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721)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5H指数:6
- 相关作者:周金星王得祥杨涛张旭东董林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被引量:31
- 2009年
-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 杨涛王得祥周金星王强蔺雨阳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
- 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土壤侵蚀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有关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研究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对目前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研究常用的一些方法,包括土壤抗蚀年限法和侵蚀因子权重评分法(基于USLE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及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加权重叠排序方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黄鑫蔡强国陈浩方海燕
- 关键词: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
- 黄土丘陵区梨枣人工林细根分布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对黄土丘陵区梨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指标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枣细根根量与根长密度,均随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垂直方向上0~40cm范围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水平方向上0~90cm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除全P外)平均值在土层深度0~20cm和水平距离0~30cm土层含量高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结果表明,吸收根根量、根长密度与土壤中的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2=0.6472、0.6869),特别是土壤中速效K、速效N的含量对于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根长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
- 魏国良王得祥汪有科蔺雨阳杨涛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细根分布梨枣土壤养分
- 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下游泥沙传输时间尺度动态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泥沙动态研究目前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有关泥沙传输时间动态的研究论文还不多见。本文利用岔巴沟下游长达8年的水沙资料,探讨了该区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内、月和季节及年际尺度)上泥沙传输动态。结果表明,在洪水内时间尺度上,洪峰超前于沙峰的事件占洪水事件总数的63.2%,洪峰和沙峰同时发生及洪峰落后于沙峰的洪水事件则各占18.4%左右。受高含沙水流的影响,洪水事件产流量-含沙量呈现逆时针滞后环,而与洪峰和沙峰出现的先后顺序无关。在月和季节尺度上,存在着可蚀物质"储备-释放"的过程,即在晚秋(10和11月份)、冬季和春季可蚀物质是一个积聚过程,在夏季和早秋(9月份)是泥沙输出流域的释放过程。在年际尺度上,含沙量和产沙量年际变化大,主要与年内发生的洪水事件次数和幅度有关。
- 方海燕蔡强国陈浩黄鑫
- 关键词:洪峰高含沙水流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三种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动态及蒸散耗水规律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连续5a定点观测流域土壤水分、气象要素等资料,利用水量供耗平衡原理,分析了该区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阶段储水量、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耗水量最少,为487.8mm,玉米次之,为519.65mm;苹果最大,为540.7mm;从不同类型土壤储水量分析表明:在阴坡生长的天然次生林处于充分供水状态,年耗水量稳定在500mm左右;而玉米和苹果树全生育期内大部分月份都处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耗水量年变差较大,其年最大耗水量之差分别达240mm和140.7mm,当作物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生长时耗水量较小;年耗水量与当年降雨量关系不显著,而与降雨时间分布较为密切。
- 朱德兰杨涛王得祥蔺雨阳钱红格周金星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耗水规律土壤储水量
- 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的数量分类与排序被引量:17
- 2007年
-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样方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类可以将林下灌丛及阴坡灌丛与阳坡(或半阳坡)喜光耐旱灌丛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各样方划分为8个组。根据各样方中灌木种的二元属性数据分析,TWINSPAN分类可将29个常见灌木种划分为4个组,这种分类可以比较明确的区分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的灌木种和土石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均有分布的物种被准确的区分开来。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样方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生境的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应了样方海拔梯度的变化,即热量条件的差异。对角线上各样方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水分、热量、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差异。灌木种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最左边多为分布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如美蔷薇(Rosa bella)、红瑞木(Cornus alba)等;而最右边则多为典型的干旱阳坡指示种,如对结木(Sageretia paucicostat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等。对角线上物种的排序综合反映了各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左上方各物种多数只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优越的土石山地区,而右下方各物种不仅在土石山区有分布,而且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也多有分布。
- 董林水张旭东周金星宋爱云
- 关键词:黄土丘陵TWINSPAN分类DCA排序
- 梨枣人工林有效吸收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枣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参数。【方法】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8年生梨枣人工林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分布呈典型的负指数型,根质量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吸收根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60 cm水平距离内,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3.5%和75%,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在0~30 cm水平距离,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56.77%和50.26%;在垂直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分布均呈幂函数型,吸收根系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9.1%和78.88%,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分布在0~2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61.62%和59.47%。【结论】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采用RD=ea+bX+cZ的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梨枣有效根长密度和有效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梨枣根系空间分布状况的估计提供了参考。
- 魏国良汪有科王得祥蔺雨阳杨涛
- 关键词:梨枣根系密度
-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产流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8
- 2009年
- 坡面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团山沟流域的7个径流场9年的降雨-径流事件,对不同坡面和降雨特征下径流系数随坡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A型雨、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的C型雨以及居于二者之间的B型雨。不同雨型下坡面产流能力大小为A型雨>B型雨>C型雨,而产流尺度效应则为C型雨>B型雨>A型雨。坡度一定,A型雨下随着坡面长度增加产流能力先增加后减小,径流系数峰值出现在坡长为40m的坡面上,B型和C型雨坡面产流能力随坡面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坡长一定,峁坡区坡面产流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A型雨下沟坡产流能力最小,而在B型和C型雨下,坡面产流能力相对有所提高。
- 方海燕蔡强国李秋艳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径流系数
-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与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植被是影响土壤水分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通过1982-1991年延安上砭沟流域实际观测的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资料,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年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得出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在0-100 cm土壤含水率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0-30 cm土层,农田>林地>撂荒地>牧草地>灌木林地;30-50 cm土层,农田>牧草地>灌木林地>林地>撂荒地;50-100 cm,土层牧草地>灌木林地>农田>林地>荒地。
- 杨涛王得祥刘雅娟魏国良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水分
- 晋西黄土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生态位及排序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应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简化Morisit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晋西黄土区和土石山区交错地带29个主要灌木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树种的DCA排序分析结果与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us)、黄刺玫(Rosa xanthina)等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他物种。(2)多数灌木种之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只有少数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以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为例,406个种对之中,有116个种对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占总种对数的28.57%;指数值在0-0.5间的种对数为276对,占总种对数的67.98%;指数值在0.5-1时种对数只有14对,仅占总种对数的3.45%。(3)物种DCA排序图第一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对比分析表明,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多位于DCA排序图的边缘区域,而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则多位于排序图的中心区域。
- 董林水张旭东周金星宋爱云
-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DCA排序黄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