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954)

作品数:18 被引量:187H指数:9
相关作者:朱军莉励建荣王慧敏刘小香张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渤海大学杭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单胞菌
  • 6篇生物被膜
  • 4篇多酚
  • 4篇茶多酚
  • 3篇蛋白
  • 3篇黄鱼
  • 3篇假单胞菌
  • 3篇腐败
  • 3篇腐败菌
  • 3篇大黄鱼
  • 2篇荧光假单胞菌
  • 2篇生物被膜形成
  • 2篇食品
  • 2篇冷藏
  • 2篇被膜
  • 2篇表型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诱导
  • 1篇电解

机构

  • 17篇浙江工商大学
  • 7篇渤海大学
  • 2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食品安...

作者

  • 9篇朱军莉
  • 6篇励建荣
  • 2篇刘小香
  • 2篇王慧敏
  • 2篇叶晓锋
  • 2篇张芳
  • 1篇仪淑敏
  • 1篇孙丽霞
  • 1篇张蕾
  • 1篇李学鹏
  • 1篇潘伟春
  • 1篇田迪英
  • 1篇陈帅
  • 1篇杜蓬
  • 1篇汪海峰
  • 1篇傅玉颖
  • 1篇王庆丽
  • 1篇米红波
  • 1篇高海春
  • 1篇王桂洋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茶叶科学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罗的海希瓦氏菌AI-2/LuxS对生物被膜和致腐的调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是冷藏海产鱼类的特定腐败菌。研究群体感应信号AI-2/Lux S对鱼源S.baltica生物被膜和致腐的调控作用。【方法】扩增SB11分离株的lux S基因,用自杀性质粒构建lux S基因缺失株,通过结晶紫染色、珠涡流法、显微镜观察和HPLC,比较分析野生株与缺失株△lux S在4°C和28°C下生物被膜形成、粘附能力、泳动性和致腐产物的差异。【结果】S.baltica SB11中扩增获得lux 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ux S蛋白由169个氨基酸构成,含有保守的His-Thr-Leu-Glu-His(HTLEH)模体和关键氨基酸位点,蛋白三维空间结构与其他细菌相似。与野生株相比,△lux S缺失株上清荧光信号散失,但不影响生长,生物被膜形成期和成熟期的含量显著低于野生株,在4°C培养96 h和28°C培养24 h被膜分别减少20.1%和27.9%。缺失株在不锈钢片的粘附能力明显减弱,其中在4°C培养72 h和28°C培养24 h后的粘附量比野生株分别减少6.48%和6.57%。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野生株能快速粘附于玻璃片,聚集形成大量生物被膜,而△lux S仅形成平坦稀疏的被膜,粘附细菌降低,CLSM证实野生株和△lux S的成熟被膜厚度分别为68.95μm和36.44μm。并且,△lux S株在4°C和28°C下泳动性均显著强于野生株。然而,野生株和△lux S株三甲胺和腐胺积累无差异。【结论】鱼源S.baltica中Lux S蛋白保守,AI-2/Lux S参与被膜、粘附能力及泳动性等多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调控作用,然而不是该菌致腐能力的功能性群体感应信号。
叶晓锋严羽萍唐蓉朱军莉高海春
关键词:SHEWANELLABALTICALUXS生物被膜
大黄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表型被引量:13
2017年
为鉴别大黄鱼腐败菌气单胞菌的致腐能力,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方法(16S r RNA)鉴定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不产H2S的菌株。分析菌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胞外酶活性、三甲胺(TMA)和生物胺形成的腐败表型,将菌株接种在灭菌鱼汁中测定其致腐能力。结果显示,分离株AE03和AE04在0~37°C及0~60的盐度下生长良好,在4和25°C条件下AE03菌株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AE04菌株。2株细菌不产H2S,能还原氧化三甲胺(TMAO),分解尿素和液化明胶,氧化酶、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水解酶等都呈阳性,能利用葡萄糖。结合16S r RNA鉴定发现分离株AE03为杀鲑气单胞菌,AE04为软体动物气单胞菌。在体外培养中,2种气单胞菌均能产生蛋白酶、形成TMA和生物被膜,其中AE03菌株生成各指标的能力高于AE04菌株,同时AE03菌株还具有脂酶活性,产生生物胺,其中尸胺含量较高。气单胞菌AE03在灭菌鱼汁中产生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显著高于AE04。通过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 2种报告菌检测发现,2株气单胞菌是高丝氨酸内酯(AHLs)产生菌,其中AE03菌株产生的AHLs含量显著高于AE04菌株。研究表明,杀鲑气单胞菌AE03为冷藏大黄鱼的强致腐菌,且能分泌高含量的AHLs,研究为从群体感应角度阐明气单胞菌的致腐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葛阳杨朱军莉刘丽任奕婧
关键词:大黄鱼气单胞菌胞外酶
乳糖对鱿鱼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究鱿鱼高温氧化三甲胺(TMAO)热分解的内源刺激因子,从热分解动力学角度研究还原糖对TMAO热分解生成甲醛、二甲胺(DMA)和三甲胺(TMA)的影响。高温条件下鱿鱼中TMAO降解生成甲醛、DMA和TMA,而还原糖也表现表现下降。通过体外筛选,发现7种还原糖的添加能显著促进鱿鱼上清和TMAO-Fe(Ⅱ)体系中甲醛的产生,其中半乳糖的刺激作用最强,且对鱿鱼上清和TMAO-Fe(Ⅱ)体系中TMAO热分解产生FA、DMA和TMA也表现相似的促进作用。比较研究了TMAO-Fe(Ⅱ)和TMAO-Fe(Ⅱ)-Gal的热分解动力学,发现FA、DMA、TMA和TMAO含量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TMAO热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观活化能高于第二阶段,半乳糖的添加能明显降低活化能。因此,为了控制鱿鱼TMAO分解生成甲醛,在鱿鱼制品加工过程中应降低半乳糖等还原糖的添加。
陈帅朱军莉潘伟春
关键词:鱿鱼氧化三甲胺半乳糖甲醛动力学
细菌群体感应LuxR solos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L-homoserine lactones,AHLs)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普遍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信息交流方式。AHL-QS系统包括Lux I型AHLs合成酶和LuxR型受体蛋白。然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缺失1个或多个LuxI型AHLs合成酶,仅有未配对的LuxR型受体蛋白,该LuxR型受体蛋白称为LuxR solo或Orphan蛋白。LuxR solos蛋白在细菌窃听、种间和种内的信号交流中起重要作用,为群体感应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细菌LuxR solos蛋白的发现、基本概念、蛋白结构及类型,阐述感应AHLs和非AHLs信号分子的重要LuxR solos蛋白及功能,并对群体感应LuxR solos蛋白的研究前景和意义进行了展望。
叶晓锋朱军莉汪海峰
关键词:LUXR
冷鲜牛肉贮藏中菌群结构及优势菌致腐性的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为探究牛肉在0℃冷藏下微生物菌群变化和优势腐败菌,采用培养依赖的16S rR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牛肉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通过定期测定接种牛肉汁的生长、感官、蛋白酶活性、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分析分离株的致腐特征。结果表明,牛肉冷藏中感官品质保持良好,15 d出现异味,18 d有腐臭味。而样品中菌落总数第3天快速上升,15 d菌落总数为8.73(lg(CFU/g)),之后呈现稳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肠杆菌(Enterobacter)和乳酸菌4种分离培养基中细菌与菌落总数增长趋势相似,其中假单胞菌增长最快,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生长最慢。两种菌群鉴定结果显示,冷鲜牛肉初始微生物构成复杂,包括热死环丝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和假单胞菌等多种菌属构成,而腐败末期菌群构成趋于单一,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为优势腐败菌,特别是莓实假单胞菌(P.fragi)。将腐败分离株10株假单胞菌、4株热死环丝菌和1株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接种于冷藏的牛肉汁,发现假单胞菌和蜂房哈夫尼菌的接种组感官评分、pH值和TVB-N值高于热死环丝菌,且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结合感官和微生物评价冷鲜牛肉贮藏期为15 d,且菌群多样性下降,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是优势腐败菌,其中假单胞菌致腐性较强。
顾春涛毕伟伟朱军莉
关键词:牛肉高通量测序假单胞菌
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致腐表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荧光假单胞菌是养殖鱼类低温贮藏中的优势腐败菌。本研究比较分析5种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腐败表型。采用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珠涡流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粘附能力,并测定细菌泳动性、蛋白酶活性、嗜铁素等致腐表型。结果表明,5株荧光假单胞菌在28℃LB肉汤中生长良好,经24h培养后气-液界面上出现较厚的膜,在微孔板中生物被膜形成较快,其中鱼源PF01、PF06、PF07和PF10分离株在12h含量最高,而标准菌株PFuk4在18h最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胞外多糖的含量逐步积累,在18~24h达到最高,并较快粘附到不锈钢片表面,其中PF07的粘附量最高。5株荧光假单胞菌还具有较强的泳动性和蛋白酶活性,且均产嗜铁素。在PF07和PFuk4中还检测出短链高丝氨酸内酯(AHLs)活性,可能与其较高的被膜、粘附能力、泳动性及蛋白酶活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从AHLs角度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机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严羽萍刘丽朱军莉陆海霞励建荣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腐败蛋白酶
冷藏大黄鱼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9
2015年
为阐明水产品贮藏品质劣变与群体感应的内在关联,研究了大黄鱼在4℃冷藏中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鉴定和分析了优势腐败菌及其腐败菌产群体感应的能力。结果表明:冷藏大黄鱼细菌生长显著(P<0.05),第5天为货架期终点,其中产H2S菌优势生长,而肠杆菌和乳酸菌生长缓慢。鱼肉贮藏初期检测到AI-2信号分子,其随着细菌增长活性逐步增强(P<0.05),而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含量很低。采用16S r DNA和PCR-DDGE技术鉴定冷藏大黄鱼的细菌组成,结果发现在贮藏初期鱼体细菌表现多样性,包括希瓦氏菌(24%)、假单胞菌(24%)、鳗弧菌(24%)等9种细菌;而贮藏终点细菌种类明显下降,希瓦氏菌为优势腐败菌(76.4%),其中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比例最高。进一步发现6株希瓦氏菌都能产生AI-2,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波罗的海希瓦氏菌XH2在对数生长期AI-2活性最高。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是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该菌产生的AI-2信号分子可能参与调控大黄鱼的腐败进程。
朱军莉赵二科孙丽霞黄旭镇励建荣田迪英
关键词:大黄鱼腐败菌
茶多酚的抗菌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5年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纯天然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天然食品保鲜剂之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茶多酚由于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而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本文根据国内外对茶多酚抗菌特性的研究现状,对茶多酚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细菌毒素灭活作用以及抗菌机理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旨在为茶多酚在食品与医药领域得到更为合理与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杨海伦刘小香朱军莉励建荣
关键词:茶多酚天然食品保鲜剂抗菌特性抗菌机理
茶多酚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检测了亚致死浓度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处理对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的诱导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1 mg·m L^(-1)茶多酚1 h后能够显著增强细菌对多种环境条件的耐受性,包括氧化剂(1 mmol·L^(-1)H_2O_2)、高温(47℃),及酸性溶液[磷酸缓冲液(pH4.0)、含有有机酸(60 mmol·L^(-1)柠檬酸、60 mmol·L^(-1)乳酸、80 mmol·L^(-1)乙酸)的磷酸缓冲液(pH4.0)]。另外,通过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茶多酚诱导下铜绿假单胞菌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氧化胁迫相关基因kat B、sod M、ohr、lex A和rec N的表达,以及热激蛋白基因dnaK、groEL、htpG、grpE和groES的表达。这些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很可能在细菌交叉耐受性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茶多酚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茶多酚诱导细菌交叉耐受性所导致的潜在风险,以优化食品保鲜策略。
刘小香孙爱华杜蓬陈文虎朱军莉
关键词:茶多酚铜绿假单胞菌热激蛋白基因
茶多酚抑制腐败希瓦氏菌机理研究被引量:35
2014年
研究评价了茶多酚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 mg·mL-1和16 mg·mL-1,2 mg·mL-1茶多酚处理能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曲线,在25℃和4℃作用96 h和192 h希瓦氏菌分别下降了105 CFU·mL-1和106 CFU·mL-1,杀菌作用表现时间依赖性。茶多酚单体的杀菌能力大小分别为EGCG>ECG>EGC>EC。在茶多酚作用下,腐败希瓦氏菌胞外上清中Na+/K+-ATP酶和AKP酶活性显著上升,投射电镜(TEM)观察细菌出现了破损、变形等现象。可见,茶多酚能有效抑制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在低温长时间下仍表现出杀菌能力,其杀菌机制主要是引起细菌细胞壁和细胞外膜损伤,使胞内成分泄漏,导致细菌死亡。
王慧敏朱军莉陆海霞仪淑敏
关键词:茶多酚抑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