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268)

作品数:14 被引量:243H指数:8
相关作者:周华东陈曼娥邓娟李敬诚张莉莉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缺血
  • 10篇细胞
  • 10篇脑缺血
  • 9篇再灌注
  • 8篇灌注
  • 6篇细胞间
  • 6篇白细胞
  • 5篇粘附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5篇分子
  • 4篇粘附分子
  • 4篇鼠脑
  • 4篇大鼠脑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鼠脑缺血再灌...
  • 3篇黏附分子
  • 3篇细胞间粘附分...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周华东
  • 11篇陈曼娥
  • 5篇邓娟
  • 5篇李敬诚
  • 3篇张莉莉
  • 3篇王延江
  • 3篇张映琦
  • 2篇高长越
  • 2篇张莉莉
  • 2篇张猛
  • 2篇王景周
  • 2篇黄文
  • 1篇邓娟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保护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空白对照组 (4只 )、伪手术组 (4只 )、通心络胶囊小剂量组 (8只 )、通心络胶囊大剂量组 (8只 )、华佗再造丸组 (4只 )。分离培养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 (PMN) ,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观察PMN与CCEC间粘附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PMN与CCEC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 (P均 <0 .0 1) ;加通心络胶囊后 ,细胞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心络胶囊使PMN与CCEC粘附力减小 ,粘附应力下降 ;
周华东邓娟陈曼娥
关键词:脑缺血多形核白细胞内皮细胞通心络胶囊中药复方制剂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微循环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0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明确葛根素改善微循环作用是否与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 1(CD11a/CD18)结合位点有关。方法 :12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葛根素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粒细胞 (PMN)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表达阳性百分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PNM超微结构变化 ,并与 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CD11a、CD18免疫阳性细胞数 ,抑制PMN代谢。结论 :葛根素具有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结合位点 ,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抑制PMNs活性 ,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邓娟周华东陈曼娥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急性脑梗塞微循环
丹参酮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对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分析,探讨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酮注射液2 m l,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水,两组分别溶于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 d。两组于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白细胞(PM N),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11a、CD 18、CD 18/CD 11a(LFA 1)免疫阳性细胞数;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PM N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丹参酮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11a、CD 18、LFA 1免疫阳性细胞数;PM N超微结构显示,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胞浆电子密度降低,内质网扩大,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核周间隙增高,核浆比例增大均更加明显。结论:丹参酮抑制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11a、CD 18、LFA 1的表达,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李敬诚周华东张猛陈曼娥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酮细胞黏附分子
急性脑缺血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局灶区白细胞的粘附性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白细胞的粘附性。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粘附力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强,白细胞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周华东李志敏李敬诚陈曼娥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脑缺血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力
脑缺血再灌注ICAM-1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1mRNA及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2、4、10、24、48、96、168h组 ,分别进行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HE染色。结果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2h ,局部脑组织ICAM 1mRNA表达开始升高 ,再灌注10h达高峰 ,持续168h ;ICAM 1蛋白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升高 ,至48h达到高峰 ,持续168h以上。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增高 ,介导了粒细胞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 ,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
周华东张莉莉陈曼娥
关键词:脑缺血ICAM-1神经元损伤
脑缺血白细胞介素-1和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对粒细胞黏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 1(IL 1)和抗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研究IL 1和抗ICAM 1抗体对脑缺血后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力在脑缺血再灌注 4h为 (18.4× 10 ) μdyn ,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加抗ICAM 1抗体后 ,细胞黏附力明显下降。脑缺血再灌注后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应力的变化与黏附力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IL 1可加强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抗ICAM
周华东李敬诚张映琦王延江邓娟
关键词:脑缺血白细胞介素-1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粒细胞黏附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1的表达与粘附性变化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 1的表达和白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变化。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CAM 1表达 ,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VCAM 1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均明显增高 ,抗VCAM 1单克隆抗体可减轻白细胞粘附和脑组织损伤。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 1表达增高 ,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增强 ;抗VCAM
张莉莉王景周周华东陈曼娥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内皮细胞
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李敬诚周华东张猛王延江邓娟
关键词:脑梗塞黏附分子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 :40只 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 2小时再灌注 2、4、12、2 4、48、96小时组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切片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 2小时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局部脑组织 ICAM 1蛋白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2小时局部脑组织 ICAM 1的表达开始升高 ,于再灌注 48小时达到峰值 ,持续至再灌注 96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表达 ;局部缺血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于再灌注后 12小时开始升高 ,48小时达到高峰 ,与 ICAM 1的表达呈同步改变。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高的 ICAM 1与局部缺血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 。
张莉莉周华东陈曼娥
关键词:白细胞浸润ICAM-1粘附分子
急性脑缺血丹参抗细胞间粘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8
2001年
目的 探讨丹参在急性脑缺血后的抗细胞间粘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 (PMN ) ,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观察 PMN与 CCEC间粘附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 PMN与 CCEC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 (P <0 .0 1) ;加丹参后 ,细胞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 P <0 .0 1)。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丹参可抑制 PMN与CCEC的粘附 。
高长越周华东陈曼娥张映琦黄文
关键词:脑缺血多形核白细胞内皮细胞丹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