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6045)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元彩付时雨詹怀宇陈竹蓝惠霞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污泥
  • 4篇颗粒污泥
  • 4篇废水
  • 3篇制浆
  • 3篇五氯酚
  • 3篇氯酚
  • 2篇需氧量
  • 2篇氧量
  • 2篇造纸
  • 2篇制浆废水
  • 2篇微生物
  • 2篇微氧
  • 2篇微氧颗粒污泥
  • 2篇化学需氧量
  • 2篇降解
  • 2篇好氧
  • 2篇DGGE
  • 2篇DNA提取
  • 1篇导数光谱
  • 1篇电极

机构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作者

  • 10篇陈元彩
  • 6篇付时雨
  • 5篇詹怀宇
  • 4篇陈竹
  • 3篇蓝惠霞
  • 2篇邱献欢
  • 2篇袁号
  • 2篇陈洪雷
  • 1篇彭林才
  • 1篇鲁风芹
  • 1篇叶豪
  • 1篇胡志军
  • 1篇黄堰
  • 1篇隋冰冰

传媒

  • 4篇造纸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造纸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解五氯酚(PCP)的微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被引量:7
2009年
在微氧条件及剧毒性的五氯酚存在下,研究了活性污泥的颗粒化机理.在污泥培养过程中对污泥性质、外观进行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生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颗粒化初始阶段诱导核的存在对絮体起着凝集作用,该阶段的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在形成阶段,二价金属阳离子含量以及ECPs中PN/PS比值增加,丝状菌形成三维框架结构;而在颗粒污泥形成后的增长阶段,SVI值下降至较低的水平,形成表面光滑的完整颗粒,颗粒内杆菌、球菌占优势,含水率的明显下降表明质子跨膜迁移引起的细胞脱水作用变得显著.
蓝惠霞邱献欢隋冰冰陈元彩
关键词:五氯酚微氧颗粒污泥
CTMP模拟废水在铂电极上循环伏安特性的研究
2007年
为探索电化学法脱除桉木CTMP废水色度的机理,以鞣酸模拟CTMP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组装了循环伏安系统,考察了鞣酸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在pH=4.0的柠檬酸钠-盐酸缓冲溶液中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位为-1.1V左右;随着鞣酸浓度的增加,峰电位开始逐渐增大,到一定浓度后略有下降,最后基本达到稳定值,而对于峰电流密度,则是随着鞣酸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铂电极上进行的鞣酸缓冲溶液体系的电化学氧化,同时涉及扩散和吸附两种过程;在鞣酸的结构式中,苯环上的取代基为-OH,其Hammet常数为负值,根据Hammet常数理论,推测鞣酸发生的是电化学氧化反应,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袁号陈元彩胡志军
关键词:鞣酸铂电极循环伏安法
降解五氯酚的微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生物种群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在微好氧的条件下培养出颗粒污泥并用含五氯酚(PCP)的废水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研究了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MLSS、SVI、粒径以及对COD和PCP处理能力的变化.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3%和86.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污泥的结构,颗粒污泥内细菌种群丰富,大多数为短杆菌和球菌.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培养出的微好氧颗粒污泥以及用PCP驯化后的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对比,用PCP驯化后的微生物种群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新增了某些菌群,如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um)和硫酸盐还原菌等.
陈竹陈元彩蓝惠霞付时雨詹怀宇叶豪黄堰
关键词:微好氧颗粒污泥五氯酚微生物种群
导数光谱-化学计量学方法测定制浆废水COD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传统化学需氧量(COD)检测方法较为繁琐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导数光谱-化学计量学方法来快速测定制浆废水COD.该方法是通过化学计量学软件,根据一组已知COD制浆废水的多波长导数光谱和所对应的COD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校正模型;然后将未知水样的导数光谱信息输入校正模型中即可预测其COD值.该方法无需使用化学试剂,快速、准确、便捷,为制浆废水COD检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陈洪雷陈元彩詹怀宇付时雨
关键词:制浆废水化学需氧量导数光谱化学计量学
构建优势菌群提高好氧污泥对制浆废水的处理效果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构建的优势降解菌群强化好氧颗粒污泥,提高制浆造纸废水的降解效果,在厌氧处理的基础上,原始好氧污泥处理后,废水COD由629 mg/L降至203mg/L,废水色度由118 C.U.降至91 C.U.;而强化好氧污泥处理后,废水COD由629mg/L降至146mg/L,废水色度由118 C.U降至72 C.U.。并研究了好氧处理阶段的微生物过程反应动力学以及制浆废水COD降解动力学,建立了该处理阶段废水COD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陈洪雷詹怀宇陈元彩付时雨
关键词:制浆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厌氧处理好氧处理
ORP对微氧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微氧颗粒污泥工艺能够同时进行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过程,是处理五氯酚(PCP)的理想方法。本研究对微氧颗粒污泥降解PCP限制性生态因子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P去除率随ORP的升高而降低,出水PCP、TeCP(四氯酚)和TCP(三氯酚)浓度随ORP的降低而降低,DCP(二氯酚)浓度却呈现升高的趋势。低ORP值下引起Cl-生成量降低,造成DCP的积累。随ORP的变化,CODCr去除率和产气量变化幅度很小。
蓝惠霞邱献欢陈元彩鲁风芹
关键词:ORP微氧颗粒污泥五氯酚
从颗粒污泥中提取DNA的几种不同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从颗粒污泥中提取出DNA,分别采用CTAB法、TENPC法、Takara试剂盒三种方法提取总DNA,通过提取的核酸总量、纯度、片段分布情况等指标来评价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颗粒污泥总DNA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三种不同的溶液洗涤样品以及三种不同的细胞破壁方法对提取的DNA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脱腐缓冲液、PBS buffer、EDTA buffer洗涤,液氮研磨破壁后TENPC法提取DNA的效果最好,提取的总量最多,大片段提取效果好,这种方法较适合从颗粒污泥中提取DNA。
陈竹陈元彩詹怀宇付时雨袁号
关键词:DNA提取颗粒污泥洗涤
环境样品中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是废水处理中的常用方法,研究废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对于优化废水处理工艺的性能、提高其处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性的有效方法。由于大多数分子生物学方法都是以提取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为前提,因此建立一种高效的环境样品DNA的提取方法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从活性污泥中提取DNA的具体方法。
陈竹陈元彩付时雨詹怀宇
关键词:微生物
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造纸污泥产乙醇被引量:6
2009年
优化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IM-2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其发酵造纸污泥产乙醇进行了研究。以模拟造纸污泥水解液中糖成分的混合糖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酵母发酵生产乙醇工艺,得优化条件:温度33.1℃,pH值5.4,摇床转速50r/min,发酵24h糖醇转化率为38%。造纸污泥在纤维素酶作用下水解48h,纤维素转化率为58.2%,水解液在优化条件下发酵24h糖醇转化率为28.4%,产率达0.14g乙醇/g污泥,是理论值的37.3%。
彭林才陈元彩付时雨
关键词:造纸污泥酿酒酵母发酵乙醇响应面分析法
PCR-DGGE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是近年来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具有简便快速、可靠性强、不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分析。本文概述了PCR-DGGE技术的发展、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国内外废水处理的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将该技术应用于制浆造纸废水处理的微生物检测中对理解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陈竹陈元彩
关键词:制浆造纸废水微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