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112YG04)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徐国民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论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 徐国民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哲学主题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依据被引量:1
- 2013年
- 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层面保持着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双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成就和必由之路。面对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切中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彰显了"现实主题"。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徐国民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用"非社会的特殊利益"、"历史的和经济的"观点,深刻地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和普鲁东的"分工"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消灭分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人们只有在寻找并积累丰富经验和理论基础上,不断将"消灭分工"的理念转变为"消灭分工"的现实运动,才能最终"消灭分工"。
- 徐国民
- 关键词: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