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7059)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彭绪亚黄灿何清明邬红东唐新燕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异化Fe(Ⅲ)还原酶促反应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异化Fe(Ⅲ)还原菌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它具有系统发育及环境来源多样性的特点。与其他大多数的电子受体不同,在近中性pH值条件下,Fe(Ⅲ)的溶解度很低,通常以不溶性的Fe(Ⅲ)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对微生物如何获得和还原不溶性Fe(Ⅲ)的机理仍缺乏系统的了解。以希瓦氏菌和地杆菌为例,本文综述了3种异化Fe(Ⅲ)还原的酶促反应机制及其分子调控机理:异化Fe(Ⅲ)还原菌与Fe(Ⅲ)氧化物直接接触机制、电子穿梭体的作用机制、铁载体作用机制,多种膜蛋白特别是多血红素的细胞色素蛋白参与微生物的异化Fe(Ⅲ)还原过程,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此外,本文也对异化Fe(Ⅲ)还原酶促反应及其分子调控机理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 黄灿邬红东何清明彭绪亚
- 关键词:电子受体分子调控
- 猪粪尿中添加不同底物对挥发性脂肪酸和本土菌群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猪粪尿中含有一些未经消化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淀粉,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粪尿中的微生物能利用这些有机质作为代谢底物,产生挥发性脂肪酸、醇类、胺类、芳香类等恶臭化合物,然而很少有研究比较不同底物在粪尿恶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将收集的新鲜猪粪、尿和去离子水按10:7:3的比例(重量比)进行混合摇匀配成猪排泄物样本,旨在探讨蛋白质、淀粉等不同底物在粪尿挥发性脂肪酸等恶臭化合物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粪尿本土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酪蛋白的添加均促进了猪粪尿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5周后未添加的对照组、添加玉米淀粉、酪蛋白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由培养初期的60mmol.L-1增加至5周后的133、183、172mmol.L-1。就粪尿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具体组分而言,酪蛋白的添加增加了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长链或分支的挥发性脂肪酸在猪粪尿总挥发性脂肪酸中的比例,5周内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分别由培养前的1.4%、7.4%、5.6%增加至5周后的13.9%、10%、14%。本土菌群中,玉米淀粉、酪蛋白的添加促进了猪粪尿中乳酸菌、优杆菌的增殖。玉米淀粉、酪蛋白的添加对链球菌、梭菌作用效果并不相同,玉米淀粉更易于链球菌的生长,而酪蛋白更易于梭菌的生长。
- 黄灿唐新燕彭绪亚李季
- 关键词:底物挥发性脂肪酸
- 猪排泄物恶臭产生与控制的微生物学原理被引量:6
- 2009年
- 猪排泄物恶臭的产生是一个涉及众多微生物的复杂过程,研究排泄物中本土菌群的微生物组成及在恶臭产生中的作用是研制与开发有效恶臭控制技术的前提。本文从猪排泄物中主要本土菌群的组成,不同菌群在恶臭产生中的作用,主要恶臭化合物来源,排泄物的重要恶臭指示物及相关的产生菌,主要恶臭控制技术的微生物原理等角度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猪排泄物恶臭产生与控制的研究进展。然而,由于猪粪尿排泄物恶臭成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评价指标,有关恶臭指示物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此外,猪粪尿排泄物中很多微生物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无法通过普通的平板划线法而获得纯培养,今后应将传统的微生物厌氧培养方法与现代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动态了解和掌握不同菌群的生长状态及在恶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 黄灿唐新燕彭绪亚
- 关键词:恶臭控制
- 真菌异化硝酸盐还原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9年
- 真菌异化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发现打破了反硝化仅存在于原核细胞这一传统观念。真菌异化硝酸盐还原途径是在环境中氧供给受限的情况下发生的,包括反硝化和氨的发酵。硝酸盐能诱导产生反硝化作用的酶,其中,硝酸盐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位于线粒体中,它们所催化的酶促反应能偶联呼吸链ATP合成酶合成ATP,同时产生NO。与参与反硝化作用前两个酶不同,真菌NO还原酶能以NADH为直接电子供体将NO还原为N2O,在NAD+的再生和自由基NO的脱毒中起着重要作用。氨发酵则将硝酸盐还原成NH4+,同时偶联乙酸的生成和底物水平磷酸化。此文从参与该过程的关键酶、关键酶的表达调节、真菌与细菌异化硝酸盐还原的比较等角度综述了真菌异化硝酸盐还原的最新研究进展。
- 黄灿何清明邬红东彭绪亚
- 关键词:反硝化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