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209)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杨骊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玉石
  • 2篇玉文化
  • 2篇文学
  • 2篇大传统
  • 1篇学人
  • 1篇学术
  • 1篇研究会
  • 1篇雁门
  • 1篇遗存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人类...
  • 1篇中华文明
  • 1篇中华文明探源
  • 1篇三重证据法
  • 1篇诗经
  • 1篇四重证据法
  • 1篇文化阐释
  • 1篇文明探源
  • 1篇文学人类学
  • 1篇习俗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杨骊

传媒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如何对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学术观察与述评
2012年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以"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为主题,通过探讨和反思现有的文化大传统观念,以期拓展和超越既有文明历史框架,在中国重新发现历史,由此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学术前沿性的理论探索。笔者对此届年会的主题和研讨的相关问题进行学术观察,分别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述:一、大、小传统的界定以及重估大传统的意义;二、中国的多元历史与多重叙事;三、文学人类学的学科整合与方法论探索。
杨骊
重估大传统:四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创造性地提出"重估大传统",重新反思文化"大传统",以求达到对现有文明历史框架的超越与拓展。四重证据法作为"重估大传统"的方法论之一,在叶舒宪等人的一系列学术探索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四重证据法作为本土的人文科学方法论,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学者为突破西方现代学科建制所作的努力,同时也在反思人文与科学之间对立的世界性思潮中,为弥补人文与科学的割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文章将结合实例,着重讨论多重证据法之第三重证据和第四重证据的性质及运用,透视其在方法论的维度上如何融合实证与阐释两种理路,从而有效地调和了人文阐释与科学实证之间的尖锐对立。
杨骊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方法论价值
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诗经》研究的文学人类学进路
2014年
自从葛兰言的《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开创了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诗经》研究方法,后继者无数,使得文学人类学方法研究《诗经》在20世纪《诗经》研究学术史上成果斐然。文学人类学研究《诗经》的方法论经历了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的演变,笔者在方法论视域内选取葛兰言、闻一多、白川静、叶舒宪四位中外学者的《诗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透视他们各自进行跨文化阐释的得失以及方法论的演变。在跨文化阐释方面,葛兰言和白川静采用同一文化圈或类似历史时代的原则进行简单类比,闻一多和叶舒宪则采用更大的文化通则进行综合类比。此外,叶舒宪的三重证据法利用多重证据之间互证,对过度阐释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限定。
杨骊
关键词:《诗经》研究跨文化阐释三重证据法
第三重证据看雁门关玉文化遗存——代州民间用玉习俗与崇玉心理考察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为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玉石之路"系列考察报告之一。笔者作为小组成员,负责进行古代州(今山西代县—雁门关周边地区)的玉石信仰民俗调研。笔者考察了代县—雁门关地区的用玉民俗和崇玉心理,从葬俗、婚俗、趋吉避凶习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第三重证据的形式论证古代州地区玉文化遗存,从而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路线提供旁证。
杨骊
关键词:玉文化
反思二重证据法的局限——兼论多重证据法的演变之必然被引量:7
2014年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是20世纪文史研究方法论上的重大革新,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本文从二个方面对其局限性进行反思,并由此探讨多重证据法演变的必然性:第一、二重证据法融汇西学的科学证明之学,开启了史学现代实证的先河,但后来却走向过分追求实证、证而不疏的极端,由此,必然向三重证据法的跨文化阐释演变。第二、三重证据法沿袭中国古代金石学的传统,仅把"地下之新材料"局限于出土文献,反映出中国文史研究的文字中心主义局限,因此,四重证据法突破文字的樊笼而把实物和图像作为证据成为必然。
杨骊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
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路——关于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的再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201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一个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市遗址——石峁遗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以石峁遗址的发掘与石峁玉器研究为契机,2013年6月,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此次研讨会开启了考古学与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就该会议的核心议题进行再思考,试图从石峁遗址的发现出发,结合对玉石之路、玉石文明的考察,在考古学和文学人类学相结合的视域勾勒出中华文明探源的一种进路。
杨骊
关键词:玉文化中华文明探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