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y139)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1
相关作者:田祥斌张颂吴秋生吴荔杨春芳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义
  • 1篇颠覆
  • 1篇双性同体
  • 1篇女性主义意识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后现代
  • 1篇后现代主义
  • 1篇互文
  • 1篇互文性
  • 1篇互文性研究
  • 1篇《裂缝》
  • 1篇《马戏团之夜...
  • 1篇《洼地》
  • 1篇安吉拉·卡特

机构

  • 3篇三峡大学

作者

  • 3篇田祥斌
  • 1篇吴荔
  • 1篇张颂
  • 1篇吴秋生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新乡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裂缝》的象征意义与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被引量:28
2010年
《裂缝》是莱辛2007年的新作。本文试图从环境对小说的烘托和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去解说和剖析这部作品中的和谐的女性主义意识。《裂缝》是一部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性质的作品。在人类发展初期,去掉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人和自然的单纯接触也许更容易阐释人类和自然环境。《裂缝》中,虽然男人和女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分开成了两个独立的部落,居住的不同地点、养育他们的不同环境等等却引导他们走向联合。这篇具有神话意义的小说无疑是女性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小说通过象征手法隐喻了自然与人类以及男女之间的和谐。
田祥斌张颂
关键词:《裂缝》女性主义双性同体
安吉拉·卡特的颠覆之路——《马戏团之夜》和《沃伊采克》的互文性研究
2011年
对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和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的《沃伊采克》进行了互文性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互文性主要表现在《马戏团之夜》中蜜侬父母的故事和《沃伊采克》这一短剧的情节和风格上。然而卡特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她比毕希纳在社会关怀上走得更远。为了给予女性话语权和颠覆传统男权社会,卡特在小说中创作出小人物蜜侬。通过角色的延伸与再塑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卡特所要呈现的是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对家庭暴力及社会偏见的反叛的思考。
吴荔田祥斌
关键词:安吉拉·卡特互文性女性主义《马戏团之夜》
《洼地》中的后现代主义
2007年
具体分析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洼地》,展示此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吴秋生田祥斌
关键词:《洼地》后现代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