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A030400056)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范瑞新于长江李欣范小平方妙弦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主动脉
  • 6篇主动脉夹层
  • 6篇夹层
  • 4篇手术
  • 2篇动脉瘤
  • 2篇心脏
  • 2篇外科
  • 2篇STANFO...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手
  • 1篇心脏外科手术
  • 1篇修复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腔
  • 1篇血管腔内
  • 1篇血管腔内修复...

机构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7篇范瑞新
  • 5篇于长江
  • 3篇范小平
  • 3篇李欣
  • 2篇程云清
  • 2篇马少鸿
  • 2篇方妙弦
  • 1篇黄文晖
  • 1篇卢嫦青
  • 1篇熊卫萍
  • 1篇郑少忆
  • 1篇冯永滔
  • 1篇曾嵘
  • 1篇肇义娜
  • 1篇刘媛
  • 1篇李淑妮
  • 1篇杨满青
  • 1篇龚勇泉
  • 1篇张洪宇
  • 1篇彭小苑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主动脉弓上分流联合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疾病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上分流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主动脉弓上分流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方法治疗主动脉疾病120例,其中主动脉夹层103例,动脉瘤16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例。建立头臂血管间旁路,同期或分期完成经股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5例(4.1%,5/120)早期死亡,其中心包压塞2例,夹层逆行撕裂、窒息、呼吸心搏骤停各I例。脑梗塞4例,3例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自动出院。随访92例,均无上肢缺血及头晕,CT提示旁路血管通畅,支架血流通畅;内漏6例(Ib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术后出现1例,支架远端少量造影剂渗漏3例,术后出现远端夹层、A型夹层1例;无晚期死亡。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流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方法微创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龚勇泉范瑞新罗建方于长江黄文晖刘媛范小平
关键词:动脉瘤杂交技术血管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而且术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肾功能的指标、做好用药的护理、CRRT护理和饮食护理等,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结果 4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过护理,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胃肠道功能及肾功能恢复较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彭小苑程云清李淑妮肇义娜范瑞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肾功能衰竭
134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压疮预防难点及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压疮预防皮肤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Waterlow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134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压疮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落实压疮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术中使用硅胶凝胶垫、透明贴、泡沫敷料等防护垫减轻对受压部位的压力以及手术进行超过2 h后,每半小时抬起患者头部、足部,变换受力点;术后定时翻身、使用气垫床等。结果患者术前压疮评分为(10.43±2.79)分,术后压疮评分为(13.93±3.28)分。134例患者术前均无压疮;术后1 d 发生Ⅰ期压疮3例,压疮发生率为2.24%。术后3例压疮中,其中1例为消瘦,2例为手术时间过长(分别为11.5,14.5 h),术后压疮评分为22~23分,均属于非常危险。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的压疮风险,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手术过程长时间固定体位致躯干局部受压持续时间过长,是围术期压疮预防的最大难点,也是今后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杨满青程云清卢嫦青范瑞新
关键词:健康教育皮肤保护压疮主动脉夹层量表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0例、女55例,年龄(48.5±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对照组,研究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发生谵妄共169例,发生率为50.4%。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水平(OR=2.480,95%CI 1.347-4.564,P〈0.01)、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OR=0.667,95%CI 0.612-0.727,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2.771,95%CI 1.506-5.101,P〈0.01),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R=1.911,95%CI 1.065-3.430,P〈0.05)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谵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术前D二聚体升高、术中平均动脉压过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认识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可控因素,对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方妙弦熊卫萍曾嵘于长江李欣范瑞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心脏手术术后谵妄
主动脉夹层的基因遗传学研究进展
2016年
主动脉夹层(aon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急性大血管疾病。目前认为,遗传性疾病、动脉壁的病理性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及炎症性疾病等为AD的可能致病因素,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探索AD的发病机制,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AD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方妙弦于长江李欣范瑞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
65岁以上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
2013年
目的总结65岁以上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70例65岁以上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47例,年龄65~78岁,平均71岁;女23例,年龄65~72岁,平均68岁。急性发病期55例,慢性期15例。根据相应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了解术后病情变化及疗效。结果住院死亡8例,余均痊愈出院。随访3~72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9例术后6个月行覆膜支架腔内置入术。结论对于65岁以上主动脉夹层患者,选择确切、快捷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冯永滔范瑞新郑少忆马少鸿范小平于长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脏外科手术主动脉置换
Cabrol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并分析Cabrol手术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主动脉根部处理的疗效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行Cabrol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例,年龄21~6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5.2±28.5)d。全组均行Cabrol手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根据主动脉弓受累情况,行右半弓置换或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行单纯Cabrol术4例,其中1例行Bentall术中转行Cabrol术,右半弓置换术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2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2.7%),术后死亡4例(10.8%);随访1~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Cabrol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良好,远期人造血管通畅,冠状动脉无压迫,效果满意。
李欣范瑞新张洪宇于长江范小平马少鸿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CABROL手术外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