气体浓度最高的A2情景增幅最大。随降雨、径流及土壤侵蚀递增趋势的持续,至本世纪中后期(2051-2099年)红壤坡面的土壤侵蚀到达峰值。
马良左长清邱国玉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壤WEPP模型红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