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228)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夏星辉张菊沙玉娟张尚伟吴山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菲在四种碳纳米管上的解吸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碳纳米材料是当前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菲为模型污染物,以Tenax TA树脂为助解吸剂,研究了菲在4种碳纳米管上的非生物解吸动力学以及碳纳米管理化性质对菲解吸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老化60d,碳纳米管上菲初始吸附量为578mg·kg-1时,解吸30d后菲累积解吸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解吸35d后碳纳米管上菲的解吸率为14.28%~50.71%,因此菲在碳纳米管上存在不可逆迟滞解吸效应.菲在碳纳米管上的解吸符合三相一级解吸动力模型,包括快解吸、慢解吸以及极慢解吸三部分,其中快解吸部分所占比例较小(1%~3%),慢解吸部分(16%~54%)和极慢解吸部分(43%~83%)所占比例相对较大,4种碳纳米管上菲累积解吸量与慢解吸部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菲累积解吸量与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容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碳纳米管粒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比表面积较大的碳纳米管能显著降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 周传辉夏星辉李辛翟亚威牟新利
- 关键词:碳纳米管解吸TA
- 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解吸与微生物降解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从长江武汉段采集4个沉积物样品,向样品中添加菲后采用XAD-2大孔树脂模拟研究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非生物解吸过程,并且利用从长江水样中分离纯化的菲降解菌进行吸附态菲的生物降解试验,比较吸附态菲的生物降解和非生物解吸过程.结果表明,菲的非生物解吸大致可分为快速、慢速和极慢速解吸3个阶段.在慢速解吸阶段,生物条件下沉积相菲浓度降低速率是其非生物解吸速率的1.9 ~4.0倍,微生物加速了菲从沉积物中的释放过程.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在降解后期通过向体系添加微生物和营养盐,在保持微生物活性的条件下,生物降解时菲的固相残留值远小于非生物解吸条件下菲的固相残留值,吸附态菲的平均生物降解速率约为其解吸速率的1.2倍,且沉积物中与黑炭结合的菲也能部分被微生物利用.由此说明,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解吸过程并不完全限制其微生物降解,微生物能够部分利用沉积物中较难解吸的吸附态菲.
- 李亦然夏星辉冯承莲呼丽娟张平
- 关键词:PAHS沉积物生物降解解吸
- 黄河水体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选择性培养,从黄河水体中分离纯化出3株能够以(Chr)和苯并[a]芘(B[a]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的细菌HKS-1,HKS-2和HKS-3,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断定HKS-1为杆菌属或无芽孢杆菌属的一个种,HKS-2和HKS-3为芽孢杆菌菌株.微生物降解实验表明,Chr和B[a]P在前25d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规律,3株细菌的混合菌群对Chr和B[a]P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泥沙的加入能够促进微生物数量的增长,从而促进Chr和B[a]P的降解.当Chr和B[a]P的初始质量浓度0ρ分别为15.85和12.10μg.L-1时,培养35 d后不含泥沙体系中Chr和B[a]P的降解率分别为45.79%和37.36%;含泥沙体系中Chr和B[a]P的降解率分别为58.76%和51.69%.进一步采用膜实验对比研究了多环芳烃在水相和颗粒相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当用零级动力学对Chr和B[a]P的质量浓度(ρ)变化(最初4 d)进行拟合时,Chr和B[a]P在颗粒相的降解速率分别约为其在水相降解速率的3和4倍.
- 王然夏星辉李恭臣周追
- 关键词:多环芳烃降解菌泥沙黄河
- 2,2′,4,4′-四溴联苯醚的毒性效应、来源、分布与环境行为被引量:4
- 2011年
- 系统分析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 47)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主要来源。从甲状腺、神经、生殖繁育3个方面,阐述BDE 47毒性效应。从溶解分配、光降解、生物积累和生物降解4个角度,论述BDE 47主要环境行为。最后,提出了今后BDE 47研究的重点。
- 张尚伟夏星辉吴山
- 关键词:BDE毒性效应环境行为
- 邻苯二甲酸酯在河流沉积物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和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在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特性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MP和DEHP在沉积物上的lgKoc均高于文献报道值,说明沉积物对PAEs的吸附不仅包括在有机质上的分配作用,而且还存在其他吸附过程.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DMP和DEHP的吸附包括可逆的线性吸附和不可逆的非线性吸附.DMP和DEHP在4种沉积物样品上的最大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25.19~337.37μg/g和515.89~591.41μg/g,且最大不可逆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黑炭含量等呈正相关.DMP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roecv)为3.69~4.98L/kg,该值仍大于文献报道的Koc值,说明除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外,DMP还存在其他的可逆吸附机制.DEHP的lgkorecv为4.12~5.31L/kg,与文献报道值接近,说明DEHP的主要可逆吸附机制为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尽管DMP和DEHP的性质差异较大,但二者在4种沉积物上不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iorcr)接近常数(6.46±0.38)L/kg.由于PAEs在沉积物上存在不可逆吸附,在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时需要考虑其最大不可逆吸附量.
- 夏星辉张菊沙玉娟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沉积物沉积物质量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