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ZX005)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卫军孙慧明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重构马克思的生态学--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观的解读被引量:2
- 2011年
-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类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福斯特系统地重构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就是要恢复作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福斯特重构的"马克思的生态学",从生态学角度重新梳理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使得马克思生态学思想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福斯特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解读以及对"马克思的生态学"的重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生态问题的新思路和范式。
- 杨卫军
- 关键词:福斯特
- 马克思感性的人学对环境伦理学本体论的超越
- 2011年
- 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困境在于:在人学问题上的误区;自然价值论的证明;"自然主义谬误"的羁绊。马克思感性的人学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物人"和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扬弃与超越。马克思感性的人学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出发点,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入手,为环境伦理学摆脱本体论困境寻求一条可能的出路,进而从理论预设走向环境保护。
- 杨卫军
- 关键词:环境伦理学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8
- 2013年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总结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内容、核心、方法论原则和当代价值。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成果,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杨卫军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文明
- 实践历史性: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2012年
-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换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孙慧明
- 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及当代启示被引量:3
- 2011年
-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具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概念。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关系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概念对于理解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 杨卫军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4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总结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内容、核心、方法论原则和当代价值。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成果,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杨卫军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文明
- 从“人定胜天”到“美丽中国”——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要被引量:4
- 2013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回顾和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 杨卫军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
- 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2012年
-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质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杨卫军
- 实践性和历史性: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2012年
-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其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即实践性和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杨卫军
- 关键词:自然观历史性
- 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2011年
-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换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 杨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