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SB2007FY020)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SB2007FY020)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3H指数:8
- 相关作者:朱田田晋玲崔治家张弦飞杜弢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甘肃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板蓝的种质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全面了解板蓝的资源分布、种质情况,为资源的保护与栽培推广等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1实地调查;2种质收集3质量评价。结果 1板蓝野生者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栽培者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贵州、四川、浙江、广西等地;2以靛蓝、靛玉红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产地或种质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以福建等地所产节较密集、叶墨绿而微皱的板蓝种质资源质量较佳。
- 杨成梓刘小芬蔡沓栗范世明
- 关键词:种质资源
- 中麻黄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选择最适于中麻黄基因组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CTAB,SDS法、试剂盒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并进行ISSR-PCR扩增检测。结果:3种方法均可从新鲜中麻黄中提取出产量较高的基因组DNA,但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DNA纯度高,质量好,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也较明显;SDS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总DNA质量差,不适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论: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为中麻黄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适用于中麻黄基因组PCR扩增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 朱田田晋玲杜弢陈红刚张延红王惠珍王艳
- 关键词:中麻黄DNA提取
- 白花前胡的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该文概述了白花前胡规范化种植所涉及的种质、栽培、采收等种植技术研究状况与实际应用情况,为制订白花前胡的繁育技术规程提供依据。
- 杨红兵陈科力
- 关键词:白花前胡种质栽培
- 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利用
- 2020年
- 本项目针对甘肃省中藏药资源的濒危现状,尤其是制约中藏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关键问题,将资源区划、遗传分析、质量评价、人工抚育、示范应用相结合,系统开展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等6种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构建了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及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系统完成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的资源调查,制定其生态适宜性区划;基于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麻黄和秦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将药效成分与遗传分化进行关联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等技术构建了麻黄、秦艽等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秦艽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铁棒锤药材质量标准;集成了组织培养和种子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解决了秦艽、独一味野生资源驯化抚育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抗冻性差、种质保存周期短等系列瓶颈问题.该项目技术成果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助力甘肃省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及人工驯化技术水平、提高贫困地区药农经济收入、增加中藏药企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晋玲朱田田林丽蔡子平陈红刚吴平安杨燕梅马晓辉王艳崔治家何微微卢有媛
- 关键词:珍稀濒危可持续利用
- 甘肃省麻黄属野生种质资源及保护利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为麻黄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和标本馆标本记录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就麻黄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查实甘肃产麻黄属植物7种,订正了文献中常出现的异名,并绘制了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分布图;市售本地麻黄多为中麻黄,偶见收购膜果麻黄,民间使用各种均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规范野生麻黄采收方法,积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种质收集和筛选,做好麻黄种植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引导。
- 崔治家晋玲朱田田马毅王振恒廉永善
- 关键词:麻黄属野生资源
- 青藏高原粗茎秦艽资源调查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摸清粗茎秦艽的资源状况,对青藏高原野生粗茎秦艽和栽培粗茎秦艽资源状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和样方统计。结果表明,野生粗茎秦艽在部分地区已绝迹,生存范围缩小,蕴藏量较小;人工栽培粗茎秦艽面积较小,推广存在一定技术难题。该研究为秦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美方清茂周先建
- 关键词:青藏高原资源调查
- 麻黄研究现状概述(Ⅰ)被引量:3
- 2012年
- 麻黄是常用中药,不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更是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近年来,针对麻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和生态方面。故对麻黄的本草文献、植物学、生态学、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麻黄提供参考。
- 张弦飞晋玲朱田田崔治家
- 关键词:麻黄本草学植物学生态学栽培
- 中麻黄叶绿体DNA序列不同引物扩增条件的筛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16个不同居群的中麻黄从23对叶绿体编码区及非编码区DNA片段中筛选具有变异的叶绿体DNA片段。方法:通过试剂盒法提取DNA并梯度优化筛选扩增条件,PCR扩增产物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获得产物序列。结果:引物[trnS(GCU)-trnG(UCC)、atpB-rbcL、psbA-trnH、F71-R1516]能扩增出清晰、单一的条带。结论:16个不同居群中30个麻黄个体的叶绿体DNA扩增成功,初步筛选出具有变异的叶绿体DNA片段F71-R1516。
- 马晓辉晋玲晋玲
- 关键词:中麻黄叶绿体引物
-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的资源调查
- 采取文献调查、走访调查、样方调查及市场调查等方法,对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桃儿七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桃儿七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从陕西太白山区由北向南沿横断山脉两侧的中高山及青藏高原地带,适生生境以海拔1...
- 赵纪峰刘翔王昌华张植伟秦松云钟国跃
- 文献传递
- 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及其不同产区化学成分差异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建立了中麻黄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化学成分的系统聚类结果显示,中麻黄化学成分西北产区聚为一类,山西产区聚为一类。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中麻黄指纹图谱,可用于其质量评价;不同产区中麻黄药材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 马晓辉卢有媛张弦飞黄得栋朱田田晋玲
- 关键词: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