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042009)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晓东郭新梅荣红颖杨凤萍高泽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蚜虫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育种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植物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小麦
  • 1篇基因工程
  • 1篇基因工程育种
  • 1篇工程育种
  • 1篇GNA基因

机构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农业生物...

作者

  • 2篇张晓东
  • 1篇梁荣奇
  • 1篇荣红颖
  • 1篇陈绪清
  • 1篇郭新梅
  • 1篇张立全
  • 1篇杨凤萍

传媒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GNA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与抗蚜虫效果研究
研究构建了以RbcS启动子驱动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高效特异表达载体,用基因枪转化小麦的幼胚、幼穗,将人工合成并进行了密码子优化的GNA基因导入到3个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中。在含有Basta(10mg/ml)的培...
张晓东高泽发陈绪清杨凤萍梁荣奇张立全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及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特定的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或染色质上的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该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安全、直观。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从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技术、染色质的凝缩程度、与分带技术相结合和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的检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该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荣红颖张晓东郭新梅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基因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