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6C94)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廷董晓光王瑶张静静闫妍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大学潍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部疾病中上皮细胞转型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是一种基本的病理生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构和肿瘤转移等过程,以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为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成具有活动能力、能够在细胞基质间自由移动的间质细胞。研究发现,各种刺激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途径诱导上皮细胞发生EMT是许多眼部疾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创伤后白内障、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等重要的病理变化过程。就眼部疾病中与EMT有关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 马健利刘廷董晓光
- 关键词: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细胞运动
- Twist基因干扰抑制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Twist基因干扰对体外培养的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系,并构建Twist干扰质粒和对照质粒.分为Twist干扰质粒组、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各组应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方法,转入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发生迁移的内皮细胞并计数;铺Matrigel胶,行内皮细胞体外成管实验,观察Twist基因干扰对内皮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Twist基因干扰对RF/6A细胞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ranswell小室计数结果表明,转染Twist干扰质粒后,迁移的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F=23.786,P=0.000).体外成管实验结果表明,Twist干扰质粒组内皮细胞成管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F=7.159,P=0.014).Ttwist干扰质粒组的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Twist基因干扰可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pAkt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 张珊珊董晓光刘廷陈鹏孟丽娜
- 关键词:TWIST转录因子基因转移技术细胞运动
- 上皮-间质转化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胚胎发育、肿瘤转移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转型机制。EMT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的极性、细胞间连接消失,上皮细胞表达间质成分并具有迁移的表型。在眼科疾病中,角膜细胞再生、纤维化以及创伤愈合过程存在EMT机制。EMT也是晶状体外伤、晶状体前囊混浊、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综述眼科领域中EMT机制的研究进展。
- 刘廷董晓光
- 关键词:上皮细胞间质干细胞细胞运动眼科发病机制
- Twist基因干扰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Twist基因的表达,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变化和细胞转型规律,寻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新靶点.方法 实验研究.取健康C57BL/6J新生小鼠建立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小鼠生后第12天,分别给予Twist干扰质粒和无关对照质粒玻腔注射治疗.第17天取材,行视网膜Evans蓝灌注铺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Real-Time PCR检测.对各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和Real-Time PCR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光镜下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干扰质粒组和对照质粒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每眼分别为0.34±0.11、32.73±6.38、4.56±2.02和20.17±6.49.小鼠视网膜Evans蓝灌注铺片观察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显示Twist干扰质粒组小鼠第17天较高氧诱导组视网膜血管迂曲渗漏减轻,新生血管明显减少.Twist干扰质粒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较高氧诱导组显著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Twist干扰质粒组小鼠视网膜Twist和波形蛋白表达较高氧诱导组明显减少.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第17天视网膜Twist基因和波形蛋白基因的表达,Twist干扰质粒组表达较高氧诱导组下调(F=27.214,31.211;P<0.05).结论 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细胞转型调控的Twist基因发挥重要作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Twist基因的表达,可阻遏细胞转型的发生,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 李君董晓光刘廷
- 关键词:RNA干扰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波形蛋白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前膜的观察及细胞表型的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视网膜增生前膜的病理形态改变和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视网膜前膜组织来自10例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取出的视网膜前增生膜,直接铺片进行光镜暗视野模式下观察形态变化。视网膜前增生膜组织包埋在冷冻胶中,冰冻切片后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PDR患者的视网膜前膜内含大量毛细血管,并包含有色素上皮细胞成分,可观察到无管腔的内皮细胞条索和微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表明TGF-β1在8例Ⅴ期PDR患者血管增生膜中强表达,而对照组正常视网膜中表达阴性。增生膜内钙黏蛋白E表达较弱,而波形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结论PDR的视网膜前膜内含丰富血管和细胞,TGF-β1表达的升高可能是细胞表型变化的原因之一。
- 刘廷原公强于滨董晓光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表型
- 暗视野显微镜在眼科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暗视野显微镜在眼科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使用Nikon E800研究显微镜,透射光模式和暗视野模式下直接观察眼科常见的实验标本,包括培养1周的角膜上皮细胞爬片、小鼠角膜缘血管网、视网膜铺片和玻璃体手术中切取的视网膜前膜组织。结果显微镜透射光模式观察培养角膜上皮细胞胞浆内结构不清;暗视野模式下可观察到细胞内微丝的走行和排列方式,细胞立体感明显增强。显微镜透射光模式观察可见细胞层次不清,血管形态不清晰;暗视野模式下观察可见小鼠角膜缘组织血管网立体感强,色彩对比良好,细胞层次清晰,细胞形态和界限明显,血管走行和形态非常清楚。暗视野显微镜模式与透射光模式相比较,可清晰观察到视网膜前膜内增生的新生血管,血管走行和分布规律均可得到较好的显示。结论暗视野显微镜简便易行,提高对病变的观察和认识,可广泛用于眼科科研工作中。
- 刘廷王瑶王宜强董晓光
- 关键词:角膜视网膜
- 小鼠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操作的小鼠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方法 30只C57BL/6J成年小鼠行40g.L-1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摘取眼球,剥离视网膜,随机分为3组:A组20个视网膜直接置于3g.L-1TritonX-100中4℃孵育1h;B组20个视网膜先置入甲醇冰上固定30min,再置于3g.L-1TritonX-100中4℃孵育1h;C组20个视网膜先置入甲醇冰上固定30min,再置于3g.L-1TritonX-100中4℃孵育过夜。各组分别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照相,观察其差异。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组视网膜血管荧光微弱,血管模糊不清;B组视网膜可见荧光,血管分枝清晰可见,但荧光较弱;C组视网膜荧光强亮,α-平滑肌肌动蛋白特异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的胞膜上,荧光呈空泡状,背景染色轻。结论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实验过程中甲醇脱脂处理和足够的TritonX-100浸泡是保证染色成功的关键。
- 窦方方刘廷董晓光
- 关键词: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
- 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Twist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Twist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照实验研究。将40只新生C57/BL小鼠分为两组:(1)对照组,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2)高氧组,在高氧环境中制作小鼠缺氧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将出生第7天的小鼠放入氧箱,在75%浓度的高氧环境中饲养5d后,取出氧箱。待出氧箱第12天和第17天(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高峰时间)分别处死小鼠,制作视网膜铺片和切片,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Twist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提取全视网膜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V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Twist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高氧组与对照组小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的V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Twist基因表达的灰度值比较,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7天的小鼠,高氧组VE一钙黏蛋白表达的灰度值(65.19±8.39)与对照组(75.36±7.04)相比明显减少(F=8.616,P=0.009),波形蛋白表达的灰度值(95.09±14.13)与对照组(82.14±6.32)相比明显升高(F=6.999,P=0.016),Twist基因表达的灰度值(119.48±7.90)与对照组(93.30±6.37)相比亦明显升高(F=66.557,P=0.000)。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间波形蛋白、Twist基因表达的灰度值与检查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5.508,P=0.032;F=17.760,P=0.001)。结论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细胞转型调控的Twist基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促进内皮细胞转型实现。
- 刘廷董晓光王瑶闫妍张静静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化TWIST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
- 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迁移和间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PBS;(2)TGF-β1组:培养液中添加10μg.L-1TGF-β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表达变化,RT-PCR检测V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1组内皮细胞由铺路石样变为梭形。对照组培养24h、48h和72h时吸光度A值分别为0.4483±0.0172、0.5633±0.0087、0.7005±0.0479,TGF-β1组分别为0.3792±0.0231、0.4708±0.0185、0.5580±0.0159,2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9、9.058、5.648,P均<0.05);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和TGF-β1组内皮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每视野(47.17±8.28)个、(63.00±11.33)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2)。免疫荧光检测可见TGF-β1组V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细胞连接处表达减少,胞浆内游离的β-连环蛋白增多,波形蛋白和Twist表达增多。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TGF-β1组VE-钙黏蛋白目的基因灰度值与内参GAPDH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344±0.1933、0.4821±0.0909,波形蛋白分别为0.9687±0.1632、1.4404±0.1502,Twist分别为0.2316±0.0785、2.1626±0.29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8、9.933、15.465,P均<0.05)。结论TGF-β1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蛋白,同时抑制VE-钙黏蛋白表达。TGF-β1介导的Twist表达增多,可能在内皮细胞表达间质标志蛋白中起着重要作用。
- 张静静刘廷董晓光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TWIST基因TWIST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