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10gxjs093)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庭树肖军季春燕王洪叶王德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解放军第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4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动脉
  • 2篇远期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反搏
  • 2篇主动脉
  • 2篇脑钠肽
  • 1篇动脉内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休克
  • 1篇休克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脑钠肽
  • 1篇药物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十医...

作者

  • 5篇杨庭树
  • 2篇王德水
  • 2篇王洪叶
  • 2篇季春燕
  • 2篇肖军
  • 2篇郭文杰
  • 1篇卢才义
  • 1篇许红玲
  • 1篇郭惠
  • 1篇韩丽娜
  • 1篇杨爽
  • 1篇陈小刚
  • 1篇吴雪萍
  • 1篇张伟
  • 1篇赵晓宁
  • 1篇许洪玲
  • 1篇高荣
  • 1篇朱平
  • 1篇刘宏伟

传媒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糖化血红蛋白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作用。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1月~2004年12月间,确诊为AMI且合并糖尿病,行PCI治疗的患者155例(男性110例,女性45例)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住院治疗期间Hb A1c水平分为正常组Hb A1c 4.7%~6.4%(n=53),轻微升高组Hb A1c 6.5%~8.4%(n=72),显著升高组Hb A1c 8.5%~12.4%(n=30),比较3组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入选患者PCI术后10年生存率为62.8%,正常组生存率为73.6%,轻微升高组生存率为63.2%,显著升高组生存率为46.4%。(2)3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3)与合并糖尿病急性心机梗死患者PCI术后远期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每增加10年)HR 1.596,95%CI为1.204~2.115;吸烟HR 2.101,95%CI为1.185~3.725;LVEF(每减少10%)HR 1.463,95%CI为1.112~1.923;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HR 0.514,95%CI为0.268~0.986;Hb A1c(每增加1%)HR 1.283,95%CI为1.009~1.628。结论随着Hb Alc水平的升高,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PCI术后10年生存率明显下降。
徐伟豪郭文杰高荣杨庭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肖军王洪叶陈小刚季春燕王德水许洪玲杨爽杨庭树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脑钠肽
主动脉球囊反搏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与IABP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共71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8例应用IABP(IABP组),33例应用IABP联合机械通气(IABP+MV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院内死亡的因素。结果 IABP+MV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的(36.4±5.2)%增加至治疗后的(43.8±5.3)%(t=5.761,P=0.000),IABP组由治疗前的(41.7±4.5)%增加至治疗后的(44.0±4.9)%(t=2.103,P=0.039),可见IABP+MV组比IABP组增加更显著(t=3.806,P=0.000)。IABP+MV组肺部感染(χ2=4.283,P=0.038)及肾功能不全(χ2=3.997,P=0.046)发生率明显高于IABP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与院内死亡的危险性呈正相关,为阳性预测因子;成功血运重建与院内死亡危险呈负相关,为阴性预测因子。结论 IABP联合机械通气,有益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改善,但并不能降低院内死亡率,降低院内死亡率主要依赖于成功血运重建。IABP联合机械通气可能会增加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二者也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刘宏伟吴雪萍赵晓宁朱平韩丽娜杨庭树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机械通气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变化趋势与IABP球囊导管撤除时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BN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球囊导管撤除时机的关系。方法纳入8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IABP球囊导管撤除时患者所处的血BNP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BNP上升段组(n=35)及BNP下降段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BNP上升段组比较,BNP下降段组病情好转率高(92.6%vs.57.1%,P<0.01)、病死率低(3.7%vs.20%,P<0.01)、住院时间缩短[(14.5±5.7)dvs.(20.7±7.5)d,P<0.01]。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血BNP处于下降阶段时撤除球囊导管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更明显。
肖军王洪叶许红玲王德水季春燕郭惠张伟杨庭树
关键词:脑钠肽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出院后停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增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死亡率:739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后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739例进行出院后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是否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组(n=178)和未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组(n=561),比较两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对患者随访4年后发现,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21.4% vs 13.9%,HR=1.62,95%CI:1.04~2.85,P=0.008)和心源性死亡率(14.5% vs 8.1%,HR=1.98,95%CI:1.26~3.64,P=0.002)。结论老年AMI患者出院后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会显著增加其远期死亡率,因此在患者出院前以及临床随访的过程中均需要对其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和严格的监督,以期改善此类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
徐伟豪郭文杰卢才义杨庭树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