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4)

作品数:57 被引量:836H指数:17
相关作者:周文金文辉姚泾利范玲玲王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盆地
  • 22篇气田
  • 2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7篇低渗
  • 16篇低渗透
  • 15篇苏里格
  • 14篇苏里格气田
  • 11篇油藏
  • 10篇低渗透油藏
  • 9篇气藏
  • 8篇压裂
  • 7篇地层
  • 6篇延长组
  • 6篇砂岩
  • 6篇子洲气田
  • 6篇盒8段
  • 6篇超低渗透油藏
  • 5篇地层水
  • 5篇岩性
  • 5篇测井

机构

  • 4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低渗透油气田...
  • 8篇中国石油
  • 6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西南石油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周文
  • 6篇金文辉
  • 5篇姚泾利
  • 4篇范玲玲
  • 4篇李宪文
  • 3篇杨勇
  • 3篇杨宇
  • 3篇王姝
  • 3篇张吉
  • 3篇王琪
  • 3篇张银德
  • 3篇邓秀芹
  • 3篇赵彦德
  • 3篇张雪峰
  • 3篇侯伟
  • 3篇王宏
  • 2篇王永刚
  • 2篇谢庆宾
  • 2篇雷月莲
  • 2篇张忠义

传媒

  • 10篇低渗透油气田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物探化探计算...
  • 3篇石油钻采工艺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测井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23篇2010
  • 1篇200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洲气田山2气藏气井产水成因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在岩性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产水存在多种类型,气水分布在纵向和横向上都相对复杂.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根据试气、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将气井产水划分为纯水层、致密水层和气层产水3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受成藏环境、构造条件、储层岩性与物性等方面控制.除正常边底水类型的纯水层外,在岩性气藏部分井区中,由于储层条件变差,气体驱替能量不足,造成孔隙中水未受到天然气的大规模排驱而残留了大量地层水,形成致密水层和气层产微量地层水.
杨宇周文杨勇李东侯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气藏测井解释地层水
特低渗透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综合研究
2014年
特低渗油藏裂缝发育规模小,方向多变,单一方法准确性差。通过地面露头、示踪剂试验、干扰试井、人工压裂实验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白于山地区动静态综合分析了裂缝的分布规律,并提出应用现场工艺资料对裂缝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多种常规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现场工艺措施资料进行验证是可行的。
魏忠元杨昀李超隋成谭习群韩建润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裂缝动态监测
苏里格气田西区低阻气层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苏里格气田西区上古生界二叠系的主要含气目的层为盒8段及山1段,而此区域高阻气层与低阻气层共存,运用电阻率难以区分气层与水层,这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正确认识低阻气层的成因,对准确识别储层中流体类型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从沉积背景、储层岩性、储层物性和钻井工程的角度出发,对低阻气层的成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粘土矿物分布,泥浆滤液侵入是造成气层低阻的主要因素,而高不动水饱和度是引起该区气层低阻的最主要原因。另外高地层水矿化度,也是造成该区低阻的成因。通过此次研究,其成果可为该区低阻气层的正确识别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包艳张银德金文辉宋荣彩王宏董国良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西区低阻气层泥浆侵入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绿泥石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99
2011年
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的成岩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绿泥石黏土膜为该区重要的成岩现象。在对该区砂岩绿泥石黏土膜的产状、结构特征及与其它成岩矿物之间的关系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绿泥石黏土膜与储层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关联作用,其形成与同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关系更为密切,属于强水动力沉积条件的一种标志,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微相中,具有较强的环境专属性;绿泥石黏土膜具有双层结构,里层的等厚环边胶结物相对致密,是早期成岩阶段形成的。外层的自生绿泥石垂直于环边表层生长,晶形较好,是晚期成岩阶段形成的;绿泥石黏土膜保护砂岩孔隙能力有限。绿泥石黏土膜发育的砂体物性较好,主要是由于强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砂体本身岩石学特性所决定,与绿泥石黏土膜关系不大。由此提出绿泥石黏土膜形成模式,认为其形成经历了5个阶段:原始颗粒沉积阶段、原始颗粒表面黏土吸附成膜阶段、颗粒初期压实阶段、环边绿泥石化阶段和自生绿泥石形成阶段。鉴于此,在华庆地区延长组石油勘探过程中,应寻找绿泥石黏土膜相对发育的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砂岩储集体。
姚泾利王琪张瑞李树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多缝压裂新技术研究与试验被引量:33
2010年
受到注采井网和压裂工艺双重限制,单纯增加缝长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产量效果已不明显,为此提出了定向射孔多缝压裂技术思路,通过定向射孔诱导定向起裂,迫使初始裂缝转向,最终形成相互独立的多缝,进一步提高油层横向动用程度,扩大泄油面积。通过物模研究,认识到射孔方位和水平应力差是影响多缝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此认识上,优化了压裂工艺。华庆地区现场试验2口井,通过净压力拟合和微地震裂缝监测等手段分析,初步证实层内形成了独立多缝。投产初期,试验井相比邻井井均日增油0.91t(增幅约26%),实践证明通过多缝压裂提高泄油面积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唐梅荣赵振峰李宪文赵文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定向射孔多裂缝泄油面积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被引量:70
2010年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三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叠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
关键词:重力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苏里格大气田多成因河道砂体的分布模式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盒8段河道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的研究。详细的岩心观察和相标志研究表明,盒8下段为辫状河砂体,盒8上段为曲流河砂体,局部发育网状河砂体。岩性、岩相与砂体的含气性的关系密切,含气砂体与砂岩中的粗岩相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粗岩相主要发育在高能辫状水道、心滩及曲流河下部边滩内。河道砂体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盒8下段发育高能辫状河砂体与低能辫状河砂体模式,盒8上段具有北部网状河、南部曲流河的分布模式。
谢庆宾孙建陈菁萍刘明洁李洋李进步张吉梁新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
超低渗透油藏CO_2驱混相范围确定新方法被引量:13
2011年
超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孔喉细微、物性差,注水开发提高单井产量难度大,需要探索新的开发方式。CO2驱可降低注入介质与地层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和毛管阻力,提高微观驱油效率。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更适合CO2驱的特点,提出采用注采压力剖面初步分析静态混相范围,进一步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动态展示注气开发过程中不同开发阶段的混相范围,为快速筛选更适合CO2驱的超低渗透油藏试验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冉新权赵继勇何永宏樊建明
关键词:CO2驱数值模拟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苏平36—6—23井的应用
2010年
苏平36—6—23井首先建立钻前地质导向模型,根据邻井的测井资料,对地质构造及可能钻遇的地层岩性进行预测。根据入靶后实测资料,修正地质导向模型,在钻水平段阶段,根据钻井时LWD不同的测井响应和综合录井资料,实时验证构造和储层信息,对靶点深度进行实时预测,及时调整靶点,实现水平井的钻井目的。苏平36—6—23井灵活运用地质导向技术成功完成了该井的钻井实施要求。
陈志华曹艳
关键词:地质导向水平井
超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优选数值模拟研究
2010年
超前注水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整体上的主体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有效提高单井产量.探索新型开发方式,开展注气开发方式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采出程度和原油累计产油量的增加值作为方案优劣的两大衡量指标,研究不同注气开发方式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入井类型为直井时,油井投产后,连续气水交替驱方案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与直井相比,在同样的注入条件下,水平井的气水交替驱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连续注气方案和注水3个月后连续注气方案从采出程度和原油累计的产油量来看.增加值最大,但气油比上升的较快;一直脉冲注气,注入和采出交替比例为4:2时,单井产能比其他方案的都高,但在同样的开发时间内.采出程度较低。综合比较认为不同注气方式中连续气水交替驱对提高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优势明显。
樊建明何永宏邓红梅杨军侠崔英敏屈亚龙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方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