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9)

作品数:20 被引量:319H指数:9
相关作者:吉云刚杨海军韩剑发王宇苏劲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盐岩
  • 6篇油气
  • 6篇碳酸盐岩
  • 5篇奥陶系
  • 4篇油藏
  • 4篇油田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气藏
  • 4篇缝洞
  • 4篇缝洞型
  • 4篇缝洞型油藏
  • 3篇塔河油田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凝析
  • 3篇凝析气
  • 3篇凝析气藏
  • 3篇盆地
  • 3篇储层
  • 2篇油气田

机构

  • 11篇西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5篇吉云刚
  • 3篇杨海军
  • 3篇韩剑发
  • 2篇张敏
  • 2篇郭平
  • 2篇张正红
  • 2篇王振宇
  • 2篇蒲晓林
  • 2篇张海祖
  • 2篇孙崇浩
  • 2篇王贵
  • 2篇苏劲
  • 2篇王宇
  • 2篇荣元帅
  • 1篇杜建芬
  • 1篇江杰
  • 1篇王世洁
  • 1篇胥志雄
  • 1篇石晓兵
  • 1篇罗兴树

传媒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钻采工艺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复合酸压选井优化论证被引量:9
2011年
大型复合酸压是塔河油田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常规酸压未建产或产能低的油井提出的一项新型重复酸压改造技术。该技术提高或恢复了部分低产低效及未建产井产能,增油效果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系统分析大型复合酸压井前期油藏特征和酸压效果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型复合酸压的地质选井原则。分析认为,高效大型复合酸压井主要选择位于油气富集有利部位、地震属性特征较好(振幅变化率强、反射体规模较大)、前期酸压显示未有效沟通的储集体、生产能量不足且产能较低(累产低)、注水替油效果不佳的井,同时在具有前述地质特征条件下距储集体中心距离较大的井优先选择。
荣元帅何新明李新华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大型压裂增储上产
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被引量:6
2010年
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油气运移研究定性的内容较多,定量的内容较少,且一直没有建立起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公式。油气运移,实际上就是油气在岩石中的渗流过程。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时间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油气运移的时间都很短,与漫长的地质时期相比可谓一瞬,因此,油气运移时间不是制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气水或油水分异调整和平衡的时间亦都很短,气水倒置或油水倒置难以维持。运移之中的油气十分分散,且丰度极低,不具有开采价值,目前开采的油气藏都是运移完成之后的油气聚集。应用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公式,可定量研究地层的油气运移时间问题。
李传亮龙武
关键词:垂向运移水平运移
双螺杆油气混输泵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总结国内外双螺杆泵特性研究成果,并分析各类实测性能曲线。其回流增压特性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来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回流损失和容积效率是该泵流量特性的关键指标,主要受泵内间隙尺寸和运行参数的影响。压力差、含气率、转速等运行参数对容积效率的影响较复杂。容积腔内压力沿螺杆逐渐升高,对于单相流,各容积腔压力线性递增;含气率越高,出口端压力梯度越大;泵轴功率不受含气率的影响。泵效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随含气率升高而降低。粘度增高时泵的轴功率和容积效率会提高,水力损失会增加,泵效的变化需要试验确定。研究结果对泵的选用与运行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梁光川程圆晶廖冲春马培红赵毅
关键词:双螺杆泵特性分析容积效率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与成效被引量:31
2012年
塔里木油田近几年在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发现大型油气田,连续3年碳酸盐岩探明油气当量超亿吨,原油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在超深、低丰度、高度非均质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取得规模效益,得益于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钻井成功率、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提高钻井速度的"四提"为重点,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即组织结构一体化、投资部署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生产组织一体化、工程地质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实现了碳酸盐岩上产增储,取得良好规模效益。
周新源杨海军
关键词:勘探开发一体化碳酸盐岩效益最大化塔里木油田
考虑毛细管压力影响的裂缝型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被引量:2
2013年
高含凝析油的裂缝型碳酸盐岩气藏基岩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藏的开发有重大影响。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没有考虑毛细管压力的影响,因此,将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直接用于计算此类气藏的储量,必然会与实际产生一定误差。为此,在考虑气藏外部水侵及储层岩石变形的基础上,以相平衡理论模型为出发点,根据物质的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影响的裂缝型储层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并给出方程的求解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在毛细管压力的影响下,凝析气藏井流物偏差因子减小、摩尔体积增大,且反凝析液量增加。考虑毛细管压力影响的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储量,均大于常规物质平衡法和不考虑毛细管压力影响的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法,其误差分别为9.88%,1.33%,比容积法计算的储量偏小5.19%,考虑毛细管压力影响的裂缝型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气藏地质储量更准确。
陈恒杜建芬郭平张冕
关键词:毛细管压力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储量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技术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实施关井压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量高含水油井恢复了产能,增油效果明显。在系统总结矿场关井压锥技术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的机理、选井原则、关井时机、关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关井压锥应主要选择边底水能量强、生产层段位于油水界面以上、前期含水率呈缓慢上升型或台阶型、前期缩嘴压锥或控液压锥有效的高含水油井;油井应在含水率大于80%后开始实施关井压锥;在关井压锥期间,关井时间须根据油井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20d,开井后工作制度保持在前期正常生产时产液量的75%左右为宜。
荣元帅涂兴万刘学利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高含水油井恢复产能塔河油田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被引量:72
2011年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叠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溶古地貌相关,又受多成因、多期次成岩溶蚀、断裂裂缝、埋藏溶蚀叠加的综合控制,其中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不整合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横向展布规模,埋藏溶蚀是优化储集性能的关键。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储层叠合发育演化模式,综合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指出在勘探中要注重不同井区之间的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之差异性,优选主控因素以对勘探进行指导。
杨海军韩剑发孙崇浩王福焕正岩吉云刚
关键词: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埋藏溶蚀
塔里木两北地区柯坪塔格组沉积相研究
2012年
志留系柯坪塔格是两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但沉积相认识不足制约着该区的勘探步伐。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此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孔渗资料评价,认为中-下临滨和涨潮三角洲砂体总体物性相对较好,形成了本区主要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
吴行舟徐志明张海祖李晓峰王廷栋吉云刚鲜让之
关键词:志留系沉积微相
塔中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的化石记录和生长序列
2011年
根据沉积背景和岩石学特征分析,塔中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中可划分出3类礁建造:格架礁、礁丘和灰泥丘,其中化石丰富,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造礁生物有菌藻、钙藻、珊瑚、海绵、苔藓虫和层孔虫等,附礁生物有介形类、腹足类、腕足类和棘皮类等。在生物礁的演化阶段上,发育完整的造礁生物生长序列,出现拓殖期—泛殖期—衰亡期的阶段演化;礁的生长过程中,生物属种、含量和组合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演替。通过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生物礁单个礁体厚度大、发育旋回多,多期礁滩组合规模大,礁体微相发育完善,沿台地边缘成群、成带分布。生物礁和粒屑滩组合发育形成大型的礁滩复合体,为形成大型礁滩型油气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崇浩张正红王振宇于红枫吉云刚李新生
关键词: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生物礁滩演替
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油藏水驱油机理被引量:12
2011年
首先提出了采用全直径岩芯对剖刻蚀缝洞网络系统的物理模拟方法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然后再通过冷冻对剖拆开的方式观测缝洞网络中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基本思想。通过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不同含水饱和度对缝洞体油藏衰竭采收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不同注入速度、不同原始含水饱和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缝洞模型的注水驱油规律,同时通过所获得的水驱油之后冷冻岩芯模型剩余油水直观图像,分析了水驱前后的油水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对缝洞体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王世洁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影响因素水驱规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